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坝知青部落: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8-09-22 09:02:08文丨杨媛媛
遵义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上坝正安县茶场

文丨杨媛媛

大山里,云深处,有一座特别的“部落”——中国知青部落。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知青部落”,位于正安上坝的中国知青部落显得弥足珍贵,它曾是400余名外乡青年的“第二故乡”,它是那个特别年代的记录者,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刻上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

循着历史的足迹,踏入中国知青部落,院落里高挂的生锈了的高音喇叭、院子正中随风飘扬的红旗、屋顶折射着太阳光的红五角星,还有那随处可见的写着“广阔的农村是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标语,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故事,一个掺杂着青春、汗水、泪水,甚至生命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上海、云南、贵阳、遵义等地的400余名知识青年,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他们响应毛主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到了离乡千里的山区,带着他们不同的文化,相聚在正安。

在这座曾经“与世隔绝”的茶场里,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知识青年,看着脚下贫瘠的土地,眺望着千里外回不去的故乡,将心底的思念化成动力,挥洒汗水,上万亩荒山被他们开发成茶叶基地,穷乡僻壤的被打造成规模巨大的茶场,创下辉煌历史。

他们也心怀不甘,却又努力地融入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努力捋直舌头说着贵州话,他们尝试着在饭菜里加上地道的朝天椒,他们在这里寻求着一生的归宿。他们将远在千里外的江浙文化带到这片高山,与黔文化相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属于这个时代,这个茶场的知青文化。

弹指间,半个世纪的光阴逝去,那群在上坝茶场挥洒青春的知青们,相继离开了这片土地,徒留那呼啸的风,盘旋在历史的上空,轻叹着。

韶华不再,带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怀着对青春的缅怀,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知青邱本志、孙光仙、钟学志不禁感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当初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亲手种下的万亩茶树在一年年地长高,然而,中国知青部落却始终保持着原貌,似乎是为了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知青们,留一处牵挂。

中国知青部落里的知青文物保存完好,得益于正安县保护、发掘“知青文化”。近年来,正安县拟投入2亿元,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知青文物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把中国知青部落和上坝茶场打造成茶旅一体化产业示范园,让“知青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让那些来自远方的知青们,有一处牵挂,让那些年青春的记忆能得以留存。

如今,我们无需身临那个年代,循着当年知青们的足迹,到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倾听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看看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或许也是我们勾勒那个时代棱角、追忆那个可歌可泣时代的可行方式,或许,这也是我们离那个时代最近的距离。

如今,曾经名噪一时的上坝茶场在知青们的陆续离开后,步入衰败,只留有少许知青仍坚守在这座茶园里,他们或因在此组建家庭,或因放不下那心中的理想,还有部分知青是爱上了这块他们抛洒青春热血的“他乡”,爱上了那群共同生活过的朋友们,等待着他们的归来。

眼前这片茶海,一条条硬化的机耕道穿梭其间,仿佛一条条分隔线,将那个时代分隔在另一个时空里。恍惚间,能见到茶园里喊着调子,努力开荒种茶的青年们,他们无所畏惧,他们青春激昂,他们在努力地绘就着这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猜你喜欢
上坝正安县茶场
上坝问茶
小品文选刊(2023年9期)2023-09-09 20:55:37
贵州省正安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析*
贵州科学(2020年5期)2020-09-02 09:58:02
浦仪公路上坝大桥分离式钢箱梁设计
上海公路(2018年4期)2018-03-21 05:57:28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福建茶叶(2018年4期)2018-01-19 18:01:04
Measuring air traffic complexity based on small samples
正安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绿色科技(2017年17期)2017-09-30 02:17:06
残存的知青部落
遵义(2017年10期)2017-07-07 15:16:49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论茶场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
福建茶叶(2017年6期)2017-02-03 23:21:07
浅析贵州省正安县谢坝大鲵驯养繁殖示范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