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9月6日,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25%关税的公众咨询结束,特朗普希望征求意见一结束,就推进实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贸易动作,贸易战面临一场重大升级。可在我们这边,一种乐观气氛却在升腾着,角力时刻却放松了警惕。
来自央视新闻的一篇报道的题目是《被美加征25%关税,这些中国企业订单却不降反增》,文中列举了一家生产胶带的企业,原来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胶带切割器已经无法正常出口,但企业研发出一种新型贴膜,生产成本直接降到了原来的一半,在国内外市场销售额翻了3倍。还有一家摩托车、卡丁车、高尔夫球车的生产商,美国加征25%的关税,让这家企业的传统产品销量减少了10%~20%,但新产品性能较过去大幅提高,价格提高了30%仍订单大增。真可谓好货不愁卖,何愁加关税。但个别企业的情况能普遍代表外向型企业的现状吗?一件产品恰逢技改,性价比甚至提高了,可中国输美产品何止千万种,也只有极少数产品有这个运气吧,更何况技术扩散的速度极快,企业今天还可享受超额利润,明天市场就是一片红海。
第一轮500亿美元的贸易战是分两步实施的,第一步是340亿美元,开始于7月6日,至今将近两个月了,这两个月里我们感受到疼了吗?7月份,一个被贸易战影响不完全的月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12.2%,进口同比增长27.3%,进出口两旺,均远超预期,可因为进口增长太快,当月贸易顺差为280亿美元,比6月份低了很多。该月的进出口数据被解读为贸易战对中国冲击有限,反而是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当月美国贸易逆差创了新高。
可这是一个不完全的月份,美国人难道不会因为贸易战提前备货?那艘漂在海面上的大豆船,最终是中储粮支付了600万美元关税。中国进口大涨,其实也和备货有关。当然,340亿美元的商品,平均到一个月里连30亿美元都不到,只不过是中国进口额的一个零头,只有出口总额的1%。8月才是一个完整的月份,将真实地反映贸易壁垒的影响,并且从8月开始,两国惩罚性关税的数额就扩大到500亿美元,9月份美国可能再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我们只有600亿美元的应对。贸易战的后果,只有放在长远的时间尺度上才能观察出来。可对于分析和决策者,提前分析和预判才是关键。
美国国会的“301调查”听证会上,100多家公司反对,只有十来家赞成。美国大量公司的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无法短期内找到替代者;美国的公司即使想回去生产,在美国也很难找到建厂的地方,因为供应链在中国。有些公司找了好几年的替代供应商,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都尝试过,但是在产能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另外,如果增加关税,美国以外的竞争者可以便宜地拿到中国供应商的供货,从而增加对美国公司的竞争力。美国的国会调查记录显示,美国的大多数企业家们都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示忧虑,也间接地突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价值。有鉴于此,特朗普若强行加征关税,其实是对美国经济犯险而行的。但当他挟持了美国民众的民意,企业家们的声音起的作用也就有限了。
更何况,为了遏制中国制造的崛起,特朗普是有备而来的,白宫雇用了很多专业机构研究计算,各种风险、各种损失不仅考虑周全而且精确计算。他们给予受影响的美国企业以豁免的机会,敦促美国企业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一旦摆脱了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图穷匕见的时刻就来了。而这需要多长时间?据测算,大约需三年左右。
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最好的應对方式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