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2018-09-24 11:43张贺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改造民宿

张贺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众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民宿业的快速发展便与这种审美情趣的提升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实践,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非传统乡村民居;民宿;改造

前言:

受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影响,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空心化情况日渐严重,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廉价、居民经济条件提升也与这种情况的出现联系紧密,“空心村”旧房改造的受关注程度也因此不断提升,而为了实现“空心村”旧房改造与民宿业发展的衔接,正是本文围绕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方法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方法

1.1建筑功能改造

非传统乡村民居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乡村民居的概念,其在建筑风格、建筑工艺、建筑质量、建筑材料等层面均与传统乡村民居存在较大差别,多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地区采用砖石材料、为满足农民居所需要建造的住宅,且多采用“一明两岸三开间”的布局形式。非传统乡村民居具备平面功能简单、空间上缺少变化、楼梯处理不考虑人居体验等特性,而结合我国河南省发布的《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不难发现,民宿建筑对厨房功能空间、餐厅功能空间、客厅功能空间、客房功能空间均存在较高的功能要求,如精品民宿的厨房功能空间需具备布局流线合理且紧邻餐厅的特点,其客房功能空间则需要具备布局合理、舒适宽敞、装饰装修有主题特色、单设卫生间四方面特点,由此可见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需首先围绕建筑功能改造展开。

深入分析非传统乡村民居建筑功能不难发现,为满足民宿业发展需要,围绕非传统乡村民居开展的改造型民宿设计必须重点关注新功能的置入,餐饮功能、住宿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则属于其中关键,以其中的休闲娱乐功能为例,为满足游客感受乡居生活、休闲娱乐的需要,设计过程必须力求形式上的多种多样,具体设计需结合时间确定休闲娱乐功能相关的空间布局,烧烤、体验乡村生产生活、散步聊天空间的重叠化设计,便能够较好满足游客需要,民宿功能的趣味性提升、民宿经营的经济性和效率提升也将由此实现[1]。

1.2建筑形式改造

近年来我国民宿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存在直接联系,民宿业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但不同于传统乡村民居改造的民宿,非传统乡村民居的改造型民宿的设计必须开展建筑形式的改造,由此实现过去与现在的有机融合,方可真正跳出传统建筑历史的束缚,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的弱点也才能够由此得以弥补,因此,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可以采用“并置新与旧”或“新旧融合”方法。其中,“并置新与旧”设计的核心在于采用新材料构建新建筑形式,由此实现新旧材料、新旧结构的对比,即可大大提升民宿建筑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能够实现大幅提升;“新旧交融”设计的核心则在于新的和谐共生建筑整体营造,设计人员必须将改造前民居主体看做可以自由使用并随意转换的建构材料,将原有主体拆除至只剩承重墙厚加上所需功能部分便属于“新旧交融”设计的典型,这使得该设计也可以用于不完整民居建筑,新旧区分的困难也将有效提升民宿建筑的整体性,这使得“新旧交融”设计可较好用于破烂不堪的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

1.3室内空间改造

非传统乡村民居的室内空间特点可以概况为开间和面积较大、顶层空间较高、空间杂乱无章、采光严重不足、卫生状况欠佳,而作为民宿建筑的重点,装饰简洁大气、可满足游客原始感性需求、采用小而精的设计理念、拥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则属于民宿建筑室内空间的特点,因此非传统乡村民居的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必须重点关注室内空间的改造,这种改造可围绕砖混结构影响、新功能置入影响展开。砖混结构影响指的是非传统乡村民居多采用砖砌体和混凝土梁、板作为承重构件,这就使得室内空间改造必须解决建筑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会通过将承重墙划分为较为独立体系、采用轻质钢体系建构新楼板设计,保持原有墙体楼板不变、吊顶采用原有木质构架做装饰、增加阁楼卧室空间同样能够较好保证建筑安全;新功能置入影响的应对需围绕民居的尺度设计改造展开,以此保证空间尺度的合适,即可带给游客舒适感和自我认同感,装饰屋顶天花、加入阁楼、增加独立卫浴间均属于较为典型的设计,设计还需要遵循小尺度设计原则,以“私密距离”为主的设计可保证民宿建筑能够更好营造“家”的温馨气氛[2]。

1.4室外空間改造

体验原滋原味的乡村生活、领略传统乡村风貌属于民宿业的卖点,因此非传统乡村民居的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必须关注室外空间的改造,这种改造存在两个不同层面,一是民宿建筑院落内部的“生活空间”,二是民宿外围的“自然空间”,具体改造需结合非传统乡村民居实际。如独院式民宿的改造需关注地理景观优势的利用,并将重点放在富有乡土气息的院落式“生活空间”改进层面,多采用乡土材料、使用绿植或低矮的毛石土墙均属于较为典型室外空间改造设计,模糊院落与环境的界限属于这一设计的核心;聚落式民宿的室外空间改造则有所不同,为保证游客能够在享受舒适度假环境的同时领略乡土风情,需开展院落内部“生活空间”与外围“自然空间”的融合设计,具体的院落内部“生活空间”设计需采用统一化处理,乡土材料的应用、院落围墙的私密和宁静处理属于其中关键,外围“自然空间”设计则需要关注最初的自然形式保持、大地本身材料的利用,由此游客即可更好体会到居家院落享受,同时也能够更好领略民宿带来的“原生态”美。

2.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实践

2.1项目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洛阳市西泰山村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当地拥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竹海景观、山林景观属于当地特色,黄粘土、木材、竹、毛石为当地特色材料。重渡沟村非传统乡村民居主要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修建,多为二层小楼,房屋同质化现象严重,采用灰瓦装饰屋面、水泥砖墙砌筑、抹灰砂浆饰面,室内空间缺少特点且内部空间设计不合理,现有非传统乡村民居无法满足民宿业发展需要。

2.2总体设计规划

结合重渡沟村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项目实例,设计人员首先确定了总体设计规划,规划包括场地、功能两部分内容。

2.2.1场地设计

结合实际,采用了以原有村子的主干道为切入点、在不改变非传统乡村民居主体建筑的前提下、适当通过院落围合成几个共享空间的场地设计,大面积水面、大面积绿化为整个场地的主要构成。场地内铺装设计分为围合院落内部铺装和村落主干道铺装两部分,为满足游客需要,围合院落内部铺装采用了木板、碎石砂子等乡土气息较为浓重的材料作为点缀,村落主干道铺装则采用了砂石和青石板等材料,村落道路的轴线化得到了更好体现。

2.2.2功能设计

为保证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满足当地民宿业发展需要,设计不仅围绕非传统乡村民居展开,更涉及整个村落的规划,除12栋民宿客房的设计外,2处停车场、1处公共空间、1组餐饮、3处景观休闲亭、1处景观水体也属于主要设计内容。考虑到尤家村拥有丰富农耕资源,设计人员还基于竹园、菜地设计了劳作体验区。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将在下文中以12栋民宿客房设计中的2栋为例进行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2.3具体设计过程

2.3.1住宿空间设计

以12栋民宿客房设计中的1栋为例,原非传统乡村民居建筑空间形制为三开间,每开间轴距宽分别为3490mm、3660mm、3660mm,砖混承重墙宽度为240mm,三进深空间格局由主体两层建筑部分与西侧一层建筑部分构成,进深分别为3850mm、3440mm、4120mm,整体高度为8m、二层楼板距离地面高度为3.8m,二层屋顶为木构架且空间较为宽敞。基于非传统乡村民居建筑实际,为赋予改造型民宿建筑“家”的氛围,设计主要围绕适宜的人居尺度展开,并保证了每个套房客厅、卧室、卫浴间的一应俱全,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将建筑的一层分为了一个公共客厅和两个小套间,二层则分为一个大套间和一个小套间,其中客厅可放置罗汉床,民宿的空间利用率因此大大提升。

考虑到该村属于典型的“农民自建房”,为弥补其在内涵、技艺、人文层面的不足,采用了沿袭地域文化的新民居设计,改造过程保留了原有的砖混主体结构,去除并重新设计了门窗、栏杆栏板、屋顶。考虑到当地拥有黄粘土、木材、竹、毛石等特色建筑材料,设计人员应用这类材料进行了建筑立面的装饰设计,屋顶则采用了仿造传统民居坡屋顶的改造设计,小青瓦覆面的应用则使得民宿与后面山体实现了相互呼应,使用黄粘土饰面装饰的建筑外墙面则使得民宿的厚重感大大提升。此外,设计人员还采用了毛竹栏板装饰替代原有阳台栏板、栏杆,民宿的乡土气息由此得到了更好体现。

2.3.2餐饮空间设计

为满足当地民宿业发展需要,西泰山村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项目统一拆除了原建筑内厨房,并在村中中心区以,3栋民居为基础合围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餐饮娱乐空间,本节将对其中代表性较高的1栋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设计进行详细论述。考虑到原有建筑的厨房空间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性,且无法满足民宿运营需要,因此将原建筑一层的餐厅、卧室改造成了面积较大的厨房,原有的客厅则变为接待空间,二层被分割为大、小包間各一个,屋顶则设置露天吧台,拆除了原建筑二层的卫生间,并在一层设计了两间卫生间。在建筑形式改造中,设计人员采用了上文提到的“新旧融合”方法,新建构筑物则采用了内外双层立面设计,竹帘幕与轻型钢包裹毛石装饰为外侧设计,内侧则为落地玻璃窗,就餐者私密性保护、遮阳需求由此得到了较好满足,整个民宿建筑也由此烘托出了轻盈明快的氛围。

2.3.3技术选择

在该村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项目中,设计人员采用了一系列建造技术具备较高借鉴价值,改进型传统技术、业界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民宿的美观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其中,改进型传统技术指的是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中建造的卵石和毛石挡土墙,本土材料应用在彰显山野情趣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改造的成本,山体滑坡问题也由此得到了较好应对,民宿外饰面采用的黄泥土抹面技术同样属于改进型传统技术的典型应用;业界先进技术的应用指的是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协力造屋”工艺,该工艺能够通过调整工艺精度标准、利用简单装置铺装屋顶实现专业技术要求的降低,改造效率因此大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西泰山村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还采用了轻型钢包裹毛石、毛竹围护、轻型钢板屋顶铺设石子的设计,这种设计实现的改进型传统技术与业界先进技术结合使用同样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方法具备较高推广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场地设计、功能设计、住宿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技术选择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建筑、结构、水电、施工等学科的相互配合也需要得到设计人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周瑾.“新与旧”——改造型民宿旧宅更新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06):64-65.

[2]陈兵,刘阳.徽州老宅改造式民宿建筑初探——以西递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02):218-219.

[3]吴亚平,杨定玉,李萍.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发展研究[J].民族论坛,2016(07):76-79+85.

[4]许笑妍,周瑶涵,方莹,顾军正,陈默.生态海岛建设背景下零成本民宿改造研究——以舟山群岛新区涉海村落为例[J].管理观察,2016(19):15-17.

本论文2018年洛阳市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B198)

猜你喜欢
改造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睡眠研究所民宿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