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摘要: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本文以山东省临沭县柳编的原材料柳条为研究对象,旨在以柳条的生产为研究视角,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力图阐释柳条从生长到编织成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柳编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从而有益于对柳编制品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柳条;发展;传承
一、柳条的生存环境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境内有大小山头44座,大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苍山位于县境北部,主峰海拔高度394.7米,为县内最高点。临沭县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有病虫害、旱灾、水灾、风灾、冰雹等,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这就使得丰、枯水年交替出现,使临沭县经常发生年际干旱现象。
二、柳条的生产及变迁
就柳条的来源来看,最初乃至很长一段时期,柳编所需的柳条主要是依靠本地大片的河滩地和水泽地里自然生长的柳树和沙河细柳,其产量虽然无法与今天相比,但足以供当地人民编柳所用。再后来就是各家各户都种一些,以满足自家的编织所需。在青云镇,可谓是家家户户都种植柳条,俗话说:“柳条红,家家空”,说的就是等到柳条泛红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到田地里去忙着去收割柳条的状态。每年一到收割柳条的时间,家里的劳动力,即使有在外面打工的男子,也要赶回家中,帮着收割柳条,如果收割早了,柳条太青太嫩,影响柳条的韧性;如果收割晚了,柳条太老,不容易脱皮。对于柳条的成熟度,在受访人口中得知的要求是:成熟的条子里边是白色的,如果扒开一看里边还是青的,用手一掐还出水,那肯定还不行,这就是还太嫩了。现在都有那种拔条子的机器,你先把要割的条子弄家里来,先脱皮,然后看看要不要割,再决定是现在割还是过段时间再割。初夏的伏条(就是一年中的第一茬在五月份的初夏)更有讲究,要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当天收割,当天脱皮,不然条子就粗糙。临沭县当地人都在下午凉快的时候去地里收割条子,到了晚上尤其在凌晨以后起来给条子脱皮。这样既保持了条子的新鲜度,又不至于热到中暑。
从柳条的种植换茬情况来看,青云镇的柳条种植为一年一次,即春季一月份种植,但是柳条的收割时间是一年两次。每年他们把从集市上买来的柳条苗子扦插到地里,这些柳苗经过四个月左右就长成了一米左右、适合柳编编织的柳条。当然,在扦插柳条到收割柳条中间还有一个柳条的管理过程,必须时常到条子地进行打农药、除草、修剪等,比如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得下地给柳条打一种叫做管地下虫的药物,如果不使用这种药物,柳条就会被虫子啃食,发育不好。当柳条长到五十厘米左右的时候还要浇水,同时配合一定的药物进行管理,长到100-150厘米的时候配合药物再次浇水,除了这两个关键的时段,春季少雨要经常浇水,充足的水源是柳条质量高低的关键。在夏天的这一茬收割完以后,留下的根部经过四个月以后又长到一米左右高的柳条,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收割,此时的柳条又叫做秋条。有的柳条经过第二次的收割以后可能会挖掉根部,从新扦插新的柳条苗,因为有的不合格的柳条会影响编织的效果,在编织的时候容易断,根据邱师傅的描述,不合格的柳条就是那种分叉分的多的那种,就是扒开皮里面有疙瘩的那种,有疤痕的,那种会比合格的柳条便宜好几毛甚至好几块钱。柳条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容易在顶部以下分长枝杈,这样会影响柳条的质量,必须剪掉,只保留最长的或者是中间那根就行了。
柳条收割完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或者拿到集市上去进行交易。对柳条的加工就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对新鲜的柳条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将来为了编织出白色的柳编制品,就直接把柳条进行脱皮、晾晒。如果是为了将来对编织品进行深加工,就需要把柳条进行蒸煮,然后把蒸过的柳条进行脱皮、晾晒,这样待以后使用的时候就比较好加工上色。
早期使用的去皮工具非常简陋,当地人称其为刮刀子,刮刀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铁条子形式的,去皮的时候,一由柳条的一端刮向另一端,一直到柳条皮被刮干净,用铁条子脱皮的时候,一方面不能夹的太重,容易破坏里面的白柳条,另一方面不能夹的太轻,容易刮不掉皮;一种是铁皮形式的,铁皮是后来慢慢发明出来的。到现在,也是当地人们一直在使用的“脱皮机”,只要把新鲜的柳条放进去,一秒钟的时间,鲜柳条就从脱皮机出来了,此种脱皮机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劳动力。据当地的阅历较多的老柳编艺人介绍,最初,由于条件差,为了保持柳条的潮湿性,他们必须在一种叫“地窨子”的地窖中才能进行编织工作。地容子是在临近水塘的地方,从平地上挖出的类似地下室的地窖,因为它里面空气湿润、气温凉爽,柳条不容易被风千,较适于夏天进行柳条编织。但是,尤其是在冬天,又要长时间蹲坐着,因而很多人都得了职业病,到了老年的时候,就会出现驼背、腿弯、关节畸形等身体病变。但是他们还是坚持把这一民间手艺世代传承了下来,为此,他们也许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磨难,这从几位老柳编艺人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深处就可以体会到。
三、总结
社會的发展进步赋予了柳编手工艺丰富的时代内涵,这是植根于传统的强大的生命力。结合现代工艺与消费者心理需求,尝试符合现代审美的柳编设计是继续保持这个生命力的途径,也是我们继承发展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临沐县志编挤委员会编,《临沐县志》山东地图出版社,2001年7月,第3版.
项目名称: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
项目批准号:SJCX17_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