肖贤军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问题,提倡食用绿色无害的产品。因此推动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但是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需要很高要求的,在保证农作物安全的同时还要增加它的产量,本文对无公害农作物的特征和目前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系列解决方法。
无公害农作物是指其所有条件都满足无公害产品管理的条例规范,在专业部门的检查批准下允许对无公害产品进行标识。想要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能仅仅依靠产量为目标,更要关注它的质量,提高农民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加强对市场和生产过程的监管力度,为消费者生产出健康无害的农作物产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无公害农作物在生产中要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化学物质,特别是化肥的使用和对病虫害的防治。化肥的使用应当多以有机肥为主,肥量的多少根据土壤的需求而定;病虫害防治多以预防为主,方法主要采用生物防治,保证不影响无公害农作物的健康。同时要加强对土地质量的管理,确保无公害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是健康、绿色的。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多加注意,达到真正的无公害栽培。
化肥的使用不合理是我国农业种植长期存在的问题,传统农作物的生长多依靠化肥。如果农作物长时间的使用化肥会出现烧苗现象,虽然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进而提高收入,但其中的化学物质会渐渐渗透到土壤中,破坏了的土地营养成分,还降低了农作物的功效和价值。
在工业化的进程下,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工厂的选址越来越偏向郊区、农村。农作物栽培地周围出现的工厂、房屋,废气、废水以及居民的生活垃圾正在逐步污染无公害农作物的土地,受污染的土壤会破坏农作物的内部结构,不利于其生长和健康发展。
农作物生长期间会出现病虫害,为了防治病虫害让无公害农作物健康生长,研究者会对农作物使用农药,但由于他们对农药的使用没有适度控制,盲目滥用农药,导致农作物中含有过高的有毒成分和农药残留物,既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又抑制了无公害农作物的生长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不可避免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重视无公害农作物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为研究者作参考。
农作物生长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怎样治理病虫害,首先要遵从“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如果大量使用农药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其水分和营养成分流失,进而使得日后的病虫害情况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农作物进行良好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尽量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禁止使用高浓度、高残留的农药,最好使用可溶解的农药,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无害,农作物无农药残留。
想要保证农作物的健康其生长环境是首要问题,生长环境的好坏影响到无公害农作物的安全。因此为无公害农作物专门修建一个种植基地,场地的选址一定要严谨,对选择的场地进行全面检测,促使相关部门对违建、高污染的工厂进行处理,做好环境的整治工作,远离工厂、污水排放、居民住所等高污染地区,这样才能确保无公害农作物的纯天然、无污染。
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对其品种有着一定的要求,由于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作物就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进行筛选,针对品种、土壤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栽培方案,无公害农作物的研究者要对这一方面深入研究。优质的品种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次数,更能从根本上保障农作物的质量。
无公害农作物不同于传统的农作物,要根据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提供化肥调节农作物最终达成提高质量、产量的目标。选择肥料要选有机肥,比如复合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等有机肥,其主要作用扼制病虫细菌、提供养分、减少土壤水份流失的现象。
无公害农作物的种子出苗后要进行少量的保苗水灌溉,不能高于幼苗的高度,合理控制水量。种子的生长过程中要保证生长环境的良好,使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定期除草,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防止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破坏。根据天气时间对成熟的植株进行定期保水工作,生长状况不佳的植株可以适量多施肥,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5.综上所述,无公害栽培技术是农业领域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更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个象征。目前为止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传统种植的现状中,相比国外还比较落后。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还需要科研工作者们继续挖掘其栽培技术,让这一项技术更加系统、规范,为人民提供绿色无公害的农作物产品,促进我国农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