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河沟水库大坝防渗方案浅析

2018-09-23 06:48赵小宁
陕西水利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沟壤土细粒

赵小宁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6)

1 工程概况

后河沟水库位于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西北6 km处,距离铜川市印台区24 km,后河沟系白水河右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宜君县云梦乡南斗村北沟,由西北流向东南,经前河沟村,在太和寺村汇入上马河。流域面积25.4 km2,河道长9.7 km,河道平均比降14.8‰。后河沟水库以红土镇区生活用水和高效农业灌溉用水为主,具有常规水源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的双重任务。

后河沟水库枢纽由碾压式均质土坝、溢洪道、导流输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291万m3。坝顶高程1021.5 m,最大坝高30 m,工程属于Ⅳ等小(1)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相应的洪峰流量分别为129 m3/s和247 m3/s。水库死水位为1009.5 m,正常蓄水位为1015.7 m,设计洪水位1018.0 m,校核洪水位1019.3 m。

2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向斜东缘间歇性的缓慢抬升地区,是黄土高原与渭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总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沟壑纵横,构成了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地面标高994 m~1105 m左右,相对高差超过110 m。随渭北隆起掀斜作用,新生代以来在缓慢上升背景上大面积拱起,处于抬升剥蚀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中上更新统黄土;在河谷阶地及漫滩区,堆积了第四系各类岩性的冲洪积层,详述如下:

1)全新统冲积砂卵砾石层(Q4al):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一级阶地。稍湿,分选差,次圆状,主要成分为砂岩及钙核,砂及粘性土充填,局部夹重粉质壤土薄层。河床上该套地层一般厚约3 m~5 m。

2)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冲积层(Q31al):分布于二级阶地下部,具二元结构,新鲜断面可见典型的姜黄色斑块,岩性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夹含细粒土砾(GF)。

3)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eol):零星分布于二级以上阶地及黄土梁峁表层,黄土岩性为重粉质壤土,底部可见一层古土壤,具柱状节理。出露厚度一般在10 m~20 m。

4)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冲洪积层(Q2eol+pal):分布于三、四级阶地下部,具二元结构,岩性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夹含细粒土砾(GF)透镜体。

5)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离石组黄土(Q2eol):零星分布于黄土梁峁下部,在黄土冲沟的沟底及侧壁出露,岩性为重粉质壤土,发育数层古土壤,成壤作用好,呈综红色。该套地层总体厚度可达50 m~60 m。

6)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半胶结粘土岩(N2):为一套深红色粉砂质粘土夹钙质结核层,粘土致密,坚硬,潮湿后粘性好,铁锰质薄膜及结核发育。钙质结核在粘土层中呈疙瘩状、葡萄状零星分布或集结成层。

7)三叠系(T)

总厚大于500 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分布于石千峰组北界至山前的广大地区。下部灰绿色,厚—巨厚层状,交错层理发育的砂岩为主,夹有棕红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砂岩,厚160 m;上部紫红、棕红、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砂岩与黄绿、灰绿、紫灰色薄层状砂岩互层,厚300 m~400 m。

(2)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

工程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构造变形较微弱,为相对稳定的地块。基岩呈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北西,倾角1~3°,无构造断裂迹象,新构造运动以整体缓慢抬升为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地震动特征周期为0.45 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按标准设防类考虑。

(3)坝基及坝肩地质条件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0.544 km2,谷底宽度95 m,设计坝顶高程1021.5 m处河谷宽度230.4 m。1018 m高程以下河谷两岸一级阶地对称分布,1018 m以上为高阶地及老黄土组成的谷坡。

B0+008.3~B0+062.7为后河沟左岸一级阶地,⑧1层含细粒土砾,母岩成份以钙结核及砂岩碎块为主,泥砂质充填,渗透系数 3.6×10-2cm/s,承载力 300 kPa,强度较高,渗透性较大,易发生管涌破坏,是导通上下游的主要渗漏通道,需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截渗,具体见图1。

B0+062.7~B0+168.7为后河沟漫滩,2.3 m~6.7 m为含细粒土砾(GF),母岩成份以钙结核及砂岩碎块为主,泥砂质冲填,渗透系数3.6×10-2cm/s,承载力280 kPa,强度较高,渗透性较大,易发生管涌破坏,是主要渗漏通道,需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截渗;16.2 m以下为强风化的岩土分界面,强风化厚度1 m~2 m,渗透系数2.50×10-1cm/s,是可能的渗漏通道,需要进行截渗处理,具体见图2。

B0+168.7~B0+238.8为后河沟右岸一级阶地,30.00 m~34.30 m岩性为含细粒土砾(GF),母岩成份以钙结核及砂岩碎块为主,泥砂质冲填,渗透系数3.6×10 cm/s,承载力 300kPa,强度较高,渗透性较大,是可能的渗漏通道。34.3 m以下为强风化的岩土分界面,渗透系数 2.50×10-1cm/s,强风化厚度 1 m~2 m,是可能的渗漏通道,需要进行截渗处理,具体见图3。

图1 左坝肩地质剖面

图2 坝基地质剖面

图3 右坝肩地质剖面

3 坝址渗漏工程地质问题

3.1 砂砾石地层的分布位置规律不明确,防渗处理范围不易确定

由地质条件论述及基地质剖面图可知,覆盖层中上部与下部均分布有⑧1砂砾石层,中间夹杂有⑧冲洪积重粉质壤土,⑧与⑧1的层位划分是按照含泥量或砂砾石量的百分率来确定,并且地质分层线在钻孔以外仅为推测,有何能上下两层砂砾石在上游坝基或库区存在连通,砂砾石地层的分布位置规律不明确,防渗处理范围不易确定。

3.2 坝基砂砾石层渗透系数大,渗透水量多

拟建坝基以弱透水的重粉质壤土为主,坝基下含细粒土砾(GF),坝基重粉质壤土层以下为强风化的岩土界面,为防止坝基渗漏及渗透坡坏,应对含细粒土砾(GF)层及下部岩土界面处强风化岩采取截渗工程措施,当在含细粒土砾(GF)层中及下部岩土界面处强风化岩层中采取截渗措施后,可将整个坝基概化为一均质弱透水的坝基,取其渗透系数为0.05 m/d(5.78×10-5cm/s),含水层厚度按16 m考虑,坝基渗漏量为21.3 m3/d,单侧绕坝渗漏量为4.85 m3/d。在不截渗的情况下,坝基渗漏量为1459 m3/d。

3.3 覆盖层厚度大,防渗处理难度大

拟建坝坝体顶高程为1021.5 m,大坝高30 m,坝体覆盖层厚度15.5 m~24.6 m,平均厚度约20 m,覆盖层厚度约为坝体高度的2/3,防渗工程量较大,特别是坝肩防渗处理难度大。

4 大坝防渗方案

4.1 规范要求大坝防渗方案

砂砾石坝基渗流控制的措施,应根据坝高、坝型、水库的用途及坝基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防渗方案。一般防渗方案分为:垂直防渗、上游防渗铺盖、下游排水设备及盖重四种形式。修筑水库是为利用雨洪资源,在保证生态基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拦蓄水资源,尤其是在水资源较为缺乏的铜川地区,下游排水方案首先要被排除。上游防渗铺盖方案也不可取,是由于地基砂砾石层分布不规则,库盆及库尾均有砂砾石漏,该方案需要处理的上游铺盖面积极大,经济上不合理,并且在蓄水前无法验证处理效果,设计不采用该方案。

本次设计推荐采用垂直防渗方案。直防渗方案有明挖回填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组合。垂直防渗措施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①砂砾石层深度在15 m以内,宜采用明挖回填粘土截水槽;②砂砾石层深度在80 m以内,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③砂砾石层很深时,可采用灌浆帷幕,或在深层采用灌浆帷幕,上层采用明挖回填粘土截水槽或混凝土防渗墙。

4.2 地质针对坝基渗漏处理建议

坝址有全新统冲积层厚度6.7 m,其中上部2.3 m为重粉质壤土,下部4.3 m为砾卵石,较为纯净,渗透系数大(3.6×10-2cm/s),必须进行截渗处理。全新统之下,为中更世堆积层,岩性为重粉质壤土,致密、坚硬,无孔隙,粘粒含量平均值为25.4%,渗透系数为3.38×10-5cm/s,可视作隔水层。在⑧层重粉质壤土底部,夹有⑧1层含细粒土砾石,渗透系数为3.6×10-2cm/s,为强透水层;在⑧层重粉质壤土层以下的强风化岩土界面处,有1 m~2 m的强风化砂岩。尽管从坝基中线纵断面来看,⑧1层含细粒土砾石及下部的强风化基岩均处在⑧层重粉质壤土底部,但从河流的沉积规律来说,并不能排除其与上下游不同深度的砾石层连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有时候是必然的。因此,建议对基岩上部强风化岩进行围幕灌浆截渗。对⑧1砾石层采用截渗墙截渗。

4.3 坝基渗漏处理措施

大坝防渗范围主要是坝基覆盖层内的砂砾石与基岩上部的强分化层,渗透系数大于3.6×10-2cm/s。后河沟水库覆盖层平均厚度在20 m,本次设计考虑针对坝基中上部砂砾石层采用明挖回填截水槽;针对左右坝肩及坝基下部强透水含细粒土砾层采用60 cm厚C10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针对基岩上部的强风化层采用帷幕灌浆进行截渗。

防渗方案采用: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方案。坝基段0+75.58~0+163.75段开挖截渗槽,开挖至含细粒土砾层以下1 m,截水槽底宽8 m,两侧边坡均为1∶1,槽深5 m。坝体防渗墙范围为 F0+000~F0+249.98(B0+220.98);溢洪道部分防渗墙范围为B0+220.98~B0+237.02。坝体防渗墙与溢洪道底板下部悬挂式防渗墙相结合,坝体混凝土防渗墙总长249.98 m。坝体混凝土防渗墙底部高程深入强风化基岩面以下不小于50 cm。B0+075.58~B0+163.75坝基段防渗墙顶部深入坝体内3 m。墙厚60 cm,墙体深度40 m~13 m。防渗墙底部结合帷幕灌浆处理,灌浆深度5 m,孔距1.5 m。

5 结语

通过该防渗方案的处理,基本解决了后河沟水库的坝基渗漏问题,确保水库蓄水与坝体安全,是大坝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结合设计内容提几点建议:

1)根据基岩特性,合理确定防渗墙与灌浆帷幕衔接位置与形式,防止接触不良,产生新的渗透通道;

2)根据地层,合理选用防渗墙的混凝土与添加剂,通过试验确定墙体弹性模量,使之与地层特性相协调,防止墙体产生裂缝;

3)确定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特别是成槽方式,防渗墙体的分缝与接头的处理工艺,以确保防渗墙的防渗效果。

猜你喜欢
河沟壤土细粒
江苏平原沙土区河沟边坡土壤侵蚀机制及模拟研究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蒙城县河蟹河沟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济阳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沉积层序初探
钓鱼捞虾摸泥鳅
微细粒磁铁矿提铁降硫试验研究
“跳跃”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