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下,寻求和探索一种适合于艺术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的“活”的学科。这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关键词:“活”的课堂;分享式教学;职业素养
听了曲建武教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他以谈话式、讨论式、共商式的方式讲解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拉近了与老师们的距离感,让老师们近距离的接受了一场精神大餐。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崇高的师德、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现代教育观、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理念、创新精神等。在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国家、社会、教育事业等呼唤高素质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全面、更具创新力的人才。
作为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点及思政课教学的特点,适时创新,与时俱进,尋求和探索一种适合于艺术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的“活”的学科。这也是最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以分享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共建“活”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分享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分享思考和经验,互相认同和尊重,实现共同成长的互动过程。[1]它包括参与-分享式教学和合作-分享式教学。参与-分享式教学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表现、体验和反思自己或别人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2]参与-分享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合作-分享式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3]合作-分享式教学是在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分享,它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分享,进而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师生共建“活”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合作-分享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的应用为例,教师在讲第四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内容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制定分享-合作学习的计划和主题。教师以“我心中的马克思”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式学习、探索、交流、分享、反馈。首先,教师要明确合作-分享式教学的要求。合作-分享式教学在知识的构建方面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构建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发起者和传输者。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师生间、学生间的综合素质。其次,分组并确定合作的团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可以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以8-10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为组织者,一个为记录员,每个组员都要参与组内分享,然后根据组内分享的情况推举一名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好的同学在班内进行分享。第三,要确立学习的主题和任务。在合作-分享学习之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合作-分享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目标、任务、评价标准等,根据学习的主题,明确合作-分享的问题,小组内根据各个组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与合作。第四,明确合作的原则。合作-分享式教学坚持自愿组合,民主推选的原则。遵循团体内部合作、团体之间竞争与分享的规则。教师针对各组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惑答疑,让学生准确把握合作-分享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分享成果,教师点评。各小组根据每个组员在组内的发言情况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分享,教师对每一组派出的代表的分享情况给予评价,并对上台分享的同学予以鼓励,对表现优秀的组给予赞扬,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待专业学习氛围浓烈,而对于公共课学习兴趣不强,甚至质疑开设公共课的必要性。因此,针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所呈现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寻找一种适合于艺术生的教学模式,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融会贯通,体现学生主体性、民主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享式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实践与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增强艺术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薛忠慧.分享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2015,(8).
[2]殷挺凯.“参与-分享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3]谢念湘,赵金波.“合作与分享”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作者简介:李亚男,籍贯:云南昆明,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