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三个特点:注重文本的朗读,注重方法的指导、注重知识的迁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注重朗读;注重指导;注重迁移;注重实效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基于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确定了四个具体而明确的教学内容: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情感。二是译,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三是品,指导学生品味和运用写景的方法,体会写景的妙处。四是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三个特点:注重文本的朗读,注重方法的指导、注重知识的迁移。
一、 注重文本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反复读。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而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整节课是以“读”贯穿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2. 指名朗读、检测学生对字词和节奏的把握。3. 齐读,学生根据朗读要求再读课文,不仅读出文章的韵味,更读出了情感。4. 译读,学生边读边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5. 品读,学生轻声朗读短文中优美的写景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感受大自然的美。6. 悟读,重点读文章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感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读懂作者。整节课在反复吟诵中感受文本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真正体味到了语言文学的魅力。
二、 注重方法的指导
古语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語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本课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书方法的指导。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初读文本时,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指名朗读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这是我们走进文本所必须做到的两个步骤,只有做到这点,学生才能够感悟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才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继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使学生由开始的“不想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受教育者。二是具体知识点的指导。本课虽然只有短短六十八个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间的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搭配之美,而这些美的体现得益于作者运用的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回顾学过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曹操的《观沧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可以回忆起景物描写的方法,即调动感官、动静结合、写景顺序、虚实结合、修辞手法等,运用这个知识点,学生再回到文本中品味写景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显得比较容易,因为学生是有章可循。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能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用一辈子。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习能力,才能让我们把通向学习之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一个更加生动活泼的新天地。总之,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教学生会学,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的。
三、 注重知识的迁移
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无序的困扰。因为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好教材,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我们学生学习的课文,不是出自名篇名家,就是经过了编者的精心删选才得以入册,是学生习作的好典范。叶圣陶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语文知识的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让学生结合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西宁秋天的景物特征,写一段小文,描绘西宁的秋天,把它的美跃现纸上。通过这样的练笔,让学生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阅读中学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转化为具体的写作技能,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为写作训练搭桥。真正做到以读练写,以写促读,达到读写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然后知不足”,同样“教然后知不足”,教授完这堂课,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郑莎莎.以学定教,提升语文课堂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5(64):49-50.
[2]杨英.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3(20):30.
作者简介:
董海梅,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