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莹
摘要:本文以本校招收的第一批化工类留学生为对象,分析了留学生全英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依据笔者全英教学后的思考和总结,提出全英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关键词:全英教学;留学生;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157-0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早就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了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方向。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逐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断增加留学生的招生数量[1]。在我国国力日益强大的今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因留学生数量上的快速增多和专业上的广泛分布,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2]。
我校是一所具有石化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浪潮里,经过各方面努力,我校于2014年9月正式招收了第一批化工类留学生,这是一个喜人的突破,同时由于留学生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教育背景上的不同,也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方法的严峻考验。笔者仅结合自己对留学生的全英授课过程做一些总结和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在今后的留学生高等教育中不断摸索改进,提高留学生教育的整體水平。
一、我校留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1.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留学生来华前并没有汉语基础,虽然在进入学校学习前曾接受过汉语培训,但依然汉语基础薄弱,而且汉语博大精深,外国留学生许多时候不能正确理解并应用。日常用语尚且如此,涉及到专业术语和某些概念、过程的精准描述时,更是难以理解透彻和准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很难改变,导致完全中文授课是根本不现实的[3]。因此,只有进行全英授课或双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汉语、学习汉语的热情。
2.学风不够严谨。留学生来自多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留学生整体纪律性较差[4],加之他们在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时,上课的模式和我国有较大区别。因此,当用中国的高等教育方式给他们上课时,容易出现学生上课不够“规矩”,纪律散漫,随便说话、嬉闹、迟到等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学习上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对动手的项目比较感兴趣,敢于提问,但理论学习不够刻苦,个别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学风尚欠严谨。
3.基础相对较差。我校留学生数学和物理基础、专业基础都较差,而控制类课程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一些仪表以及控制系统本身也是动力学系统。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对师生双方都显得比较艰难。比如,在介绍PID控制时,会要求绘制PID控制器的输出曲线,而该输出正是比例、积分、微分作用的叠加,若不能清晰计算出PID三作用的输出,则不能绘制控制器输出曲线。这对国内化工类学生应不是特别难的问题,但对于留学生,却要耗费专业课时,从微积分的定义及基本运算讲起。
4.参考资料匮乏。教材和参考书,在各专业领域都比较多,是高校学生的重要学习手段和工具,这些参考书或文献资料,叙述详尽、内容充实,有些甚至图文并茂,极大地帮助了在校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之下,全英教材和参考资料少之又少,特别是化工过程控制类,能找到适宜该课程学时、学生基础、教学目标的教材和参考书更是不易。加之语言沟通不够顺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以上我校留学生教学中的问题,应当也是大部分高校留学生教育多多少少存在的问题,如何努力调整改进,在赴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的今天,显然意义重大。
二、全英授课的思考和探究
本人负责给我校化工专业的留学生上《化工过程控制及仪表》课。该课程是化工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化工过程控制过程中用到的常见仪表、控制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过程控制的知识及一般应用,是理论和实际联系较多的一门课。该课程采用全英教学,对未担任过英语专业教学的我校教师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改进、总结,并积累经验,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1.授课语言及专业术语的学习和巩固。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要求中国老师将多年的书本英语变成交流英语,要求中国教师快速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5]。特别是专业教学中涉及到大量术语和词汇,加之留学生会在课堂上随时提问,且留学生间也会有不同的口音,这就更要求授课教师有比较强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为此,任课教师至少应当提前一个学期确定,在这半年时间里,通过英语专业资料阅读、口语培训、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及阅读英语原版小说等各种方式锻炼并提高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
2.新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模式的改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管理,引导接受中国式课堂纪律。针对留学生来华前的学习背景,适当介绍中国文化礼仪,在学生方面引导其热爱中国文化,遵守中国“规矩”,辅以考勤等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以完成学业。(2)营造轻松、慢节奏课堂。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留学生完全改变,因此在要求他们约束自己的同时,教师也要在一定程度改变课堂上教与学的模式。可以适当放慢课堂节奏,知识点的讲解需要更加详尽、举例要更多,同时要穿插和该知识点相关的历史发展、事件等。(3)多媒体加板书讲解。多媒体课件自带有音频、视频和动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知识点更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老师和学生在发音上不准确造成的误会和疑惑。如,水槽的液位控制系统,就可以通过制作进水和出水的动画过程,增加讲解的易学性、趣味性。另一方面,控制系统中还会涉及一些公式的推演和计算,这些内容通过板书来讲授,则学生们会觉得更加清晰,容易接受。(4)增加实体介绍环节。这次全英授课,我们选用了英文原版教材,其中对知识点的描述特别详细,也非常突出实际应用。留学生们感兴趣的,更多也是实际应用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尽量增多实际系统的介绍,能拿到课堂上的仪表都拿到课堂上讲,做仪表结构的剖析,结合实验室现有的控制系统,讲解实际系统构成与应用,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也让他们由此对构成与应用的理论产生了兴趣。
3.教学内容调整。来华留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基础知识薄弱,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鉴于该课程对化工专业是辅助应用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调整,结合课堂慢节奏,只讲清基本知识。如面向国内学生该课程授课会一直讲到复杂控制系统和典型化工单元的应用,而对于留学生,我们将内容缩减到简单控制系统,同时将典型单元的应用分摊到简单系统的应用示例中去。同时,缩减理论推导而增加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这种调整,学生课堂上学得少但学得精,而复杂系统虽然没在课堂上讲,但作为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当他们掌握了简单系统的知识后,较容易对复杂系统融会贯通。这样会比将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上灌输而学生们什么都没有学到要强。
4.考核方式多样化。国内理论课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既然我们在全英授课时融入了更多的模式上的改变,那么在考核方式上也应当多样化,以配合教学模式的改变。
三、结论
在整個全英授课过程的始末,英语准备、备课、讲解、答疑等,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无疑也是个人水平的依次提高与历练。
同时,在全英授课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有机会应用在国内学生的专业教育上,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教学改革尝试。虽然牵涉到许多其他问题,但这仍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向。
最后,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的高等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非常多值得探讨的热议问题。希望我们不断努力,在对留学生授课这方面同时提高语言水平和专业授课水平,紧跟学校发展的步伐,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35-39.
[2]郭媛媛.浅谈留学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53-154.
[3]夏昌坤.化工类本科留学生双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77-78.
[4]郭春芬,杨俊茹,孙雪颜.机械专业留学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7,(11):109-110.
[5]黄峰.留学生化工热力学理论教学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7,(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