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广平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菜、蛋等饮食需求增大,带动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产业中较为活跃的的行业,其中生猪的养殖是数量最大的一种。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不算”,这句话非常形象的凸显出养殖业的风险,疾病是影响养殖户经济利益的最大因素,因此防治生猪疾病,降低传染病发生几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是养殖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养殖产业内的生猪,除种猪外,一般分为仔猪和育肥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生猪疾病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区分和针对性处理。
仔猪是指从刚出生到体重在30公斤以内的小猪,仔猪阶段的生猪死亡率占生猪养殖全周期内死亡率的百分之七十,而出生时间在一到两周内的仔猪死亡率占仔猪阶段生猪死亡率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由此可见仔猪阶段尤其是出生一到两周时间内是控制生猪死亡率的关键时期,也是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生猪常见的疾病主要为痢疾、水肿等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母猪的健康情况不佳,和猪舍保暖、科学饲养、清洁卫生工作没有做到位。
育肥阶段是养殖生猪的重要阶段,重点提升生猪的生长速度,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育肥阶段的生猪较仔猪阶段自体免疫力大幅度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寄生虫、代谢病等疾病会影响生猪健康,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群众的饮食卫生安全。
传染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一旦出现就会对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传染病的防治困难,工作量巨大,且传染病数量几乎每年都在增加,对养猪户的防治和治疗成本造成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养殖业主要通过疫苗的形式来进行传染病防治,通过抗生素对已出现的传染病进行治疗,由于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变异的原因,很多传染性疾病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异,典型症状逐渐消失,对生猪的疫病防治和病情临床诊断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养殖户治疗成本上升,但治疗效果却没有同步上升,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影响经济效益,也对使用猪肉的群众造成饮食安全上的威胁。
近年来生猪养殖已经形成集成性和规模化,养殖数量的上升,使生猪疾病变得复杂,当疾病出现时,往往是由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导致,给生猪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近年来养殖生猪的规模不断扩大,生猪生长环境愈加复杂,仔猪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育肥猪高热性综合疾病,母猪繁殖系统疾病等综合类系统性疾病随着养殖环境变化、人为干扰、疫苗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多数会贯穿生猪养殖的全过程,甚至形成代代相传的趋势。
生猪疾病一旦爆发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生猪疾病要以预防控制手段为主,尽量避免疾病大规模爆发。
卫生防疫部门要注意对当地生猪养殖产业进行疫情监控和监测,监控范围包括养殖户、养殖场、交易企业、运输企业等生猪养殖到贩卖全过程。对往年疫情频发或疫情严重的地区和养殖户加强监控力度,必要时可采用临床观察、医学检测等手段进行生猪生长状况监测,时刻注意疫情的萌芽,进行及时扑灭。
虽然疫苗和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病原体的变异和耐药性,但目前来看,免疫手段是最好的防治生猪疾病的措施。仔猪从出生开始,针对不同日龄进行疫苗注射,针对不同时期易爆发的疫情进行免疫工作,帮助生猪对抗疾病,保持健康程度和成活率。
保证仔猪的成活和生长是生猪养殖工作过程中的重点,也是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点保障。因此养殖户对仔猪的卫生、营养、保暖等方面进行重点盯防,对仔猪的饲养管理进行科学优化,及时对母猪进行营养和抗体补充,确保仔猪在出生六个小时内获得保质保量的初乳,避免仔猪患腹泻等疾病;对仔猪的猪圈进行保温工作,确保猪圈温度适合仔猪成活和生长,避免出现温度剧烈变化,引起仔猪感冒;对猪圈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因细菌和病毒滋生引起仔猪猪瘟。
生猪养殖规模化集成化可以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为了避免传染病大规模爆发,养殖户应当采取科学的养殖手段,保持猪圈密度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猪圈卫生清洁、通风良好。针对生猪易出现的呼吸道疾病、胸膜肺炎、肠炎、痢疾等疾病,可以采用支原净、金霉素、多西环素加入饲料的方法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中对生猪疾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防治工作不到位会引起生猪生病甚至死亡,提升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会对食用猪肉的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质量带来威胁,因此要想推动生猪养殖的发展,必须重视对生猪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