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形态初探
——以罗川村为例

2018-09-26 07:20王林刚
甘肃农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家村古城资源

■ 王林刚

(正宁县第一中学,甘肃 正宁 745300)

一、罗川村发展概况

(一)罗川村概况

罗川村,又称“罗川古城”,位于甘肃省正宁县西南部,自西汉至民国累计有1500多年的治县历史。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民国18年即1929年县城迁往山河镇降为罗川乡;2004年撤乡设为罗川村;2006年罗川村被甘肃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评定为甘肃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是正宁历史文化名副其实的“缩影地”。

罗川村亦是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现有耕地面积3 200亩;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共计440户,总人口1 77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7 940元。

(二)罗川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罗川村产业结构目前主要以大棚蔬菜、土豆、旱烟等种植业为主,另有一小部分畜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很低,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务工和经商。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虽然罗川村第三产业很高达到58.3%,但是在剔除35%的劳务收入之后只有23.3%,还包含9%的社会救济。在旅游资源禀赋如此丰富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却发展缓慢。

(三)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罗川古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赵氏石牌坊三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天观碑、清铁旗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殿、赵氏祠堂等名胜古迹,1995年被庆阳地委命名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川城墙,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枢密院副使张天福重修,高三丈四尺基宽四丈,顶宽二丈,池深一丈,周长三百九十五丈一尺。东西二门,东门称朝阳,西门称永春。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知县诸之霖在河南岸筑护城堤,长一百二十丈,宽二丈,呈正方形。古城现存东城墙北段长127m,南段长110m,外高10-12m。

罗川村还有一批基本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居,共计16间,沿街明清建筑约527m2。此外,还有两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里巷,即书院巷、北华山巷,均充分反映了传统营造方式和建造技艺。这些明、清民居、里巷,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村落分布、民居建筑均有较高的价值。

罗川自然资源丰富,村子周围的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山”合围,东西一马平川,四郎河沿川而过的地形也使得其自然风景十分秀丽。泰山拱翠、琴山古洞、云寂孤峰等“正宁八景”,罗川村更是独占其三。建于泰山脚下的泰山庙历史久远,名扬四方,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依然经久不衰,吸引着陕甘两省四县4 000多km2内的游客游玩。

二、罗川村与袁家村的比较

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2007年以来,礼泉县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创办农民合作社,解决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路径。“袁家村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罗川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的建设策略

由此可见,正宁县罗川村和礼泉县袁家村在旅游资源禀赋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罗川村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袁家村的成功经验。

一是股份制管理集体经济。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变集体资源、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为资本。筹措资金注册成立罗川村旅游发展公司,同时从村集体土地流转入手,在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采取村民自愿出让土地经营权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变;按照自愿、自发的原则,按村民房屋总估价的10%作为资本投入罗川村旅游发展公司,将固定性资源变为经营性活资产。村集体和群众各持相应股份,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公司运营管理,不但将农民变为股民,而且还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积极投身于第三产业发展之中,也增加了一份新的劳动收入,为共同富裕的实践和探索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罗川村和袁家村基本情况对比

二是扬长避短,丰富旅游体验,做大“旅游+”功能。传统旅游主要以独特的人文或者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门票、餐饮、住宿是其主要的收入。虽然罗川古城文物古迹众多,但是周边旅游资源较少,对外吸引力有限,所以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靠近四郎河和泰山的优势做好文章,丰富、充实旅游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城观光。以赵氏牌坊、赵氏祠堂、文庙、古城墙、明清民居为依托,紧紧依托传统文化,围绕陇东民俗做文章,体验古县城之魅力。第二,采摘农业基地。充分利用罗川村川区的优势气候特点,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种植,让游客体验采摘带来的快乐。第三,休闲垂钓园。利用四郎河过境的区位优势,在罗川村附近利用地势蓄水成池,进行养殖与垂钓一体的现代农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游客体验到了垂钓的乐趣。第四,传统民宿区。将部分明清民居打造成具有古典风格的传统民宿区,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古人的起居环境,还解决了部分旅客的住宿问题。第五,正宁美食体验区。得益于悠久的历史沉淀,正宁拥有众多的与众不同的美食,能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

三是创意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从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释放出来,体验身体上、精神上的双重放松。为此需要提升旅游区的“品味”,具体做法就是吸引人才,罗川村要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打造创业、创客、创新平台,鼓励当地、外地农民在罗川村创业,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创客、青年创业团队、文化企业、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师等到罗川村创业,对艺术长廊、农家书屋、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免收费用,甚至可以由村上给予补贴,做到填补旅游项目空白,提升旅游品质的目的。

四是做好资源匹配。以罗川古城区为核心,配合正宁县皇帝冢景区、调令关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关中分区和邓小平、习仲勋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组团发展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共同促进正宁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该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是塑造诚信品牌。品牌是一种可贵的无形资产,承载着历史、文化、责任、诚信、安全等内涵,只有挖掘好、运用好、保护好它,才能让农产品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实至名归,才能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促增值。始终要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把古城罗川村人的实心、用心、专心、诚心的真感情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共同营造“诚信做事”的团队文化。

六是加大宣传引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大力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做好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罗川古城旅游、来正宁旅游。

四、面临的问题

在罗川古城的建设方面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罗川村虽然文物古迹众多,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大多破败不堪,所以,要打造好古城罗川这张牌,必须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罗川古迹、民居等进行全面修缮,让它重新焕发往日的荣光。

二是发展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这对罗川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是在古城内还存在一些单位,如罗川九年制、罗川社区、罗川信用社等单位,需要考虑这些单位的征地搬迁及异地重建问题。

四是正宁县作为省级贫困县,财政自给率不到10%,90%需要转移支付,而罗川景区的建设资金缺口至少在5亿左右,这成为限制打造古城罗川景区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利用各种场合进行招商引资。

五是罗川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旅游、法规、礼仪、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更好的开展旅游活动,打造罗川旅游品牌。

罗川村有着和袁家村一样的资源禀赋,袁家村能够获得巨大成功,那么经过努力,罗川历史文化名城也一定能够打造好。

猜你喜欢
家村古城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通海古城缀记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凝眸古城淮安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良渚古城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