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课堂主问题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9-26 10:00季学军
名师在线 2018年20期
关键词:统计图解题过程

季学军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江苏靖江 214500)

引 言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大多数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压力很大,这是因为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思考。教师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科素养,就需要做好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

一、主问题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科学性。首先教师在课堂开展前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规划,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水平来设计,题目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进行问题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构建解题思路[1]。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画出的三角形与原有的三角形处于全等状态?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为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根据以上这些条件来证明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但一定需要这两个条件都具备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探讨,对学生在探讨中可能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学生探讨过程中得出的解题策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教学引导的新型教学理念,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要将基础教学知识作为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同时,教学的开展要注意营造教学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思维状态,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教学平台。

二、主问题设计要遵循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要让学生对教学的开展提起学习兴趣,这是自主进行知识学习的基础[2]。数学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才会始终保持学习热情,避免出现因数学问题解答中遇到瓶颈就放弃学习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积极地进行解题思路的创新。

例如,教学《统计图》,教学流程规划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识别教学目标,对目标进行分析。因为是课外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通过调查来了解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对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进行借鉴和分析。实践目标的选择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生活中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的事件。在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具体的监督工作,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准确。例如,科技方面的“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家庭生活方面的“家庭每月收支情况”;社会生活方面的“食品问题发生概率”;学校生活方面的“教师的年龄或者学生分数统计”等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调查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调查的多个对象进行观察,为了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要尽量选择配合程度高的调查对象。

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统计图的基本使用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了趣味课堂。而学生在制定统计图的过程中,也会结合自己学到的基本知识来进行创新,从而培养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调查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尽量去挖掘更多的内容和信息,体会统计图的设计特点。

由此可见,教学开展前设计一个带有浓烈趣味性的主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并且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会让教学变得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3]。

三、主问题的设计要遵循拓展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通常情况下,主问题要遵循拓展原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给出的问题去进行相关问题解题思路的联想,从而想到更多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进步。拓展性问题能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例如:已知a²=2-2a,b²=2-2b,a≠b,求(a²+b²)÷2ab的值。

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答,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分析问题。这一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式:

(1)解:将两个已知条件分别整理成:

a²+2a-2=0

b²+2b-2=0

所以a、b可以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x²+2x-2=0的两个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得:a+b=-2,ab=-2,可得:a²+b²=8,所以,(a²+b²)÷2ab=-2

(2)解:将两个已知条件分别整理成:

a²+2a-2=0

b²+2b-2=0

以上两式相减,得:

a²-b²+2a-2b=0

(a+b)(a-b)+2(a-b)=0

(a+b+2)(a-b)=0

由于a≠b,所以只能是:a+b+2=0,即a+b=-2,将两个方程相加,得:

(a²+2a-2)+(b²+2b-2)=0

a²+b²+2(a+b)-4=0

得:a²+b²=8,

而 2ab=(a+b)²-(a²+b²)=-4

得:ab=-2,所以,(a²+b²)÷2ab=-2

教师可以对两种解题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由此进行知识拓展,学会从不同角度解题,在遇到难题时也能够应对自如。一个合理的拓展性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发学生的持续思考,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获得学习乐趣,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4]。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主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要包含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自主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主动找寻答案。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用主问题作为教学引导,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统计图解题过程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