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方法的变化

2018-09-24 11:43季然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性

季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商品化经济的进一步加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愈发的在这个过程中凸显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师能够将目标产品进行艺术化的加工,给人们视觉上的直接冲击,进而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然而,高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却存在这一定的问题,笔者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来一些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法,希望对之后的教学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高校教学;方法和措施;创新性

视觉传达设计是我国普通高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专业起步较晚,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导致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缺乏系统教材,无法联系实际

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起步相较于欧美国家较晚,这也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仿照西方的一些国家,过度的依赖西方的相关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教学研究人员不能对这些经验和理论进行借鉴,而是要在对我国的现状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摒弃式学习。然而,现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使用的教材老旧,有些还是零几年的教材,不管从内容还是设计方法上都与现代社会严重的脱节。除此之外,我国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教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没有教授现在社会上紧缺的设计方法和职业技能,高校生毕业以后不能很快的融入到社会中,甚至要对某些方面知识重新学习,这极大的加长了工作真空期,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工作问题。

1.2设计作品缺乏文化底蕴,设计风格杂乱

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老师对作品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它是将不同的视觉传达符号进行语言和视觉的重组,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来传递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人员能够协调好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都需要一定设计风格和设计文化来保障。高校中对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缺乏新意,没有显著的特征,缺少市场竞争力。有些高校逐渐的开始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但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化元素的罗列程度上,造成学生设计风格杂乱无章,不但没有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2.视觉传达设计中教学方法的变化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高校相关教学人员应该及时的掌握社会的需求,积极的转变设计教学方法,使其适应社会的变化。

2.1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能力

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老师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思想,探究出新的教学模式,将现代高科技教学设备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是现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老师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同时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熟练程度。除此之外,我们的老师还可以采取形式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案例分析可以将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方案展示给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老师来穿插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将老师的主体地位逐渐降低,把学生作为整个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这种可以有效的增強课堂活泼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热爱,这些都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

2.2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设计方法中

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我国劳动人们智慧的沉淀。将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是实现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业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关键。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加大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应该加强文字符号元素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字体的选择和应用,不但体现文字的阅读作用,而且增强其装饰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应该注意学生设计作品的风格变现,不能单纯了为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而忽略整体效果,加强文字和图案的契合度,使设计作品主旨明显整体和谐。

2.3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高校是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高校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学习理论知识。我们的高校可以与本市的相关视觉传达设计公司形成定点合作关系,通过给设计公司设计具体的项目,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跟进市场,了解社会需求,以此来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成为社会急需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老师应该把握好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的正常学习达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结语:

总之,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转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逐渐的提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老师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的运用现代的数字化教学设施,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面相未来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浩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评《德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特色课程》[J].高教探索,2017(12):133.

[2]李岩.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土化教学探索[J].美术观察,2017(04):128-129.

[3]刘人果,孙婷.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局部课程“视觉修辞”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6(01):241.

[4]矫克华,李梅.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教学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关于展示空间设计专业的教学思维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21-123.

2016年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xfxZD2016328)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