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郭国华
2018年6月,西太平洋深海,金枪鱼围捕捞现场。阳光照耀下的海水闪着点点金光,随着船员们合力将围网收拢,成千上万条金枪鱼在网中仓皇地奔突跳跃,激起的浪花一次次打在船员们溢满丰收喜悦的笑脸上。这是中鲁远洋渔业捕捞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山东中鲁远洋渔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鲁远洋”)通过不断创新,打造出一条延伸到上下游的远洋渔业产业链,并在激烈的国际渔业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在残酷的竞争中实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中鲁远洋在实现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发挥国企的领头示范作用,服务带动地区渔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既契合产业发展形势又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产业升级之路。
中鲁远洋是山东国投旗下我省最大的国有远洋渔业企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目前国内六大远洋渔业企业之一、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我省远洋渔业分会会长单位。
公司确定了以金枪鱼捕捞业为基础,坚持发展全方位、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经营,目前在国内外设有4家分公司和5家子公司,分别从事金枪鱼围网捕捞、海上冷藏运输、陆地低温和超低温冷藏、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前不久,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到中鲁远洋考察调研,指导“经略海洋”战略实施工作。张斌充分肯定了中鲁远洋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山东作为重要的沿海省份和渔业大省,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整固基础、发挥优势,提高发展海洋产业的能力和效益。”
中鲁远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连兴
在采访中,中鲁远洋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连兴介绍说:“我们紧紧围绕传统渔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内外统筹、海陆并举,持续推动产业链融合建设,把着力点聚焦在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和国际市场竞争,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正是把握住了海洋战略重大机遇,中鲁远洋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飞速增长,形成了一整条涵盖捕捞、运输、冷藏、加工、进出口贸易的产业链,经营业务涉及远洋渔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国远洋渔业界海陆设施齐全、产业链完备、具有代表性和竞争力的上市企业。
国际市场上,中鲁远洋在不加重资源开采压力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国际渔业组织规定和当地渔业政策法规,通过海外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到全球渔业资源再分配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去。
在国内,则不断加强自有基地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产规模质量和产品附加价值,同时倡导健康消费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
2017年,中鲁远洋实现营业收入9.24亿元,同比增长9.25%;实现归母净利润9152万元,同比增长74.04%;资产规模接近11亿元。几个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中鲁远洋新建更替20艘专业捕捞、冷藏运输船舶,打造了金枪鱼围网、金枪鱼延绳钓、拖网和远洋冷藏运输4大船队,成为外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发展海外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7组围网船舶(另有两组中西太平洋配额)是山东省仅有的带国际管理组织配额的专业捕捞船舶,总吨位超过1万吨,船舶数量、总吨位和捕捞能力位列国内第二;延绳钓船队拥有14艘大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总吨位6000吨以上,约占全国的10%,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现代化金枪鱼延绳钓船队;另有专业远洋冷藏运输船7艘,其中7000吨以上级5艘。
目前,中鲁远洋的远洋捕捞生产范围已覆盖大西洋、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的广袤深海,包括金枪鱼围网捕捞、延绳钓捕捞和拖网捕捞在内的各类专业渔船驶向各大洋近远海从事捕捞作业,捕捞产品品种以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鲣鱼及软体类鱼货为主。
除此之外,中鲁远洋还通过了冷藏运输欧盟运营卫生认证,运输产品取得欧盟准入许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2017年以来,中鲁远洋进一步加快了外向发展的步伐,船队总规模由24艘增至29艘。随着优质资产的陆续投入运营,企业经营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年捕捞能力将从每年1.5万吨提升至4万吨以上,金枪鱼围网年捕捞量可达到3.5万吨,延绳钓捕捞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实现回运量可突破万吨规模,年冷藏运输总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外远洋渔业界一支重要力量。
去年,中鲁远洋充分发挥企业外向型优势,以海外项目建设为抓手,外向发展的节奏进一步加快。公司把实施海外围网项目作为外向发展的突破口,利用加纳当地投资环境较好、管理规则完善、鱼类资源丰富、可持续性强、资源风险较小等有利条件,依托近20年专业从事远洋金枪鱼围网作业生产的经验,投资2400万美元,成功实施了大西洋金枪鱼项目。
随着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的深入实施,金枪鱼围网捕捞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势如破竹。据初步测算,整个项目运营下来,年新增产能可达2.5万吨,可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回运量可占到60%。在创造较高经济价值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扩大围网业务规模,增加我国在大西洋金枪鱼围网渔业资源份额,增强我国的国际渔业话语权。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大西洋项目开了国内远洋渔业企业赴西非开发金枪鱼资源的先河,使中鲁远洋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大西洋金枪鱼围网捕捞资质的远洋渔业企业。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中国驻加纳经参处领导的高度认可,也受到加纳政府的热烈欢迎,展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应。
中鲁远洋所属“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早在2009年即挂牌成立,成立之初即被赋予产品销售、渔需供应、信息服务、鱼获拍卖、冷链物流5大主要职能。
随着近年来国外市场的不断开发和国内市场的日益繁荣,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的作用逐步显现,一步步打造成为集冷藏、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生产基地。该交易中心采取冷藏规模化、加工智能化、产品高端化、营销多元化等一系列措施主动适应市场,打造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淘汰落后、高耗、低效产能。关键环节的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和高容量冷藏,使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成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采访中,中鲁远洋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经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和改造,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的冷库容量和质量都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长期以来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年冷藏服务吞吐量可达10万吨,冷储规模占全国50%以上。采用的鹅卵石防冻、可撞式缓冲门、制冷剂并联等多项技术应用均属国内首创。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可容纳1600名工人生产作业,年加工能力在3万吨以上,高端远洋产品年加工量达2万吨。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改良生产技术,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追求加工智能化,全面改良生产加工技术,由高劳动力成本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以新动能、新驱动推动生产加工业务在转型升级中迈向中高端。从水产加工自动化1.0到2.0,再到如今的3.0;从攻克冷凝水回用、废水利用难题,到推广加工流程中冻、灌、分、切、装“五快”技术,这些过程包含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正是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新动能的持续释放,加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现首条POKE生产线全自动化后,仅人工成本便降低75%。
中鲁远洋公司运输船
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压缩高成本、低利润产品比重,发展“精深”加工增值业务,持续探索尝试金枪鱼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端产品开发。通过实现金枪鱼碎肉的商品化,升级CUTLET产品,提升下料价值,产品增值50%。利用获批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开通冰鲜蓝旗金枪鱼业务,逐步打开内地高端市场。加大回运力度,最大限度将鱼获运回国内加工销售,创造更多附加价值,也为加工业务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缓解市场受境外控制的被动局面。同时,充实国内水产品市场,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健康水产品。
创新销售模式。积极拓展机制灵活、营销手段多样、高度对接市场需求的国内外贸易。外销加工产品在金枪鱼生食鱼片及各类进料、来料精加工基础上,打造“定制”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适销对路,海外业务“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以及国内港澳台地区。
除此之外,中鲁远洋以扩大内销市场为新的转换点,坚持线上和线下结合,加强新产品研发,已有各类生鱼片、金枪鱼派、金枪鱼寿司等数十个品种,线下内销网络遍布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在移动互联高速发展的今天,中鲁远洋积极对接“互联网+”,通过开展网销、微销业务,打造电商平台,让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