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陇:一个人不走茶也良的村庄

2018-09-22 08:07刘光琳,黄媛,覃蔚锋
农家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茶乡茶农茶园

与陇照村一样,百陇村也是一个茶乡。

茶乡是现在的叫法。曾经,这里是“地少不保收、雨天两腿泥、人往外面跑”的穷山村。全村所辖22个村民小组,61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共724户3052人。到2016年,全村仍有贫困户198户879人,属于凌云县重点贫困村之一。

从穷乡僻壤到美丽茶乡,蜕变,也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叫阳长标。

阳长标1976年出生于凌云县加尤镇百陇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帮助父母,13岁那年阳长标便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

1996年的冬天,阳长标到玉洪国营茶场打工,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给茶园除草。然而,阳长标并不像其他工人一样除了除草就是休息,当他看到每天都有茶农进进出出来卖茶叶,他们每天都有钱进口袋时,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们村也有土地,是不是也可以种茶?

阳长标把种茶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和伯父,一开始他的父亲是不赞成的,但是阳长标骨子里有一股顽强的拼劲,没人支持就自己干。第一年,阳长标种植了5亩多茶树,小试牛刀,取得了成功。

阳长标的成功,不但取得了家人的支持,也不知不觉成了村里的带头大哥。在阳长标的影响下,百陇村以及附近村屯都种上了茶叶。

茶种出来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他们的茶叶都要走上好几公里的山路才到达最近的茶叶收购点——百陇茶厂,之后还要排队几个小时。村民为了卖茶叶,不仅耽误了一天的工时,有时候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家里年迈的老人、幼小的孩童却无人照料。

一次次,阳长标站在郁郁葱葱的茶山上,看着早出晚归的村民,心里百感交集。

“何不在保上屯建一个茶厂,解决茶农卖茶难的问题?”阳长标这样想。然而,建厂资金是一大难题。经过努力争取,他申请到了贷款。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阳长标在家乡保上屯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茶叶加工厂建起来后,保上屯及附近的茶农卖茶叶每天少走好几公里的山路,每天可以多采茶2个小时。

百陇村村民在加工茶叶。

百陇村村民在采茶。

2011年8月,阳长标被群众推选为百陇村党支部书记。搞特色产业,把茶叶做大做强,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成了他明确的奋斗目标。

百陇村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种植。但缺乏龙头企业,导致百陇村茶叶无知名品牌,销售处于卖鲜叶的初级阶段,整个产业处于低端水平,茶农收入相对低。过去村民都是“提着兜兜卖鲜叶”,挣的钱只比种水稻多一点点。

2012年,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阳长标创办了凌云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村里成立了九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使百陇村成为凌云白毫茶专业村。

在九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业加工车间里,新采收回来的鲜茶在晾晒、刨青,工人们正在按不同的工艺加工成绿茶和红茶。

阳长标告诉记者,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发展有机茶,带动脱贫,现在合作社有无公害茶园4500亩,年产鲜叶180万斤,其中有机茶园1128亩。社员的茶叶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管理和采摘后,由合作社保价收购;年产干茶300吨、产值2000多万元,拥有社员10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贫困户通过“带资入股、固定分红”模式增收脱贫。

在茶叶产业带动下,百陇、上岩、下伞三个村茶农406户2156人,其中贫困户165户837人,年收购茶叶860余万元,茶农户均收入2.12万元,其中收入最多的茶农刘辛味采茶收入5.7万元。

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村里组织党员外出考察、邀请专家进村,村里也争取到了400多万元的地头水柜建设项目和1900多万元的防洪堤建设项目,落实了近500万元的道路硬化项目,为保上屯等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百陇、上岩、下伞三个村完全变样了,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太阳能路灯也装上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公司员工有40余人购买了小轿车。村里办起了幼儿园,茶园附近的村庄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家采茶,没有人外出务工,茶园留住了母亲,没有了留守儿童。

虽然种茶有了不错的收入,但阳长标的眼光并没有停留在发展茶产业上,村里充分利用当地土山资源优势,通过成立茶叶、灵芝、淮山等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林下养鸡、种草养牛、河道(水塘)养鱼以及发展了食用菌(灵芝)、淮山、三叶青、山油茶等产业,覆盖全村贫困户达95.60%,群众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产业带动和政策扶持,几年来百陇先后有125名返乡青年留在村里发展创业。”

猜你喜欢
茶乡茶农茶园
老党员“卖”茶忙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城乡统筹视角下茶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茶乡飞歌
“早春茶”开采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请到布依茶乡来
湄潭茶园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