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璐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确立了“创全国一流品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化实施,针对当前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原点,寻找教育的初心,做有品质的德育。
一、让每一个孩子实现充分发展
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一切以分数为中心,按照分数这个标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还是在“保证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多元发展?答案无需多言,在“核心素养”被不断提及的今天,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人的多样性,人的智能多元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引领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只有尊重差异,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市中区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使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成全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走进经纬小学,走廊上随处可以看到学生的创意作品。学校创造条件,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后开设一小时选修课,有钢琴、小提琴、机器人、数独游戏、油画、围棋等24种选修课。这里还是所有学生的秀场!在“每月一歌”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站在舞臺上自信地大声歌唱;每年“六一”儿童节,每位学生都要登台表演;每年万圣节的装扮秀,每位学生都可以来一场T台秀……在这里,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程活动,学生参与度均能实现百分之百,每一位学生都能站在舞台上,展示最好的自己。
济南第十四中学实行了课程改革,真正实现了关注每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张课表可以促进孩子充分发展。十四中原本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公办初中,也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定点校。学校在本土校长、原班教师、生源不变的情况下与北京十一学校深度合作,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95%的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初一初二年级共有686名学生、686张课表。每一个孩子可以自由选课,充分发展。
济南育才中学校长张涛说:“我们让每一个孩子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不奢望他明天、明年、十年后实现,但如果有—天他们的梦想实现了,他们应该会记得,这是在育才中学种下的梦想的种子。”学校为每个孩子配上“梦想导师”,让“梦想导师”用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助力学生梦想成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关注、教育和指导,让他们快乐成长,充分发展。学校倡导每位“梦想导师”完成以下工作:帮助学生梳理梦想清单;审阅学生的梦想手册;参加梦想导师交流会;协助班主任完成“梦想成真认证卡”的评价。
关注每个孩子的每一面,在规则范围之内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满足他们自主意识不断成长的需求,才能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去成长,只有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的德育才是有品质的。
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必须适应时代与形势发展,不断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人格修养诸方面转变与提升,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长足发展。
市中区一直按照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致力于把教师引领到研究上来。市中区从2014年开始践行“教育家办学”理念,提出将教师“逼近专业”,因此实施了一系列“班主任专业化”举措,让广大班主任老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班主任都有发展的空间、方向、目标和路径,让班主任成为让人羡慕的岗位。
2016年市中区启动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型、专家型名班主任。成立了“市中区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引进浙派名师王曜君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为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品牌教育者提供智力支撑与人力保障,进行私人定制式的引领指导。以导师项目引领、一对一指导、多层次对话等方式,引导每位成员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方向,力求为名班主任们安装上自主发展的发动机,促进部分班主任快速成长提升。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不是依据以往荣誉高低进行选拔,而是侧重其本人是否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明晰的发展愿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三年专项引领和个人自我发展的强化培养,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育德能力和育人本领等方面得到提高,使其逼近专业。
济南胜利大街小学提出建设“班主任工作室”,借助“班主任工作室”构架的多元立体的班级德育课程发展实现“全人”教育理念。“班主任工作室”倡导班主任老师自主地形成个人的德育课程体系。两年来,在学校层面设计开发的“VIP家校课程”体系、“常青藤学生自主管理课程体系”无不引领着每—位班主任在成熟思考自己德育理念基础之上,构建适合自己学生六年成长的个性化的“教室里的德育课程”。“小种子绘本馆”“幸福树”“荷露园”“飞扬的七彩蒲公英”“小橘灯”……这些工作室里所开发的“习领慰诵课程”“教育戏剧课程”充分彰显了班主任老师的智慧和学生成长的幸福。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胜利大街小学杨珂老师的改革创新案例“立足生活教育课程开发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其“三生工坊”工作室,多次接待各地教育同行前来参观交流学习。
经纬小学新入职的教师很少担心不适应或者跟不上,因为学校会不定期组织学科教学沙龙、教育论坛、专家讲座、外出培训等活动,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满足教师不同层面的发展需要。而且还借助学科教学竞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选、微课程作品评比等竞赛活动,推动教师理念、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全面对接。
正是因为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精准、定制式的培养,让—个个名班主任不断走到了前台,并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市中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绿色循环,为提高德育实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做有品质的德育的重要路径。
三、让课程为孩子成长铺路
德育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品质。德育课程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路径。科学、系统的德育课程设计是德育实践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德育规划和目标落地的关键步骤。
正是在充分认识德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基础上,市中区试点推进“选课走班”“全课程”等多项改革,全区所有学校课程体系日臻完善,为学生构筑了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市中区广大中小学在《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创设出各具特色的系列化德育课程,有效保证了德育目标的达成。
济南市秀山小学依据学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开发了“田园课程”。学校拥有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课程实践基地——开心农场,有山鸡、鸽子、孔雀、山羊、兔子、金毛犬等动物,它们都是老师和孩子们的朋友。围绕着田园种植的不同阶段,结合当地时令,学校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田园特色活动,让学生在课程中成长,在课程中创造,在课程中体验,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生命成长中感悟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济南市六里山小学的香山拓展课程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校依托学校后山“小香山”山体公园有利资源,组织运动香山登山比赛,香山美文、香山诗词大会、香山摄影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实施以“书香雅韵”“律动青春”“共生共长”为课程群的“厚基行远”课程。“书香雅韵”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书香人家风雅的韵致;“律动青春”运动强健体魄,倡导人人运动,人人健美;“共生共长”指师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是一所特殊的初中,其生源全部为藏族学生,是一所内地西藏学校。30多年来,学校创建了以“汉藏一家亲”为品牌的德育课程体系,目标直接指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共生素养,实现了学生思想境界由爱小“家”到爱大“家”、由爱家乡到爱祖国、由情感态度到价值观的升华。
市中区积极开展德育课程整合与开发,丰富德育课程内容,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互为补充。所有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完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性学习需求的德育课程体系,不仅有力支撑起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德育目标,又充分凸显出学校德育课程的品位和质量,以有品质的德育课程,为孩子的成长铺路。
四、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长
学生的品德形成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上,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的缺乏,会妨碍学生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体验基础上的感悟交流、认知升华、确认内化、体悟践行。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将道德法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长久以来,国内很多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德育活动走过场,形式化严重,以致很多学校只重视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却很少思考德育活动的意义和活动之后的效果。德育活动的开展往往轰轰烈烈,可是作秀的成分较多,真正带给孩子的成长价值却令人怀疑。
如今,在市中区广大中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化的状况正在得到有效纠正,几乎每一所中小学在德育主题活动开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各具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为市中区中小学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育英中学的青砖小楼中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共青团组织。作为建团遗址所在的百年老校,育英中学成立了济南市第一支初中志愿服务队——“尽美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下设“尽美交通维护岗”“尽美义务讲解员”“尽美课堂”“尽美市图义工”“尽美学霸助学队”“尽美大型活动义工”“尽美自主管理员”七支分队。所有的尽美志愿服务队,都不是刻意作秀的“临时抱佛脚”,而是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尽善心、行善举,让社会更加美好。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育英校园里的一种时尚,成为团员学生的—种高尚习惯。
济南实验初中开发了“三十公里徒步走”“十四岁青春礼”“行知游学”“角色体验”等品牌德育活动,点燃学生理想,唤起学生责任,磨炼学生意志,丰富学生情感。学校每年带领新初三学生沿黄河岸边徒步行走三十公里,用“意志唱响青春”,为初三的拼搏奋斗奠定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在春天来临之际带领初一、初二的学生到济西玉清湖湿地公园进行远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锻炼坚强意志。针对新上初一的学生,学校也组织适应性体质训练,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学生形成坚忍不拔、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质,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体验中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实现潜移默化地成长。多彩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市中区中小学德育生态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市中区在关注差异、队伍建设、德育课程设计及德育活动开展方面积极探索、协同推进,为打造有品质的德育不懈努力,以有品质的德育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让每个孩子享受有品质的德育,也得益于有品质的德育,真正实现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