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剑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却相对落后。论文利用各种大数据、云服务等日渐成熟的技术,以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作为切入点,全面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专注于电子资源的管理与全新模式的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图书资源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从资源、服务、读者三个方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智慧化图书馆 图书馆资源整合 数据挖掘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6.009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中,各种基于网络访问的数据库产品逐渐成为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图书馆对于电子资源还不具备管理技术能力,管理还只停留在库级管理,并不能细化管理,与纸本资源的数据也没有完成整合,难以形成本校特色的“纸”电融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另外,数据库商的资源服务场景不能细分满足图书馆的需求,读者的电子资源的使用数据也都掌握在数据库商手里, 图书馆不了解读者的需求变化,无法提升对读者服务能力。基于上述制约因素,图书馆應充分运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服务理念与图书馆服务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智慧化图书馆服务平台,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1 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平台概念及特征
在各种大数据云服务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图书馆应以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作为切入点,全面构建高校智慧化图书馆业务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设计基于“大数据”的图书资源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专注于电子资源的管理与全新模式的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从资源、服务、读者三个方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帮助图书馆在资源供应商和终端读者之间,发挥更大的价值。
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平台的建设,应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在资源方面通过资源管理,梳理图书馆信息资源,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在服务方面通过服务场景细化,来提升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服务能力;在读者方面通过读者行为数据的分析来实现智能交互,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围绕资源、服务和读者三个方面,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平台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将海量的电子资源与本校专业相结合。本馆采购的电子资源应结合本馆专业进行集中整合管理,同时支持小本资源的管理,形成本馆的特色电子资源仓储。在平台中,配显主流的资源类型,例如期刊、图书、论文、音频、视频、文档等。
(2) 实现纸本与电子资源的双向整合。在OPAC系统中将MARC数据导入到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平台到纸质资源的链接,同时从纸质书管理平台(OPAC系统) 也要实现电子资源的链接,完成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整合管理。
(3) 用户大数据处理的能力。面对平台内的海量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与各类分析,通过学科分析、查重查缺、更新频次、使用量等数据挖掘,提供相关的专题统计报告。
(4) 资源可汇编支撑学科服务。馆员或者读者对平台内的资源可进行汇编,重新组织集合资源,例如馆员推荐专题、课程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等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馆员与读者的专业知识,以资源专题的形式分享研究学习成果。
(5) 读者行为分析与智能服务。基于对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的分析,挖掘读者的兴趣与需求,并以此自主匹配对应的资源推送给读者,进行个性化的服务。
(6) 读者深度运营。当前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支持读者使用PC、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通过智慧图书馆打造全面服务,实现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享受到图书馆服务。平台功能包含入馆教育服务、资源服务、学科服务、专题资源库建设等等。
2 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平台功能设计
2.1 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如图2所示,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功能主要是基于第三方云平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实现馆内各种电子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并完成与纸本文献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统一揭示,利于建立电子资源和纸本书刊统一的资源编目管理平台。
2.1.1 电子资源元数据管理
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集中化管理,要求粒度细化到篇级,范围覆盖图书、期刊、论文、多媒体等资源(仅限一次文献,不包括引文等二次文献),实现一站式检索。元数据根据本校所有学科以及相关主题词进行收割与存储,并通过资源“智能学习”技术实现主题词的自动增加和资源的自动更新。元数据存储使用DC标准,尽可能详细描述每个字段信息,方便读者进行复杂的检索操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以课程为中心的课件、精品课堂以及学生的各种论文等都属于和本校专业密切相关的资源,可在平台进行上传、下载等管理。平台不仅通过元数据的关联实现资源的整合,完成资源的统一揭示,还能够从数据库厂商、数据类型、学科分类多个维度对资源进行组织、查看与分析。
2.1.2 纸本书刊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整合
平台通过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接,既可以导入OPAC系统的MARC数据,也可以将监控自动化系统中的最新资源进行自动收割。系统不仅能显示电子资源,而且在显示纸本书刊的馆藏链接时,通过自动化接口实现纸质书刊的预约续借等功能;同时在OPAC系统中也可实现纸本书刊对应电子资源的展示和在线阅读。通过整合,图书馆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集中管理馆内的全部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揭示,提升资源管理能力。
2.1.3 电子资源利用率监控
通过平台统一资源访问入口,可实现定时监控各类电子资源的更新数量与频次以及资源的利用情况,并以图形报表的形式直观呈现,一方面利于图书馆了解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变化,洞察电子资源是否能够及时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数据库商的资源质量和服务质量,便于图书馆对数据资源进行评价。
2.1.4 资源学科分析
通过对馆内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与使用统计,可以对单一学科资源进行各种维度的分析,以了解图书馆在各个学科的资源配备情况。平台汇集了用户浏览、下载、检索等行为数据,可从时间、类型、厂商等多个维度提供统计分析报告,通过这些分析报告,图书馆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资源的使用率以及读者的主要关注内容。数据来源于图书馆自有业务系统,分析结果不受数据库商的干扰,可以为资源利用率分析不断提供新的参照。
2.1.5 延续传统的业务功能
平台通过与图书馆传统集成管理系统对接,可实现纸本书刊和电子资源的统一编目统一管理。在平台管理方面,设置资源详细的使用权限,可灵活控制资源的使用范围,并可对数据来源厂商进行管理,了解厂商的基本信息、采购的资源数量以及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2.2 学科资源服务平台
该平台是以学科为依据,构建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使用场景,帮助读者更为快捷方便地获取资源,使读者的学习研究与图书馆服务内容紧密相连。
2.2.1 学科资源服务门户
平台主页以各类资源服务场景为主,风格上可根据本馆特色进行调整,多种途径推荐图书馆资源,让读者更方便地获取知识,体现图书馆的价值。门户平台主页主要包括学科介绍、学科资讯、学科导航、最新学科前沿、学术信息、相关链接等学科相关的服务栏目。
2.2.2 学科资源检索服务
资源检索作为图书馆最常用的服务,在各类资源已被整合的情况下,可实现无缝链接的“一站式”检索。检索结果可链接各类全文资源库,同时保留全部的入口,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到对应的数据库中获取全文。对于提供全文的电子资源,平台支持全字段检索、目录检索以及全文检索,实现相关知识单元的最终获取。
2.2.3 教学科研专题汇编
为突出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在平台中可专门创建“教学科研专题汇编”功能模块。读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建个性化的专题资料库,自由、快捷地按照自己的需求组织资源,把相关的教参教辅资源、多媒体、论文、考试题库以及教师的精品课程等多元资源进行整理汇编,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教学科研应用场景的服务对接。
2.2.4 院系分馆服务
馆员可根据本校情况在后台控制、修订院系的数据汇编规则,构建虚拟分馆来实现各个院系的精细服务。读者在平台通过切换相关院系分馆来获得更专业的资源服务。
2.2.5 馆员推荐
数据馆员可以基于数据分析热点和读者行为热点,为读者提供资源汇编专题服务。馆员可针对读者的某类专题资源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对信息资源的了解,将有价值的资源编辑推荐给读者,以使读者及时获取专题资料。
2.2.6 新闻发布与参考咨询
为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平台应具备新闻发布与参考咨询功能,能够及时提供多种形式的新闻、公告、服务介绍等内容,并针对读者查阅文献资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解答咨询、书目参考、情报检索等服务。
2.3 读者业务平台
2.3.1 读者互动交流
图书馆在平台智能化的自动发送机制中预先设置好规则,当条件满足时会自动地通过站内消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工作号以及移动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将新书公告、借书到期、预约成功等等信息发送给单个读者或不同的读者群体,使之知晓个人在图书馆服务活动的情况。
2.3.2 读者活跃度统计分析
通过对读者登陆时间以及使用频次的分析,掌握哪类读者经常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哪类读者较长时间没有来访等等数据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服务内容,重新吸引读者。
2.3.3 读者行为与兴趣分析
平台详细记录了读者的所有阅读行为,并从时间、类型、学院、年级等多个维度提供详细的统计报表,图书馆可通过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某类群体或个人读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兴趣,了解读者需求。
2.3.4 读者智能内容推荐
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将隐藏于海量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在分析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根据读者个体的阅读历史、专业课程、研究领域、学历等属性将相关资源或知识推送给读者。
2.3.5 读者讨论与文献评价
基于文献资源平台为读者提供讨论空间,读者可以基于某个专题或者一本图书进行讨论交流,在对同一话题的探讨过程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好友,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和体会心得。
2.4 “互联网+”图书馆
在现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里,单一图书馆局域网系统中的服务平台功能是有限的,图书馆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2.4.1 数字资源保障共享
图书馆之间可自愿组合形成服务联盟,实现联盟馆之间的业务系统能力的整合。在文献检索中除了本馆资源可供读者检索,也可以加入联盟馆资源,并通过联盟共享的方式保障全文获取,使读者获取到更丰富的资源服务内容。
2.4.2 平台应用服务共享
如图3所示,图书馆的平台服务应用功能可以通过智图服务市场做复制传播,图书馆不仅可以在市场里面共享本馆的服务应用,也可以复制其他馆共享的应用功能,进行数据汇编,使数据内容能够一编多用(推荐专题、课程、科研项目……共享),嵌入各类学科服务工具中,快速提升圖书馆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欧阳晨红.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有感[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6(1):1-5.
单伟,陈淑平.国内图书馆联盟云计算服务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现代情报,2014(11):79-83.
白海龙.浅谈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荐服务现状[J].晋图学刊,2014(4):51-54.
陈晓玲.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践路径[J].兰台世界,2014(7):121-122.
张新娜.提供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电子世界,2013(6):81-82.
曲蕴.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1):14-19.
窦 剑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馆员。江苏泰州,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