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追光灯下,站定,深呼吸,“大家好……”
一场场讲述“中国梦·劳动美”的职工演讲比赛,在全国掀起一浪浪高潮。直至7月,64位佼佼者来到北京,深情讲述中国工人阶级的故事。
决赛前夜,来自安徽的选手还在一遍遍地推敲演讲稿。我问她,怎么这么紧张?她回答说,虽然讲述的是自己的个人经历,但却是代表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这故事的深意希望能表达得好。
来自河北的选手郭娜,是保定汽车总站“郭娜陆地航空班”的创建人。比赛前夜,她专门找了老师来辅导,那要强的劲头,一下子就让人懂了,这位基层一线普通职工,是靠什么才能一步步走到“党的十九大代表”的位置上。
尽管比赛最终的得分有高低,只有12位选手能够站上总决赛的舞台,通过央视的画面,向全国人民展现风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64位选手讲述各自精彩故事的精神内核: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一个阶级的故事,需要有人讲述,被人倾听;一个阶级的故事,更需要有人书写,被人尊重。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接近尾声。南京、沈阳、宝鸡、郑州,在4站共6个工种的比赛场上,一群工匠正在书写故事,改写个人命运。
陕西宝鸡是数控加工和数控维修两项工种的比赛地。在一场长达6个小时的实操比赛中,组委会把盒饭送到赛场,没有选手舍得花时间吃口饭。第二天,组委会改送红牛、巧克力、香蕉等补充体力的东西进去,能吃两口的选手还是寥寥。有选手结束考试后,甚至身体瘫软,必须要有人搀扶着才能回到驻地。大赛组委会成员说,“看着我们的选手,我们的工匠,心疼啊!”
然而,在赛场上,聚光灯下,他们是令人倾佩的技术高手。认真专注的面庞上,满是汗水,在一双巧手之下,被细心加工出来的作品,堪称完美。这是制造之美,更是劳动之美。
而在这赛场之外,经年累月的技术磨练,要付出多少时光和汗水,没人知道也没人在意。只有这些工匠自己清楚,从有资格参加选拔赛,到一路拼杀进入全国决赛现场,机会得之不易,所以一分一毫都不能浪费,唯有全力以赴,才能写好属于自己的那章故事。
有人最终站上领奖台,荣光一夕写就。有人在内心埋下一颗种子,直待3年后再战沙场。
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但我们深信,追光的人,自己也会身披万丈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一支有着近4亿人数的职工队伍来说,讲好自己“中国梦·劳动美”的故事,便是讲好了一个国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并不是言语诉说出的,而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用双手扎扎实实干出来的。
劳动中有付出,也有收获;有苦涩,也有甜美;有心酸,也有幸福。劳动者以劳动故事,言说劳动之美,在感动他人赢得赞美之外,或许还应有更为广阔的期许,那就是全社会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可以成为也应当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基石般的精神底色,那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
这世界,每个人都要为一道光而活。
我们都是追光者,你的故事在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