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的艺术

2018-09-25 04:44孙明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石拱桥学生会说明文

孙明华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哪个老师能上出完全相同的两节课。为什么?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学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能上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呢?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掌握追问的艺术。

在教授《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我根据所教两个班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反应,采用追问的方式确立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课时,在讲解了说明文的一些文体知识后,我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知识?”其中一个班给我的回答是:“我知道了旅人桥是最古的石桥。”我接着问:“他说得对吗?”有同学马上反驳:“不对,是有记载的最古的石桥。”“还不对,可能是有记载的最古的石桥。”有同学继续反驳。我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如果把前面修饰的词语去掉会怎样呢?”同学们议论之后归结为:去掉后就不准确了。这时我进一步追问:“怎样才算准确呢?”有同学说:“数字越精确越准确。”我随手拍拍讲桌信口说道:“这张桌子长100.32米。”下面哄堂大笑,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要经过科学的测量和计算。”我给予肯定后总结道:准确就是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客观实际。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在文中找其他的例子加以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自然就成了我在这个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另一个班,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结果却大不相同:一个同学起来说:“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中国石拱桥中最著名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我给予肯定后接着问:“你知道这两座桥的不同之处吗?”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又是读课文又是画图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我的一步步追问下,同学们对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样是第一课时,在这个班我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但这两项内容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只是在课时的安排上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我用了适时追问的方法使课堂讲述自然流畅,同学们也学得很积极很开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想这就是追问的魅力所在吧。

追问的艺术从何而来?首先来自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要才是我们讲解的重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怎样才能知道学生会些什么,需要学些什么呢?这只有通过老师的“问”。这问便有着无穷的奥妙。首先是切入文章内容的第一问,这一问要既不会把大部分学生难住,又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给你的授课提供深入拓展的空间。这一问的成败在于提前对学情了解、分析和把握的程度。

例如在讲授《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时我就文章的题目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学生很快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我順势追问:“就像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会问: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呢?作者在此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你能找出来吗?”通过这个问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进一步分析和拓展提供了空间和方向。当然,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学生会回答些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说,也就是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加以引导、生发并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巧妙追问最能彰显一个教师教学的魅力。

其次,追问的艺术来自于教师的精心准备。

教师的任务始终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追问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和领悟他们不曾知道的情感和道理。怎样才能做到既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又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呢?我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教材做深入的研读,对所教内容做精心的准备。北京五中梁捷老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备课要备知识模块和这些模块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备授课流程。例如一篇叙事散文,其中的人物、情境、主体思想、线索结钩、关键词语等等都是一些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知识模块,当我们把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做深入透彻的分析之后,课文就像一幅全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不管学生的思维处于哪个点,我们都可以通过一步步地追问顺畅地把他们引导到需要掌握的内容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需要精心的备课,更需要我们超越课本对相关内容做更深广的研读。经验告诉我,不要怕学生会跟不上你的脚步,要相信老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跟着走多远。

最后,也是较重要的一点,追问的艺术来自教师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把课上得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只有我们懂得多了,才会在课堂上制造出更多精彩的悬念吸引住学生;只有我们的思想敏捷了,才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方法。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情感的培养也是语言学习的本质所在。语文老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人。我们常常说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其实这种感动是很真实的。当我深夜在灯下独自研读朱自清的《背影》,也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自己的父亲不也总是用操劳传达着他的爱,从不言表吗?这种感情多么真切自然。当我在课堂上深情地读着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时,我能感受到孩子们也为之动容。读完了我问:“看着父亲的背影,作者的眼泪为什么很快流了下来?”学生告诉我:“因为他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看到了父亲的艰辛。”我进一步追问:“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学生很快告诉我:“是感动和辛酸。”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觉得他们真的读懂了“背影”的含义。所以富有感情的追问才是最能打动学生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好的问题胜过千言万语,追问的艺术更是魅力无穷,让我们在这一问一答中与学生心灵相通,不断丰富和成长!

猜你喜欢
石拱桥学生会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