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喜宏
摘 要: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在本质上代表了新时期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应当致力于推广新型的机械化技术,运用综合性的机械化措施来提升整体的农业质量。当前,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频频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在农业农机购买补贴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受到农机维修服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进程相对缓慢。为此,笔者结合实践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展开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维修;问题;对策
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作业方式,降低了耕作难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种植的稳产高产,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效的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创新,极大的满足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但在当前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维修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实践,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人力劳动形式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形式存在的明显弊端就是劳动量很少,劳动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以机械化为主,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创新经营模式,实践证明,依靠农机带动农业经济增长效果十分明显,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只有把农业机械化的研究成果通过示范推广形式,向基层农民群众进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才可以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农民群众在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动下才可以使农业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创新,实现集约化转变,农业种植的产量才会稳步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同时这样也可以显著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此就需要农机管理部门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力度,做好基层群众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农机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就现在的农机推广而言,农业机械在维修管理方面还存在有很多缺陷,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导致机械维修效率低下,很多维修人员并没有参加过正规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多是以维修师傅的经验积累为主,他们在技术和文化素质方面都普遍较低,真正达到持证上岗标准的少之又少,整个维修过程技术含量不高。此外,在具体的维修中,对于农机机械内部构件形式也不是很了解,安装拆卸较为盲目,很容易导致硬件的损坏,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人员受伤。
2.农机检查和保养不到位
在农机维修过程中,很多农机维修人员只看重眼前利益,遵循的是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在维修后的使用中也缺少相应的使用指导,对于农机的日常检查和保养也不是很到位,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农忙时节,一旦农机出现运行故障,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往往采用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对出现的损坏部件进行更换替新,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考虑,使得农机维修很不彻底,在一些关键部位还存在有很多潜在隐患,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埋下安全隐患,不利于农业耕作的顺利进行。
3.缺乏专业化的农机维修网点,服务配套设施难以满足现代农机维修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设置中,个体经营形式占到了90%以上,而村级维修网点的占有率却非常低且分布很不均匀。在一些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地区,一个村庄会有多个维修网点,而交通条件不好的地区则相对较少,甚至于没有维修网点。在这些分布的农机维修网点中,大多数是小规模修理店和从事简单的电气焊、轮胎修补等的专项维修点,维修设备和工具也很简陋,而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是必须要保证各个部件都是正常发挥作用的,整个运转系统是稳定可靠的,因此,这种维修网点的维修模式显然很难满足这种要求,对于农机出现的较严重问题也难以高效处理,导致农机存在有很多隐性故障。
三、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机维修管理
1.对维修人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培训
对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来说,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情况,实现“四个结合”,即农机维修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和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和农机技术进基层相结合。在具体的技术培训中,还要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融合,充分实现讲解、示范、指导和操作的有机统一,这样农民群众会对农机操作技术有更深刻理解和记忆,并且很容易上手操作,在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考核,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做到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政府要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根据地区实际出台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具体的补贴对象需要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且条件符合标准的维修点,最常见的补贴是维修设备、维修工具以及检测仪器等,在优惠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来实现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还要正确指导维修网点的地址布设,一方面要遵循便民利民原则,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
3.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监管工作
针对于当前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监管多头化现状,需要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监管工作,形成一套严格科学的监管体系,從维修网点的资质审定、维修人员的技术考核到维修质量的监督审查等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对于违规开设的农机维修网点,要坚决予以查处,责令其整改整顿,确保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也可以从侧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君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吉林农业,2015,(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