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中国家庭债务

2018-09-25 02:17戈小羊
记者观察 2018年25期
关键词:杠杆消费家庭

戈小羊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家庭债务已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这份报告还写到,如果考虑到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比买不起房更恐怖的是:还不起房贷

曾经有一个段子在中国非常流行,讲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赶往西天途中的对话。中国老太太感慨道,临终前终于买上了房子,买房款是自己整整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美国老太太则一脸轻松,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房屋贷款终于在临终前还清了。

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从“怕负债的老太太”迅速变成了“高负债的老太太”,杠杆率之高,估计让西方老太太也是汗颜。

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到2008年也仅为18%,但是自2008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三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8.6%。

与此同时,中国家庭债务占GDP比例也是一路飙涨,从18%上升到50%只用了十年,而美国升至这一比例用了40年。

感谢如此轰轰烈烈的加杠杆运动,中国的80后和90后们成为全球同龄人中住房拥有率最高的一群人。汇丰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80、90后年轻人住房拥有率高达70%,是美国年轻人的两倍。

但是千万不要艳羡他们,算算每个月要还的房贷,真是人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李小姐刚跟她的先生在深圳置换了一套120平的改善型住房,价格近千万,夫妻两人月供3万人民币,这几乎占了家庭80%的净收入。李小姐表示,日子已经过得紧巴巴的,这还没算上如果要生孩子的费用,那简直就是没法过日子了。

王先生为了能够让孩子上学,“啃老”让家里老人卖掉家乡的房子,把钱拿到上海支付学区房首付。学区房加上自住房的月供每月超过两万块,再加上家里六口人的吃穿用度、养车、养娃成本,一年没有50万下不来。

王先生表示,他绝对不敢轻易换工作,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失业了,还不起房贷。

不论是李小姐还是王先生,都是今天中国中产阶层的缩影。担心还不起房贷,那就只能节衣缩食,过苦日子,勒紧裤带还房贷。

节衣缩食与消费降级

2008年之前,中国消费增速一度达到23%,结果从2008年到今天,消费增速一路下滑,今年6月更是跌到了仅仅7%。

光看增速下降还感受不明显,应该看看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今天的中国消费,就真是吓一跳。全国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显示,居民近年来支出最多的两项是居住和医疗保健,正是这两项支出在支撑着消费增速。

看看北京的数据。按道理,北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消费能力很强,但事实上呢?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7年首都人民开支最多的也是居住和医疗保险两项,较之去年增幅分别达到了11%和16%,拖后腿的则是食品烟酒和衣着服饰这两项,降幅分别是-0.7%和-8%。要知道,2013年,首都人民在食品烟酒上的消费增速还将近10%呢,短短四年,就跌成了负数。

看了这个数字,可以总结一下,北京人民已经为还房贷、房租,支付医疗健康服务,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生活。

此外,2018年北京地区房租大涨,相信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居民在居住这个项目上的支出增幅,应该会让2018年北京地区的消费支出数据好看一点吧。但因此会导致居民在食品烟酒和衣着服饰上的消费降速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拼多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五环外的人们爱用,就连CBD地区的精英人士,都随时准备或者已经消费降级了。

孩子,也是家庭最大的负债

除了房贷是家庭最大的负债之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感受到,其实孩子才是个更大的无底洞。

今天在中国的大城市,养孩子的成本真的非常高。不夸张地说,如果房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资产,那么养孩子绝对是每个家庭最大的“负资产”。姑且不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费、课外辅导费已经算是很高额的支出了,单就是学区房这一条,也能让很多家庭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如果不买学区房,那就得上国际学校,一路读下来,所需要的费用也得要北上广深一套房的费用。

因为社会制度不健全和行业不规范,导致中国的家长成为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买单人,需要比其他国家的家长额外支付更多社会成本。

以往中国人爱生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养儿防老”,多生孩子,这样自己的老年生活才有保障。今天呢?大家考虑的问题是,我得靠自己养老,即便有孩子,也不能给他(或她)添麻烦。所以,我们不仅要努力赚钱养家糊口,还要想办法在职场上打拼,努力取得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退休之后,有一份体面的收入。

今天的职场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退休之后的情形呢?要知道,绝大部分人都在企业工作,退休之后只能去社保领养老金,这意味着收入会锐减,而且无法保证体面的生活。如果今天因为生孩子,耽误了在职场打拼,牺牲了努力赚钱的机会,那么真的很可能晚景凄凉。

所以,孩子真的已经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支出。考虑生孩子,真的是需要六个“钱包”一起坐下来商量、权衡之后,才能作出的重大决定。

娃越来越少,税却越来越多

所以毫不奇怪的是,今天中国的生育率,正在经历断崖式下跌。谁都知道,人口越来越少,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意味着什么。所以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各有关部门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看看最近的三条新闻,真是很开眼界:

江苏省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刊登了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生二胎的时候可以申请取出,而不生二胎,则需要等到退休才能取出来。

按某些网友的说法,你要是不生足二胎,那么就得付钱帮其他生了二胎的家庭养孩子。

另外一则是2018年7月,河南柘城县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动员会议中提出,社会抚养费征收人群主要面向全县三孩及以上家庭,征收标准为夫妻双方上一年度纯收入的三倍,可一次性缴清,若经济能力有限,可分期缴付,但不可超过五年。

看到这个新闻不由觉得荒诞。但仔细一看就明白原因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部门是当地的卫计委。卫计委虽然已经被国务院裁撤,但是并不代表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公务员们就被下岗了,他们还在原来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想尽各种办法收罚款。

第三条消息是江西省出台了关于堕胎的新规定,要求怀孕14周以上的女性如果要堕胎,必须要三名医生签字授权才可以。有内部人士解读说,这是为了满足上级对出生率指标的考核。所以有网友评论:这年头,连子宫都不是自己的。

与生育率不断降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政税收不断创新高。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税收情况。数据显示,大部分税种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个人所得税,2018年半年征收的个税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过去4年里,全国个税年均增速18%左右,远远超过工资增幅。

不久之前,一篇名叫《北京容不下大姨妈》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内容大概是说,今天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职场女性的压力非常大,焦虑和压力导致这些女性的生理期不正常等严重问题。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双重挑战下,还要求这群人多生几个孩子?难度可想而知。

你的家庭还可以再加杠杆吗?

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但是却不能再靠转嫁杠杆给老百姓来解决。因为每个民众的杠杆率已经相当之高,经济形势稍不稳定、工作岗位稍有风险,就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问题。

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杠杆有问题,国家可以托底;企业的债务和杠杆有问题,银行可以债转股,但是老百姓的房贷还不上该怎么办呢?

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有一段艰难时刻,但是老百姓的家庭杠杆却真的一点都不能再增加了。

如何避免让自己不加杠杆、同时生活不降级,真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因为看有关部门的政策,因为房地产市场实在不能加杠杆了,于是消费金融成为了下一个居民部门加杠杆的领域。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的借款主力人群,可以想象未来00后们进入消费金融市场,会是何等凶猛的“动物”。

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财富是建立在虚幻的房价和高昂的月供之上,我们也不希望过勒紧裤带、消费降级的生活。每个普通老百姓的期望不过是:生计有所靠、求学有所教、终老有所养、病疾有所医、住者有所居,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杠杆消费家庭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家庭“煮”夫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恋练有词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