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娜娜 柯丽媛
Exhibition of Ceramic Works by Students at School of Design Nanjing University of Arts
Exhibition of Ceramic Works by Students at School of Design, Nanjing University of Arts began to be held at WSPACE on July 28. These works present a variety of forms. In addition to the ceramic works expressing the concepts, the daily ceramic designs are also very subtle.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陶瓷作品展于7月28日在W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0位毕业生和5位在校研究生的作品,作品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除表达观念的陶艺作品外,日用陶瓷设计也很精妙。同学们的创作不仅仅是传统陶瓷技艺的再现,更多地是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个人内心的探索,并不断探究陶瓷材料的实验性和可能性,使得沉淀已久的陶瓷技艺发酵出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这些都是在南艺陶艺工作室强调实验性的大氛围下展开的陶艺创作。
嬗变是一种质的蜕变。从粘土到陶艺作品,呈现出两种质变关系。一种是化学的质变,粘土经过高温烧制转变成了陶或瓷器;另一种是创造力的质变,陶艺作品从创作人的深度思维之中抽离出来完成了物质化的演变。这两种嬗变想给观众呈现的是什么呢?从展览现场的这些陶艺作品中可以看出,青年陶艺创作者尝试用更为私人的、独特的视角来思考自我存在与社会集体的关系,用陶艺作品作为纽带来维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其中,研究生刘士才的作品《质移》,运用陶土成型,局部饰以金属零件,将金属 ( 铁锈 ) 效果作装饰,整组作品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想通过作品揭示被钢筋混凝土和各种金属材料包围了的居住环境和无处不在的工业化产品。研究生裘娜娜的作品《吃物痴梦》,将三十年前的铝饭盒与许多摞一次性餐具作对比,这是不同时代的消费文化之间的对比,不仅批判当下一次性餐具的浪费现象,更是感慨消费者陷入消费主义制造的各种虚拟和便利的物化美梦当中无法自拔的社会现实。吴梦洁用《单身公寓》来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挂落在陶瓷方格上的蚕茧,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充满荆棘的旅途最终会使他们“化茧成蝶”。
彭洪丽作品《籽母》,在陶瓷材料中汇入干花、种子、羊毛毡等综合材料,塑造出自然物的形状,勾勒出万物生命的姿态。谭鑫鑫的作品《儿歌》,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形态为原型,运用翻模注浆的方法进行陶瓷部分的创作,结合纤维材料组合完成,呈现自然界渺小生命被放大、被重构后的美妙。研究生董偲婧的作品《自然与造化》,用柔韧性和可塑性极强的陶瓷材料成型,作品模拟波纹的形态进行弯曲和拉伸,再逐步组合起来,形成一件完整的配饰,又恰到好处地保留了波纹中的节奏感。
《聚》陶瓷 樊晓雅
《籽母》陶瓷 彭洪丽
《儿歌》陶瓷 谭鑫鑫
《生长痛》陶瓷 综合材料 张睿
《自然与造化》陶瓷 董 婧
《生与死、废墟与重生》陶瓷 黄元杰
《“质”移》陶瓷 刘世才
张睿的作品《生长痛》,将立体陶瓷雕塑与平面之间互相衔接,通过三维雕塑与二维绘画的叠合带来空间的穿插和纵深感,使静态作品产生一种奇妙的视觉动感。黄元杰的作品《生与死、废墟与重生》,运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塑造出抽象生物结构,再进行切割、解构、联结和重组,意图构建一个破败虚妄的世界主体,后又任蚕蛹在其上结网,用蚕来意指新生命,重塑个人对生活的理解。
《单身公寓》陶瓷 吴梦洁
《吃物痴梦》陶瓷 裘娜娜
《Need to peace》陶瓷 安里斯
《无题》陶瓷 厉振宇
刘世才的作品《裹》,利用柔软的纱布来包裹器皿表面,形成粗糙和细腻的肌理对比与黑和白的色彩反差,整体给人一种质朴明快之感。宋鹏飞的作品《瓮-隙》,运用器皿的造型特点来呈现一种空间关系,那是线与线之间的平行或重叠,也是虚与实之间的修辞或对比。厉振宇的作品《无题》,将特殊的陶瓷材料加入瓷土中,烧成后切割成几何形态,展露出独特的肌理美感,是一种对自然景观的回应。留学生多多的作品《美丽的非洲》,用陶瓷雕塑向我们展现了非洲当地女性的独特美。留学生安里斯的作品《Need to peace》,以一艘被熏烧过的陶瓷船满溢出作者对世界和平的迫切愿望。
此外,本回展览还有三组日用陶瓷设计作品,均来自本科毕业生的创作。其中,王竹的作品《锦月茶思》,模拟柔软的布纹作为咖啡具的装饰,使坚硬的陶瓷质感中显现着一丝柔软。陆佳怡的作品《第五立面》,以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为主题,运用花纸设计,将建筑结构进行拆分、重复、重组等步骤进行再设计。樊晓雅的作品《聚》,运用3D建模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本组作品,以福建民居——客家土楼为创作元素,展现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陶艺作品。
在此次W艺术空间的学生作品展中有不少优秀的观念陶艺作品和日用陶瓷设计,从中不难看出南京艺术学院陶瓷专业的教学核心,那就是将材料创新、观念表达和技艺传承这三点内容相互交叉,并相互推进,从而使学生的陶艺创作以更独特的方式来拓宽个人的学术视野,使学院的陶艺作品以更丰富的形式来完善当下的艺术生活,使工作室的教学以更轻松的姿态来面对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的技术传统。
本次陶艺展将青年学子的作品带入了社会环境当中,陶艺作品从南艺校园到W艺术空间,这是社会力量对学生的肯定和鼓舞。作品面向公众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评价,是学院派陶艺创作与社会大众的一次交流。社会力量的参与,让陶艺创作不脱离现实生活的土壤,并汲取其中的养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也不断激励着南艺陶瓷艺术专业的学生们迈向更精彩的陶瓷之旅,他们终将带着陶艺工作室的实验精神,领略更美好的人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