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云 蒋军月
摘 要:环境保护型农业土肥管理技术的出现与中国国情有关。我国18亿亩耕地有70%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不高。同时目前的绝大多数农民种植水平较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耕地的肥力并且种植收益不高。现在中央提出科学种田,化肥农药零增量,增质提效保证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农业技术部门就一直提出土肥管理技术施肥,有两个目的:1、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粮食产量;2、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环境保护。下面就具体技术研究展开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环境保护型;农业土肥管理技术;土壤养分
一、土壤的养分问题
测土是为了了解当地土壤中氮磷钾三大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性的补充土壤中含量偏低的元素,做到不浪费。配方是在测土的基础上决定的,前期测土后得知土壤中各个元素的含量后针对当地土壤制定合适的配方,以补充平衡土壤中缺少的元素。配方肥还有就是针对作物配方,每种作物对氮磷钾和其他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针对作物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配方,做到最合理的利用吸收。还有配方肥,像山东及周边省市冬小麦种植一般选用中氮高氮中磷高磷低钾的配方,有的甚至可以用二铵而不施钾肥,像西北地区小麦的配方和山东一般就不一样,这边产量偏低,农民投入较少,总体上仍是偏施磷肥氮肥,钾肥较少,这边土壤钾含量要比山东那边高,这里就体现了土肥管理技术的意义了,尽量做到减少肥料的投入节省资源,像果树蔬菜等作物需要的也是另外的合适的配方肥,果树底肥磷不能低,氮钾可以稍低,但也是高了好,果树膨果期钾不能低,叶菜类的氮肥不能低,根茎类的钾肥一般需求高,茄子西红柿这些也是钾肥需求比较高。
二、农业土肥管理技术的现状与动态
农民:对土肥管理技术的概念比较模糊,有些根本不知道。多数人可能在哪里听过,但身边人没弄过土肥管理技术就不会去寻找,因为用经验施肥够用,不会造成大的损害。作物长的不好那是肥料用的少,也没人去给他们证明是因为不得法。或者是农资店的让他用什么肥就用什么肥,可农资老板是商人,利润得考虑,统一的规格多好,比土肥管理技术根据实地情况配方就麻烦大。种粮大户:多数人知道土肥管理,也会去农业局询问,所以有些普及率,但是比较低。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不是很高,农业半吊子的多,大致用用政府公布的配方就行,比如南方土壤缺磷会用磷含量高一些的复合肥14-16-15的。结语来说:当下土肥管理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就是1、认识度的低。除了宣传推动工作不到位,还有就是土肥管理技术施肥技术的轰动性不够,2、土肥管理技术要求稍高。虽然镇里一般都有土肥站,门槛不低但相对农民来说还是高的。还得研究新技术让土肥管理更容易更简洁成本更低3、配方的问题,农民更愿意买一包现场能用的复合肥,而不愿意尿素放一些、复合肥放一些、过磷酸钙又来配一下,那样要求太麻烦了。土肥管理技术施肥是政府公益性的,如果需要数据可以向当地市农业局土肥站索要当地数据。测土是抽样测的,应用统计学原来最大限度还原当地的土壤条件。具体到某一田块是不现实的。
三、坏境保护型农业土肥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土肥管理技术施肥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科研人员去检测某一品种作物不同时期的需肥规律;第二,测定某一区域土壤肥力情况。通常主要是氮、磷、钾三种肥料。知道以上两个信息就能推断出在某地种植某种作物需要添加多少肥料,比如作物需肥A kg,某地土壤可以提供B,则大约施入A-B kg肥料就可以了。实际还要考虑到肥料利用效率等其他因素,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通常每个镇只能测定有限的几个样点,能不能代表该区域土壤肥力?这个很难说,很多时候偏差会比较大,因为不同地块本来肥力差异就大,再加上不同人使用多年,施肥多少、习惯不一,就造成土地间肥力差异很大,只测定几个样点,很难具有代表性。如果增加样点,则测土成本直线上升,得不偿失。但是,总的来说,土肥管理技术施肥还是让施肥量相对更加精确了,尽管有以上的缺陷。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了精准农业的概念,其中配套的就是精准施肥,精确的知道某一点土壤情况,然后对应施肥,但是这还有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测试成本大幅下降,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土肥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土壤的情况来使用肥料,比如对于一些氮含量较高的突然则不需要增施氮肥。配方肥可以通过作物的情况来为其提供其所需的营养成分,這可以让作物生长的更好。此外能够避免浪费,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肥料并不是很充足的。我国大部分的土地是缺少钾元素的,所以需要大量的钾肥,而钾肥的原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四、结语
环境保护型土肥管理技术这个是国家搞的一个基础工程,就农业种植来讲,土壤,气候,品种等都是影响因素,相对气候,品种影响更大,只有这个作物不是特别对土壤挑剔,气候合适都可以种,加上有专用肥可以补。现在政府推广施用有机复合肥,再说农民自己根据经验能快速判断土壤的粘度,保水性,这个的影响相对土壤养份更大些。
参考文献:
[1]郭文龙. 蔬菜温室土壤环境特征变化与施肥问题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1-46.
[2]张俊侠,孙德平,司友斌. 设施土壤蔬菜栽培的障碍因子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1,(4):52-54.doi:10.3969/j.issn.1007-7731.2001.04.022.
[3]余海英,李廷轩,周健民. 典型设施栽培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潜在的环境效应研究[J]. 土壤学报,2006,(4):571-576.doi:10.3321/j.issn:0564-3929.2006.04.006.
[4]高翔,齐新丹,李骅.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1):3453-345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07.11.160.
[5]张英,徐晓红,田子玉.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2):83-84,86.doi:10.3969/j.issn.1007-5739.2008.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