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山水库左岸边坡崩塌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2018-09-23 06:47汪庆一
陕西水利 2018年5期
关键词:软岩岩体雨水

汪庆一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狗河发源于绥中县西北部山区,是绥中县较大的独流入海山溪河流之一。建设猴山水库是为解决绥中西部发展,特别是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但是,在水库建设中,经常遇到崩塌的情况,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后期水电站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崩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较多的专家学者对崩塌进行了研究[1-6],主要集中在崩塌破坏方式、运动轨迹等方面,而对崩塌变形内因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以猴山水库为例,对其左岸边坡崩塌变形的机理及失稳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1 工程概况

猴山水库位于绥中县范家乡境内,坝址位于狗河中游范家乡薛家村赵家店屯北。猴山水库设计总库容1.02亿m3(大Ⅱ型),防洪库容2230万m3,兴利库容8190万m3。将修建溢洪道,长度300 m;浆砌石重力坝,坝长310 m,最大坝高43.5 m。重力坝分挡水、溢流两部分,大坝中间为溢流部分共分九孔,总长124 m,每孔净宽12 m,每孔设弧形钢闸门。大坝右侧设输水洞,其洞径2.0 m。

水库坝址区为梁山组和韩家店组粉砂质粘土岩,山体陡峭,除S1sh及O2sh+b层以中硬的灰岩、砂岩为主外,其余各层主要为页岩、粘土岩及泥质粉砂岩,岩石软弱,易风化,其中,两岸强、弱风化层厚5 m~17 m,河床强、弱风化层厚6 m~10 m。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左岸边坡产生崩塌,崩塌源高约10 m,宽约9 m,平均厚约1 m~3 m。崩塌规模约180 m3。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后期水电站的正常运转。崩塌前、后现场照片见图 1、图 2。

图1 崩塌前边坡全貌

图2 崩塌后边坡全貌

2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的崩塌失稳模式及运动特征的数值模拟

石根华博士提出了(DDA)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非连续变形分析。关于DDA方法在实际问题上的应用,更多的成果是利用DDA方法进行岩体成因机理、非连续变形特征、运动特征的分析[7-9]。

DDA适用于岩体非连续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的分析,利用DDA可以有效模拟不同工况下危岩体的破坏模式和变形失稳特征。

(1)模型的建立和参数选取

根据崩塌的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区主要发育四组节理,①层面:43°∠25°,②构造裂隙:302°∠77°,③卸荷裂隙:52°∠76°~83°,此外在岩层中发育一条拉裂缝(④)。为提高运算速度,除崩塌体外其它岩层可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

在崩塌源中布置P1-P3三个监测点,位置分别位于顶部,底部前缘,岩桥段中部,见图3。

计算时步取22000步,每时步的时间为0.01s~0.1s。

图3 边坡剖面及概化数值模型

各岩层及节理的参数选取见表1。

表1 模型各元素参数取值表

(2)模型结果分析

数值模拟过程重现了本次崩塌的变形失稳模式和运动过程,对其过程分解见图4。

图4 崩塌演化过程

a.当模拟进行到第500时步,崩塌体底部强度较低的岩体受挤压开始出现临空面变形,表明上部岩体对底部岩体压力增大,底部软岩难以支撑开始向外鼓胀,上部岩体应力逐渐增大。

b.当模拟进行到第720时步,底部岩体出现明显变形,支撑力剧烈降低。上部岩体应力增大超过其抗拉、抗剪强度,产生拉剪破裂,岩体连接部位产生裂缝。

c.当模拟进行到第1940时步,受挤压的软弱岩体脱离母岩,向临空面抛出,沿坡面向坡脚运动。上部岩体由于失去了下部软岩的支撑,向下错断,撞击坡面,开始破碎解体向坡脚运动。

d.当模拟进行到第22000时步,岩体停止运动,堆积于河床部位。

3 成因机理及失稳模式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控制该崩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底部软岩和上部岩桥。

崩塌体上部岩体强度较高、下部岩体强度较低。软岩在上部岩体的挤压和长期的风华博士作用下,强度逐渐降低,产生向临空面方向的溯流。底部软岩的溯流导致上部岩桥应力集中,逐渐产生拉张裂缝,这种裂缝的特征为下部宽上部窄。在时间的累积作用下,拉裂缝逐渐向上发展,崩塌源与母岩接触位置逐渐减小直至全部贯通,与母岩分离产生崩塌。

在发生崩塌之前,该地区产生了连续的降水,雨水的入渗对崩塌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雨水入渗使岩土体重量增大,上部岩体对下部岩体的压力增大。②雨水入渗造成下部软弱岩体的强度明显降低,更难以抵抗上部岩体的压力。③雨水沿已经贯通的结构面下渗,会产生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加剧上部卸荷裂隙的扩张;同时雨水入渗会造成岩体和结构面强度降低,岩桥部位岩体强度降低会更加促进崩塌源向下运动变形。

边坡岩体倾向下游,下游岩体对上游岩体有支撑作用。因此,应力集中在下游部位岩桥处,岩桥部位较为薄弱,控制了崩塌的产生。在雨水、自重、上部岩体的压力作用下,岩桥部位首先产生破坏。下游部位岩桥断裂和底部岩体受挤压变形,造成上游部位岩桥位置应力集中,也产生断裂变形,崩塌源完全脱离母岩,向下错落。因此,岩体在向坡脚运动过程中失去了侧向支撑力,崩塌体会向下游侧运动。

因此,诱发此次崩塌的主要因素为:自重、雨水入渗、岩体质量(软弱岩层)。崩塌源底部的软弱岩体控制了岩土体的长期缓慢变形,促进岩桥部位逐渐减小,同时岩桥部位减小也会加剧底部软岩的变形;同时雨水下渗直接导致了本次崩塌的发生,雨水入渗造成岩体强度、结构面强度急剧降低,底部软岩强度降低会加剧变形的发生,上部岩桥应力急剧上升,当应力大于能抵抗强度时,岩桥错断,岩体整体下座。

4 结论

(1)崩塌产生时,首先产生破坏的是边坡下游侧强度较低的薄弱岩体,接着上游侧底部岩体受挤压产生向坡体外侧的鼓胀变形,进而上游侧岩体产生整体破坏,向下游倾倒坠落;向下坠落过程中下部软岩受挤压向外抛出。破坏岩体向河流下游侧运动。

(2)通过DDA数值模拟分析,对该崩塌的产生过程和运动轨迹进行模拟重现。雨水入渗造成上部岩体自重增大,底部软岩强度、岩桥强度急剧降低,难以抵抗上部岩体的重量,变形迅速增大,岩桥部位应力集中大于岩体强度,岩桥断裂,崩塌体与母岩完全脱离,导致崩塌的产生。

(3)降水、地下水入渗是造成崩塌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防范降水、地下水等对工程体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软岩岩体雨水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获取
软岩中高压输水隧洞衬砌结构的分析及优化
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破坏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雨水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软岩巷道锚杆支护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