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基于大规模的语料库,本文从语义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对“楼梯”“梯子”“阶梯”这三个词进行了辨析,并尽可能地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楼梯 梯子 阶梯 语义 句法功能
一、引言
同义词辨析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对意义相近的词语选择使用往往比较困难。本文主要辨析同义词“楼梯”“梯子”“阶梯”的语义、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厘清三者之间的细微差别,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减少同义词汇的误用。
本文有关“楼梯”“梯子”“阶梯”三个词的语料均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网络版)。其中对“梯子”进行了穷尽性搜索,对“楼梯”和“阶梯”这两个词各自选取1000例进行分析研究。对语料库中不是句子的或有多次重复的语料进行了剔除,误用的例子前面用“*”加以标注。
二、“楼梯”“梯子”“阶梯”的语义分析
“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①这一章节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是指词汇意义,即具体分析“楼梯”“梯子”“阶梯”的词义。
(一)“楼梯”“梯子”“阶梯”的语义共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这三个词的释义为:
【楼梯】架设在楼房的两层之间供人上下的设备,形状像台阶。
【梯子】便于人上下的用具,一般用两根长的竹子或木头并排做帮,中间横穿若干根短的竹子或木头制成。
【阶梯】台阶和梯子,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
根据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三个词都有“供人上下的用具”义。三个词具有共同语素“梯”,并且在三个词的构词结构中,“梯”都占据中心地位,起主要意义作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梯”的解释为:“梯,木阶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梯”作了进一步说明:“阶,梯也。阶以木为之,便于登高。从木,弟声。”由此可以看出,带有语素“梯”的词语都能表示便于登高的工具这一意义。
(二)“楼梯”“梯子”“阶梯”的语义差异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提到,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理性义和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1.理性意义上的差异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释义以及对语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梯子”主要是由树木、竹子、钢铁、绳子等容易组合、焊接的材料制成的,且“梯子”在使用时要有一个供其倚靠的障碍物。“梯子”既可以在建筑物内部使用,也可以在建筑物外部使用。如:
(1)战士们立刻从地下跃起,迅速地爬过沟,把[梯子]竖在城墙上。(李晓明《平原枪声》)
“楼梯”主要是由混凝土、钢铁、树木等材料制作而成,且主要用于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楼梯主要在楼层的内部,部分是在楼层外部,但必须与多层建筑物紧紧相连,是建筑物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
(2)我走进那幢熟悉的公寓大楼。电梯还没开,我顺着[楼梯]爬上去,喘吁吁地敲门。(王朔《永失我爱》)
“阶梯”在表示供人攀爬的物体这一意义上,主要用在外部环境中,是从地面修筑的通往建筑物或自然景观入口的,由很多台阶组成的工具,“阶梯”也有表示单个台阶的意义。在更多的情况下,“阶梯”侧重于表示引申义,即“进身的凭借或途径”。如:
(3)这次民建上海临工会的改选正是他活动的时机,也是上升的[阶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阶梯]。(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附属色彩意义上的差异
词的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根据句子整体所表达的含义以及这三个词在使用时所搭配对象的感情色彩,会发现这三个词语带有细微的色彩义。
“楼梯”所涉及的对象都是中性的,因此,“楼梯”是中性词;“梯子”在表示“上升的借助物”义时,明显带有感情色彩,既有表达积极向上义的,也有表达贬斥义的;“阶梯”所涉及的对象中,大部分是表示积极向上义的,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但也有少数是表示贬斥义的。如:
(4)你是把他当作[梯子]踩在脚下往上爬,借助于他的力量来捞取资本,一步步地往高爬!(董哲《汉风》)
(5)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包括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楼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梯子”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口语色彩相对较浓厚;“阶梯”主要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如:
(6)“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孙方友《牛黄·旗袍》)
(7)社会责任心,是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也是领导干部走向人民公仆的[阶梯]。(《人民日报》)
3.“楼梯”“梯子”“阶梯”的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法一般是从同一语义场入手,把意义相关的一组词各自的义项分解为若干个构成成分——即‘义素,对比分析相同及相异的义素,最后用矩陣图或其他形式手段进行描写。”②义素分析法将整体的意义切分成多个义素,因此,更易于使复杂的同义词辨析趋于清晰、精细。下面在前两节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三个词进行义素分析。
对于“具体的登高设备”“书面色彩浓”“积极向上义”这几个义素项,在前面章节中已经具体分析过,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说明“可挪动”“可量化”“空间义”这三个义素项。
“搬来、借、扛”等是能与“梯子”相搭配的动词,根据这些动词的词义,能看出受其支配的对象是可以移动的,因此“梯子”具有[+可挪动]这一语义特征。而这些动词不能与“阶梯”和“楼梯”相搭配,因为“阶梯”和“楼梯”具有[-可挪动]的语义特征。如:
(8)他搬了架[梯子],哐啷哐啷地想上房去。(杨橡《鹰王》)
*他搬了架[阶梯/楼梯],哐啷哐啷地想上房去。
根据所修饰量词的不同,分化出“可量化”这一语义特征。“阶梯”和“楼梯”可以受量词“层、级”等类型的量词修饰,表示其本身的个体组成部分,具有[+可量化]的语义特征。而“梯子”不能被这些量词修饰,只能表示梯子工具的整体,不能表示本身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可量化]的语义特征。如:
(9)才上了两级[楼梯],可慧已像阵旋风似的卷到她面前来。(琼瑶《聚散两依依》)
(10)纪念塔内部共有898级[阶梯],还有电梯可供游人使用。(新华社)
*纪念塔内部共有898级[梯子],还有电梯可供游人使用。
“该名词所指称的事物,必须是空间可占据或可充塞的;该名词能够后加方位词‘上,或能做介词‘在的宾语、可用‘哪儿提问。”③只要是具备上面条件的名词即为有空间义的名词,故这三个词都具有[+空间义]这一语义特征。三个词都能与强方位词“上、下、前”等组合构成方位短语,但个别方位词,如“里”只能与“楼梯”搭配;“阶梯”与“楼梯”能与方位词“中”构成方位短语,而“梯子”则不能。依据与方位词组合能力的强弱,可以看出“楼梯”的空间性最强,“梯子”的空间性最弱。如:
(11)因为天阴得厉害,[楼梯]里黑黢黢一片。(谢东燊《冬至》)
*因为天阴得厉害,[梯子]里黑黢黢一片。
*因为天阴得厉害,[阶梯]里黑黢黢一片。
三、“楼梯”“梯子”“阶梯”的句法功能分析
句法功能是指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基本的句法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下面就“楼梯”“梯子”“阶梯”的句法功能作具体分析研究。
(一)单独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
由语料分析表可以看出,“楼梯”“梯子”和“阶梯”三个近义词语都可以单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且都是充当宾语的能力最强。但其充当各个句法成分的比例有些许差异。
1.作主语
主语是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三词作主语时所占比例都比较低。
2.作宾语
宾语是相对述语而言的,宾语是受述语动词支配制约的对象。“楼梯”“梯子”“阶梯”在单独作句法成分时,都是充当宾语的比例最高,尤其是“梯子”,占比高达78.13%。依据语料,与“楼梯”搭配的动词主要有“上、下、上下、沿着、顺着、爬、走、有”等;与“梯子”搭配的动词主要有“搭、有、爬、登上、搬来、竖起、是、借、扛”等;与“阶梯”搭配的动词主要有“有、跨上、沿着、顺着、登上、走下、作为”等。如:
(12)那时孩子正沿着[楼梯]走上去。(余华《夏季台风》)
(13)我们的队长立即搬来了[梯子],我发现,他的脸色都变了。(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14)一些人把当志愿者的经历作为进入国际社会的[阶梯],以便為将来在国际组织或大型跨国公司谋得理想职位积累经验。(2003年6月新华社新闻报道)
3.作定语
定语即名词前面的附加成分,是修饰、限定名词性词语的词或短语。“楼梯”与“梯子”作定语主要是指出后面事物的所属,对后面的中心语进行限定说明的。“阶梯”作定语时,则更偏向于描写性,大部分情况下直接与其所修饰的中心语搭配,构成名词性短语,如“阶梯教室、阶梯水价”等。
(二)与方位词构成的短语结构作句法成分
“楼梯”“梯子”“阶梯”和方位词组成的方位短语都可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其中,“楼梯”构成的方位短语在句中作宾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13.9%。常出现的短语形式为“楼梯上、楼梯下、楼梯下面、楼梯上面、楼梯里”等。如:
(15)王琦瑶家的老妈子,有时是睡在[楼梯下]的三角间里,只够放一张床。(王安忆《长恨歌》)
“梯子”构成的方位短语作主语和定语的情况很少,作宾语的情况相对较多。常出现的短语搭配形式为“梯子上、梯子下、梯子底下”等,在作主语和定语时只有“阶梯上”这一种形式。例如:
(16)我爬上屋顶,父亲站在[梯子上],弟娃在下面传递砖头。(白先勇《孽子》)
“阶梯”构成的方位短语在句中作宾语的语句是最常见的。出现的方位短语形式为“阶梯上、阶梯下、阶梯中、阶梯中间、阶梯底下”,其中“阶梯上”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如:
(17)成才茫然地看吴哲,后者吐了口气坐在[阶梯上]。(兰晓龙《士兵突击》)
(三)与其他语素组合成的新词作句法成分
王钰在《现代汉语名词研究》中将“-式、-化、-性、-型、-形、-处、-口、-间”等归为准后缀,和其相组合的词语成为准后缀式名词。因此,在本文中,将“阶梯式”“阶梯形”“阶梯口”等作为附加式名词。
“楼梯”与其他语素组合成新词作句法成分的比例达到8.7%,常组成的新词有“楼梯口、楼梯间、楼梯形”这三个,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如:
(18)我们撞开了宿舍[楼梯间]的破门躲在里面印刷了《红帆》第五期。(苏童《井中男孩》)
“梯子”与其他语素组合成新词出现的频率很低,只有2例,且都是“梯子形”这一附加式名词。如:
(19)现有的文学史都是从形式上来划分流派的,像[梯子形]的被称为未来派,还有所谓晒衣竿式、豆腐干式等等,(《1994年报刊精选》)
“阶梯”与其他语素组合成新词作句法成分的比例达到13.0%,组合成的附加名词主要为“阶梯型、阶梯形、阶梯式、阶梯状”这四种。例如:
(20)比赛还没开始,但我们南江中学的学生已经坐在了露天的[阶梯式]看台上。(莫言《红树林》)
四、结语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对“楼梯”“梯子”“阶梯”这三个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考察,总结出如下特点。
在语义方面,三个词具有语义共性主要是因为共同语素“梯”的存在。而在语义差异方面,“梯子”多用于口语中,带有微弱的感情色彩,具有[-可量化][+可挪动]的语义特征。“楼梯”主要用于楼层的内部,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不带有感情色彩,具有[+可量化][-可挪动]的語义特征,但其空间义最强。“阶梯”多用于书面语中,带有较强的积极向上义的色彩义,具有[+可量化][-可挪动]的语义特征。
在句法功能方面,“楼梯”“梯子”“阶梯”这三个词不管是在句中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还是放在短语结构中,短语结构充当句法成分,都是充当宾语的能力最强。在三个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时,“梯子”充当宾语的频率最高,能与其搭配的一些动词,如“搬来、借、扛”等,不能与“阶梯”和“楼梯”搭配。充当定语频率最高的是“阶梯”,最弱的是“楼梯”。“阶梯”在作定语时,主要倾向于描写性,而“楼梯”和“梯子”作定语则倾向于限制性。在与词缀组成附加式名词中,功能最强的是“阶梯”,主要与词缀“-性、-形、-式、-状、-型”相组合,表示事物的某些性状;其次是“楼梯”,主要与“-口、-间”相组合;而“梯子”与词缀相组合的功能最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注释:
①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
②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③储泽祥.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J].语言研究,1997,(2).
参考文献:
[1]冯志纯.现代汉语(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王钰.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池昌海.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8]储泽祥.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J].语言研究,1997,(2).
[9]符淮青.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2000,(3).
[10]葛本仪.再论同义词[J].文史哲,2003,(1).
[11]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