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南岳马尾松毛虫大面积发生原因为主要依据,从人工防治法、塑料围环防治法、扒树盘防治法、灯诱防治法、喷洒药剂防治法、林地营救措施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马尾松毛虫防治力度,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防治;要点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8.063
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来讲林业占据主体地位,因其能够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诸多资源,如药材、木材等。而马尾松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为我国南部地区林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树种之一,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为马尾松毛虫,其对马尾松伤害极大,所以应高度重视,防止我国林业长远发展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1 南岳马尾松毛虫发生的主要原因
1.1稳定的群落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为马尾松毛虫发生提供了良好条件
因人工林的大面积增加,原本相对较稳定的生物链被破坏,环境改变之后,处于发育阶段的植被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渐渐下降。另外,人工林的种植为害虫提供了诸多生长食物,天敌种类变少,为马尾松毛虫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白僵菌效果差,无法有效控制松毛虫数量
白僵菌为山区应用年限最长的生物农药,通过研究发现,山脚处白僵菌流行较快,对马尾松毛虫影响较大,山腰处要差一些,山顶则最不明显,这充分展现了白僵菌效果不佳。另外,因山区天气特点,部分地方如山谷、山脚流行好,山顶与山坡的位置流行要相对差一些,并且每年气候都不同,受山区气候影响,白僵菌流行效果有所不同,流行范围相对较小,对马尾松的控制力十分薄弱。
细菌与病菌感染少。在南岳马尾松毛虫大面积发生时,自然界中的病毒只会在部分地区流行,某些时候会使大量的马尾松毛虫遭到感染。在对山区进行调查时,发现病毒并没有大面积流行,但在发生时会看到幼虫以腹足或是胸足挂在上面,有极强的恶臭味,并且数量较少,不能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面积发生。
1.3 防治方法实效性不足,防治难度相对较大
林业工作者对病虫防治工作注重力度不够,未充分意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未做到行业内外协调统一。外加山区地势较复杂,树高林密,道路不同,地面防治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而通过利用飞机施药又因为地面信号无法设置并且不显著,飞行员一般很难发现地面上的信号,导致死角多,漏喷的地点多,无法保证防治效果。
1.4 林内测报难度系数较大,测报方式不够先进
因为诸多山谷和山脊不能设立踏查线路与标准地,另外,山区松树普遍较高,一般都会生长到10米以上,松树针叶与枝盘的数量相对较多,使用右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利用振落法或是虫粪调查法又因为地层表面有太多植被而无法顺利开展;而利用下树调查法,无法确保准确度,一般马尾松毛虫大面积出现时才会发现有虫,导致防治工作效率不高;灯光诱蛾法深受山区特点影响,无法大范围监测。
2 防治措施
2.1 人工防治法
当前常见的人工防治法有三种,其中包括人工捕捉、白僵菌以及杀虫烟剂,由于不同的地区所采用的防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南岳地区政府动员了社会公众上山捕捉马尾松毛虫,使马尾松毛虫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是马尾松毛虫防治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
2.2 塑料围环法
在马尾松毛虫未上树以前,将一根宽是4厘米的塑料条缠绕在树干上,保证其重叠2厘米,普通的松树都会在5米的地方进行缠绕,也就是胸径的地方,而较高的松树,则需要从树基到树冠处的每个便于操作的地方皆能进行塑料围环,由于树干之外的塑料相对较光滑,让马尾松毛虫的幼虫无法顺利的攀爬到树干之上,损害松树,如此能够有效降低马尾松毛虫对松树的损害程度。如果每个人每天围环5~7亩的林木,預计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8%。为了有效预防马尾松毛虫爬到其他松树的树干上影响其生长,切勿在成片的林木中展开部分围环,这时需要整个松林都进行塑料围环。这便凸显出了此种方式的弊端,无法对其整片树林进行塑料围环,只能应用在面积较小的树林,但此种方式的防治效果良好。
2.3 扒树盘防治法
该种方法一般都利用在较偏远的山区,在每年的12月份或是次年1月份左右,利用铁耙将松树根部土层覆盖的物体全部翻出来,马尾松毛虫这时就很有可能被裸露出来,再通过冬天较低的气温将其冻死。估计如果每个人每天扒树盘7~8亩,灾区的灾情会得到有效控制,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最佳的时候达到了79%。为此,相关人员可以给予扒树盘防治法高度重视,让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4 灯诱防治法
灯诱防治法为一种在夜晚捕杀和引诱昆虫的方法。最开始利用的是黑光灯。把灯搁置在开阔地带,距离树林边约120~550米,从树林边控制树林中55亩的面积为一个适中的范围,在黑光灯同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马尾松毛虫的效果相对比发现,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杀虫效果是黑光灯的很多倍,因此,需合理利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保证马尾松毛虫得到有效控制,以免影响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2.5 药剂防治法
化学药剂能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是效果较佳的方式,但这些化学药剂存在一个较显著的缺陷,在灭虫的同时还会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以往利用的杀虫净、氧化乐果顶层皆有极强的熏蒸与触杀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马尾松毛虫的药剂防护措施还在不断提升,有关人员又研发出了诸多消灭病虫害的药剂。此外,还研制出了诸多低环保污染性药剂,是一种在安全状况下对昆虫展开高效灭杀的药剂,若是药剂进入土壤之中快速的被微生物分解掉,并不会渗透到地下水之中的环保药剂。利用环保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在短期内是不能看出效果的,也无法有效判定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讲其会使生态环境的平衡受到一定影响,阻碍现代化社会长期发展。
2.6 林地营救法
若是有疏残林需及时对疏残林进行补种,一般补种的树种都是本土树种,增强幼林培育工作,杜绝出现过度打枝的现象,保留半生树种和亚乔木,对生物群落进行良好培育,合理种植树木。在对树木进行种植时需注意保护其他植被,另外适当的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可以引进一些马尾松毛虫天敌,能够使马尾松毛虫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构建混交林展开营林措施是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对南岳马尾松毛虫大面积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时,发现马尾松毛虫数量增长较快,其具备较强的遗传特性。通过上述构建混交林可知马尾松毛虫防治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保证松树健康生长,还有利于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带动旅游业融合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相关部门需对马尾毛虫的防治高度重视。
3 马尾松毛虫防治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加大环境建设力度
增强宣传力度,实行招商引资,做到共赢。依据南岳地区森林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林区丰富资源,如果诸多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展,只展开粗加工,未精深加工,会致使林业产业规模逐渐减小,经济基础变薄弱,所拥有的丰富资源被深埋在林区之内,无法实现高效利用。如果想要开发,一定要做好前期防虫工作,保证林木资源的优质性,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缺一不可。为此,相关部门需做好审视工作,打破以往固有的思想限制,将招商引资当作林业产业发展的着手点。通过解放思想的方式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形成生态与林业持续发展的新局面。首先,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从造林抚育的方面入手。其次,重视招商引资。转变融资方式,由以往的挣、攒变成多渠道融资,优化林区环境吸纳外商,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现金,划分项目汇聚地,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盈利空间,开辟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如体育旅游业。招商引资以后,为投资人带来了诸多便利,不仅能够实现独资经营,还会实现共赢。林业单位只入股但是并不控股,给投资者主体地位,让其自由发挥。
3.2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融合发展
重组优势资源和龙头企业,应用高新技术促使传统的林业产业变更,延长产业链,构建产业群,形成高收益且大规模的林业体系。在确保已有产品的同时,需有效运用伐区和加工的剩余物,降低资源损耗量,确保林区效益达到最佳。此外,促进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发展,加强开发清洁能源和生物能源,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新兴工业高度发展。另外,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合理应用南岳林区较独特的景观,积极宣传森林氧吧等新兴理念,做好人为改造工作,开展多项旅游项目,如农家乐、山货采摘等,有效运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大规模发展,对目前景观展开全面优化,在增强吸引力的同时,推动旅游景观创新,让更多的人来观光,加强林区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商,以促进林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3.3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传统理念,转变思维方式,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需建构科学发展观。以平等、自立、竞争等市场理念,对市场经济展开重新认识,以推动其全面发展。如果让现代林区有序发展,需要加大力度推动林业经济朝着新的思维方式转变。其次,建构多元化发展的新理念。在合理利用林区水源、林源以及风源等优质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林业产业大规模发展。如森林康养项目,其主要以养为源、以人为本等,切实将创新、协调的理念展现出来。森林康养是服务业、聚林业、旅游业三者的集合体,为林业改革的新形态,为加强绿色供给的具体内容。最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让资源资金管理的依赖型朝着节约型转变,确保林区经济循环发展,为林业产业日后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做铺垫。
4 结语
对于我国社会长远发展来讲,加强马尾松毛虫防治十分重要,其是确保马尾松健康生长的基础,也是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相关部门需加大对马尾松毛虫防治力度,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以期推动我国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黄英姿,古德祥,张文庆,等.影响马尾松毛虫虫灾发生类型因素的重要性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01):56-60.
[2]余会康,黄岩彬.2004年古田水口林区马尾松毛虫害发生的气候成因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03):69-71.
[3]肖宾.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飞行高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147-148.
[4]林孝春.马尾松毛虫防治要点探讨[J].绿色科技,2015(07):83-84.
[5]潮小龙.东至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可持续控制措施[J]. 安徽農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 18(12):141-142.
[6]覃玉梅.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分析[J]. 乡村科技,2014(06):7-8.
[7]胡满花,梅灿,万含良,等.平江县马尾松毛虫灾害下降原因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03):105-108.
[8]高作逊,刘伟宏.揭阳市马尾松毛虫发生因子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J].粤东林业科技,2004(01):26-28.
[9]黄向东,陈良昌.湘西南山区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02):42-44.
[10]胡树恒,王军旺,李珍.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3(03):109-110.
作者简介:丁美,大专学历,林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木生长与林木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