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度研究
——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2018-09-22 08:13:10琴,钱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金寨县一致性居民

马 琴,钱 力

安徽财经大学 1.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经济学院,蚌埠,233030

贫困问题关系着民生福利与社会稳定,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伴随着多元化经济的发展与倡导福利平等,如何扶贫成为多数国家尤其是存在较大贫富差距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和城乡居民生活差异,成为改善民生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其中精准扶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在脱贫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多种脱贫致富的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多次试点推行,将旅游发展与扶贫脱贫相结合提出“旅游扶贫”这一道路。因其对带动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社会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旅游扶贫”成为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模式。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1]。该地区贫困人口较多、扶贫压力较重,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金寨县也是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大县,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天堂寨、马鬃岭、梅山湖、燕子河大峡谷、金寨红军广场、响洪甸、天水涧、西庄温泉、茶山花海、玉博园和小南京乡村旅游等。在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方面,金寨县已拥有1个5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7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五星级农家乐、19家国内旅行社和80户农家、养生、茶谷小院。其中,麻埠和吴家店获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大峡谷等5个村获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205.41万人次和9.86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753.82万人次和30.1亿元[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金寨旅游扶贫的强劲动力,旅游扶贫成为金寨未来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金寨县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诸多学者采用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扶贫的定义、旅游业与缓解贫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如:Spenceley对不同私人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实施旅游扶贫策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深刻分析[3];Ashley对旅游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在消除贫困方面潜力的制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局限性[4];Goodwin揭示了旅游发展和缓解贫困之间的关系,简要论述了旅游扶贫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在旅游业和消除贫困的关系演变过程中的变化[5]。国内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旅游扶贫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佳通过社会、资源、经济等指标研究了三江源地区有关贫困和旅游资源优势评价体系,提出政府主导的模式是适合三江源地区发展的扶贫模式[6];李瑞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农民必须深入参与旅游扶贫,提出保证居民的收益是旅游扶贫的核心[7];李佳等研究了四川省内聚集成区的特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实践效应,将该地区旅游扶贫所获取的收入按其所占家庭收入比重排序,发现短期的财务性收入居首位,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依次随后,同时伴随着当地旅游开发,工资性收入及家庭经营性收入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8]。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多是定性分析,对典型地区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金寨县的调查数据,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居民满意指数划分为权利贫困缓解效应、思想贫困促进效应、经济贫困带动效应和资源贫困弥补效应,建立金寨县旅游精准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模型,对金寨县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度进行分析。

1 模型构建

1.1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方法与层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9],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定性因素量化,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认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最终目标进行评价。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1.1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

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程度评判的各种指标的集合称之为因素集合,用T表示,T={t1,t2…tn},其中n为指标的个数,n=21。相对于每个指标ti,各评判主体对其作出总的评判可能性的集合为评判集,以W表示,W={w1,w2, …,wm},其中m为存在评判可能性的数量。

1.1.2 确定因素集合的权重

因素集合中的各个指标对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程度的评价重要程度可以用权数y表示,则其权数集合就是Y={y1,y2…yn},并且满足各个权重之和的值为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表1 两两比较法下的取值规则

(2)计算权重向量具体步骤

①将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

(1)

(2)

W=(w1,w2,...,wn)T

(3)

④比较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4)

(3)一致性检验

上述计算权重的方法,当判断矩阵过于偏离一致性时,其可靠程度值得怀疑。因此,对于每一层次作单准则排序时,均需要作一致性检验。

①由式(4)可以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则有:

λmaxW=AW

(5)

②CI可作为衡量不一致程度的数量标准,称其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6)

③RI为计算1 000次上述随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计算出CI的平均值,称其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

④当n≥3时,令CR=CI/RI,称CR为一致性比例。当CR<0.1时,认为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10]。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1.1.3 建立指标评判集合

每个指标t的真实判别集合用Sn表示:S1={s11,s12…s1n},S2={s21,s22…s2n},…,Sm={sm1,sm2…smn}。其中,m为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程度真实评判等级,各个评判等级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矩阵S{m×n}。

1.1.4 计算综合感知向量

用D表示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程度的单指标值,A为综合感知向量,具体计算方程式为:

Di=Si×WT

(7)

(8)

将A作归一化处理得到A′,则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程度的综合感知值为:

U=A′×WT

(9)

1.1.5 评价准则

(1)最大隶属度原则

H=max(uk)(k=1,2,…,n)

(10)

认为综合评价的结果属于隶属度最大的等级。

(2)根据实际情况将U值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以反映当地的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的不同等级。具体评价标准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U值在0与1之间时,评价等级为弱;U值在1与2之间时,评价等级为较弱;U值在2与3之间时,评价等级为中等;U值在3与4之间时,评价等级为较强;U值大于4时,评价等级为强。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2.1 指标选择原则

根据安徽省金寨县的特点和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研究的相关成果,本文遵循以下4个指标构建评价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地提出符合金寨县实际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继承性原则。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尽可能做到在理论上有据可循,参考已有文献,选择适用于本研究的评价指标。

(3)代表性原则。在避免信息遗漏的基础上,尽可能筛选有代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简化评价工作。

(4)可操作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考虑指标是否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或居民感知调查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若指标值无法量测,则考虑将该指标转换成同类可获得的指标。

1.2.2 指标的层级体系

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目标层,为评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设置为安徽省金寨县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第二层是子目标层,为基本指标类型,主要有4层;第三层是要素层,各子目标层的衡量标准由21个要素组成。目标层、子目标层和要素层构成评价指标体系集合,具体见表3。

1.2.3 指标的层次与选择

本文结合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11],将贫困划分为权利贫困、思想贫困、经济贫困、资源贫困4类,运用当地居民感知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对以上4类贫困促进效果的满意程度来衡量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度,即将满意指数划分为权利贫困缓解效应、思想贫困促进效应、经济贫困带动效应、资源疲困弥补效应。

权利贫困缓解效应:权利贫困缓解效应是指当地居民在旅游扶贫政策中的参与度是否提高,居民在旅游扶贫实施过程中参与度越高,则说明居民的满意度越高。这个指标可以用居民是否参与到景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即参与景区开发与规划的实现度、居民获得旅游开发收入权利的保障度、进行经济经营活动的自由度等指标来衡量。

思想贫困促进效应:由于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如果当地居民的思想有较深层次的提高,则表明居民的满意度越高。这个指标可以用传统生话方式改变程度、思想观念进步程度等指标来衡量。

经济贫困带动效应:经济贫困带动效应是指旅游业的发展是否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发展或居民的收入是否增多,经济贫困带动效应越好,则说明居民的满意度越高。这个指标可以用经济基础强化度、居民收入渠道丰富度等指标来衡量。

资源贫困弥补效应:资源贫困弥补效应是指当地居民对外界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提高,如果居民在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下,通过政府的帮助,可以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则说明居民的满意度越高。这个指标可以用劳动力维持水平、信息渠道拓宽程度等指标来衡量。

表3 安徽省金寨县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注: 测度方法为居民感知调查。

1.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于在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7月进行,调查对象是金寨县的部分居民,调查方法为随机抽取金寨县居民进行问卷填写与访谈。实地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最终收回问卷500份,经过数据清理,共得到有效问卷456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率为91.20%。调查内容包括金寨县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和旅游扶贫效应的满意程度。居民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分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个人月均收入等(见表4)。

2 实证分析

2.1 金寨县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的数据分析

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采用表1中两两比较法的取值规则,将表3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获得比较判断矩阵,并根据公式(1)至(3)计算各指标权重。将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各个指标的权数确立了指数集和权重集。将金寨县居民对当地旅游扶贫效应的满意度进行了整理,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受访者基本信息

表5 安徽省金寨县旅游扶贫效应居民满意度情况表

2.2 一致性检验

根据公式(4)计算出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由公式(6)计算出CI,进而求出一致性比例CR。本文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子目标层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比例CR=0.0421<0.1,要素层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比例CR=0<0.1。由于当n≥3,CR<0.1时,认为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所以文中的一致性检验通过,结果如表6、表7所示。

表6 子目标层指标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表7 要素层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以资源贫困弥补效应为例)

2.3 居民满意度效应值

根据公式(7)至(9),可计算出因素层中单个指标效应感知值、子目标层效应感知值以及旅游扶贫居民满意程度的总效应感知值。具体计算感知值如下:经济贫困带动效应感知值最高,达到3.74,权利贫困缓解效应感知值为3.46,思想贫困促进效应感知值为3.30,资源贫困弥补效应感知值最低,为3.13,旅游扶贫效应总体感知值为3.33。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金寨县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政策拉动当地经济的满意度最高,对旅游扶贫政策弥补当地资源的满意度最低,综合考虑金寨县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满意度较高。

3 对策建议

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对金寨县的经济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对当地资源的弥补作用相对其他因素较弱。因此,本文根据各类感知值的特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以提升景区开发、政策制定的居民参与度来改善权利提升效应并保证扶贫的有效性[12]。从表4的数据可以得到:金寨县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受访者的3.28%,初中学历占的百分比较多,为33.77%,文盲占2.63%、小学占30.26%等。因此,要想提升居民对权利贫困缓解效应的满意度,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仅让居民知道旅游扶贫政策,而且居民可以参与到旅游扶贫政策中,保证扶贫的有效性。

(2)以安全意识培养、积极思想宣传来提高居民的思想观念促进效应[13]。政府应该加强劳动致富、诚实守信等思想的宣传力度,以此转变居民传统思想,提高思想贫困促进效应感知值。

(3)以提供异质化服务、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来提高经济带动效应[14]。虽然经济贫困带动效应感知值相对其他感知值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根据不同游客需求提供差异性服务,并从本地区特色入手,制作相应纪念品,进而起到宣传作用。如金寨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可以制作一些有关红军主题的纪念品,或者根据不同景点的特征制作不同纪念品,为金寨县的旅游业作宣传。

(4)以完善居民职业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资源贫困弥补效应。在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中,政府需要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利于帮扶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和进行。具体来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技能培训、鼓励创业等措施提高其自主创造的能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需要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光伏扶贫、现金扶贫、金融扶贫和土地入股等扶贫手段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以期在非旅游季节提高居民收入,合理发展。

猜你喜欢
金寨县一致性居民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石器时代的居民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安徽省金寨县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借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机构与行政(2014年4期)2014-07-30 02: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