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慧 汤艳春 李雯娟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的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校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关乎与继承人的思想价值观树立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于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现状入手,找到一条适合,被广大学生普遍接受的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校园 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文化的繁荣是其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此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针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而讲,目前大力强调精神和文化的建设,旨在培育社会主义的道德和规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问题近来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这既是体现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上的高度自觉与高度自信,同样是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高度认同。
中国历经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后已经来到了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这对于我们的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导向,用落后的文化来对于我们的时间进行指导,很容易将我们的带到错误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现我国伟大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主要接班人的场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看的。
一、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成绩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部分高校调研时,能明显的看到在目前对于高度提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今天,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弘扬主旋律精神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数能够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在一些红色革命的纪念日,能够进行相应的活动,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这些青年革命的纪念日了,大多数高校能够采取文艺汇演、红色歌曲大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会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发扬高尚道德风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积极作用。
(二)强化高校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基础环境的建设
随着高校建设的发展,各高校都加强了校园的基础环境建设。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校园物质环境更加优美,各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标志性建筑、雕塑、长廊、绿地、湖泊等的设计更加趋于现代化和人性化,同时也没有放弃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环境建设,如倡导积极向上的师生寄言墙、红色文化长廊等深受广大师生好评的文化载体。
(三)学生社会主义文化社团文化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学生的群体变化,95后的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对于课余时间强调我的生活我做主,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在高校有关部门的文化指引下,也建立起了不少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诵读小组、大学生法律咨询援助会、心理康乐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为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网络文化在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积极表现
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无所不在的网络里。各高校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和属于自己的网络宣传平台,如:传统的网站以及微信公共号等。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活动。针对于这样的网络现状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也开始通过网络加以渗透,如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宣传部门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网络平台以及学生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这一新型的教育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
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社会主义文化依托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现象,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塑造的特定精神氛围,目的是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真确的价值观,达到文化自信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加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的培育。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广大高校的共识,但是在具體教学安排中,依旧有所不足。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位应进一步提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应该终身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由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苏东巨变,共产主义的发展曾经一度陷入到了一个低谷。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借机诋毁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我国实施分化、渗透,大肆渲染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将这所有的一切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错误。在这种势力的影响下,一些国内的高校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因此,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当前和今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师生参与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需要学校专门的职能部门引导,需要大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化的文化活动,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在高校的引领作用。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师生觉得这个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据有关调查显示:有50.2%和35%的人认为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但是有2.7%的人却认为不太重要和没有必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和引导,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性欠缺。
(三)高校社会主义文化活动缺乏思想性和创造性
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各大高校都认识到校园社会主义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动是大有增加。但是,虽然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但是与其他活动方式活泼又吸引不同,社会主义文化在校园的建设仅仅表现为红歌合唱、诗歌朗诵等传统方式,主要表现为校园社会主义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创新性欠缺。缺乏新意的文化建设自然对于大学生没有吸引力,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自然没有帮助。
三、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想教育阵地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校园是年轻人活跃的场所,网络的利用率是更加的高了。网络的这一应到将性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它已经成为新的金钱战场以及宣传阵地,一些好与不好的思想都在网络上无序的流动着。所以,作为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放松关于网络的建设,要在网络上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在网络上宣传社会主义文化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进行相关网站的建设以及内容的及时更新,加上热点问题,这样才能对于青年学生具有吸引力;第二,要注意互动与包容,和学生的互动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从而参与性更高;第三,要在方向上引导,正确的方向一定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所以在于网络的导向上一定要注意。
(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
认同—直都是人们在于价值认知上的一個难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节点,只要是对于某个问题认同了,那么相当于对这个问题有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想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对于社会主义文化有文化自信,而这首要的前提就是进行相关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知到认同,价值观接受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接受度就会高出很多。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正确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正面向学生介绍问题及出现的原因,不回避、不误解,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偶然的,同样是可以解决的,增强学生的自信;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利益分化带来的现实问题,讲崇高的价值体系,首先面对的是具体利益带来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了解由于利益的分化相应会带的社会暂时性动荡是不会影响到我国基本的政治格局的变化的,政府现在在于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上的大幅度工作,目的就是相应建立利益不完全公平下的补偿机制。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知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对于社会主义的自信。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口新时期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坚持以人文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高校的校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要去彰显这一特色,充分体现以人文本的精神。除了传统的人本主义关怀以外,在整个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建设的主旨设立为学生的需求,除了满足他们专业发展需求的相关校园文化活动要进行开展以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显示社会主义文化关怀的贯穿性。
(四)加强理论创新以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强校园文化理论指导的创新性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信息化的时代,所有的咨询都是十分容易获得的,造成的直接的结果就是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多意识形态以及外化方式。而这所有的一切社会现象对于意识形态正要形成的大学生而言就显得十分有影响力,尤其是经过尽心包装的外来强加于我们社会意识形态更是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印象。而过去,我们在高校校园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时候大部分都采取的是旧的、口号式的理论,这些理论与大学生的师生是比较脱节的。要想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起主流意识,必须对于所依托的理论进行创新,这样大学生才能被与时俱进的理论所吸引,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在目前的高校院里,一定要坚守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阵地,这是关乎于国家继承人的基本政治观念的大事,如果丧失了这个阵地,我们被外来的意识形态在文化上殖民并不是天方夜谭。但是,如何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需要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