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马云的选择

2018-09-21 05:04张丹丹郑心仪田亮
环球人物 2018年18期
关键词:张勇淘宝马云

张丹丹 郑心仪 田亮

张勇

1972年出生,上海财经大学毕业,花名“逍遥子”。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2015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至今。今年9月10日,马云宣布一年后要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交给张勇。

9月10日,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54岁生日。他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一年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由现任集团CEO(首席执行官)张勇继任。在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里,他说“会全面配合张勇,为我们的组织过渡做好准备”。

这个让马云提出主动配合的人,花名“逍遥子”,2007年以淘宝CFO(首席财务官)的身份加入阿里巴巴。8年后,马云将阿里巴巴集团CEO的担子交给了这位1972年出生的合伙人张勇。他是创业者,更是创造者。在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着一个说法:老逍(张勇)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从无中生有打造“双11”,到推动淘宝由PC端转到移动端,再到参与和领导数字经济体的打造,张勇让马云相信,“把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的团队,是现在最应该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张勇不算高调,很少接受专访,但他也不回避媒体,和阿里巴巴相关的新闻中可以频频看到他的身影。这一次,成为阿里巴巴继任者把他推上了热搜榜。为什么阿里巴巴选择张勇作为下一任领航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阿里巴巴的架构如何支撑他走得长远?带着这些问题,《环球人物》记者来到阿里巴巴寻找答案。

为什么是张勇?

《环球人物》:在马云对外公布张勇继任之前,阿里巴巴内部有消息吗?

阿里巴巴:巨头公司的接班历来是难题。不过对阿里巴巴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就非常明朗了。

在马云的公开信《教师节快乐》中,他对张勇有高度评价: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实现连续13个季度持续健康高速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最正确的决定。

自3年前将管理职责交于张勇之后,一年飞行800多个小时的马云几乎不再过问业务细节。当马云周历世界时,张勇被托付了一系列重任。马云对张勇和他的团队如此充满信心,正源于张勇自加入阿里巴巴以来一直展现的创业者和创造者格局,与他给阿里巴巴所带来的关键性变革。

放到更长的时间来看,张勇进入阿里巴巴的11年,参与和引领了阿里巴巴由人们熟悉的一家电商公司,经过一次次蜕变,转变为包括电子商务、线下零售、智慧物流、网络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内的生机勃勃的庞大的数字经济体,深刻影响着商业世界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变迁。

《环球人物》:阿里巴巴哪些蜕变是张勇主导的?

阿里巴巴:张勇在2007年以淘宝CFO的身份进入阿里巴巴,很快让淘宝这个当时最大的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找到了盈利模式。随后,张勇接手了处于困境中的淘宝商城,以内部创业的姿态主导了前身为淘宝商城的天猫的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天猫成为张勇首次创业的成果。

他创意与主导的天猫“双11”,如今变成了一项突破东西方文化、全球范围内的消费狂欢盛事,更成为整个阿里经济体的“双11”。“双11”展现了不仅中国,而且全球商业力量的大协同。这一凝聚和调动全球商业力量的标杆迄今难有后来者超越。

2013年9月,张勇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OO(首席运营官)。从COO到CEO,张勇做的另一件关键事,是2014年手机淘宝的成功转型。张勇提出了“all in无线”战略,举集团之力使手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让阿里巴巴在无线端完成惊险一跃。如今一切都关乎移动,可以说,正是张勇奠定了阿里巴巴从PC端向移动互联端变迁的最重要基础。

《环球人物》:2015年,张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他上任以后,阿里巴巴有哪些变化?

阿里巴巴:初任CEO的张勇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制定和推动战略的实施,为未来布局,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组织变革。

作为一个超级经济体的CEO,张勇关注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和组织效率。接任CEO的第一年,他就对阿里进行了战略意义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当时拥有3万名员工的阿里从传统的树状结构调整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状结构。“大中台,小前台”的独特模式随后为很多公司所模仿。

基于对商业的深入洞察和理解,张勇主导投资了苏宁和银泰,打造新零售标杆盒马鲜生,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不断拓宽了商业的想象力,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全社会追逐的趋势和商业世界的关键词。电子商务已然蜕变为新零售,张勇不仅令阿里巴巴在激烈竞争中继续稳固市场领导者的角色,還让新零售漂洋过海,成为独有的“中国方案”。

过去11年,从最初的电商交易平台,到物流的搭建,再到对云计算的探索和坚持,前沿技术研究机构达摩院的建立,以及文娱和本地生活的新商业场景开拓,张勇带领阿里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迭代,成为阿里巴巴经济体关键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创造者。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从商业公司到科技公司、从平台到经济体,在进入智能时代的前夜,张勇正在主导阿里巴巴更多更深层面的变革。

《环球人物》:对于阿里巴巴的未来走向,张勇有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

阿里巴巴: 作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建设者和驱动者,张勇对阿里巴巴使命的定义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未来阿里巴巴10年、20年的发展有三大战略:全球化、乡村、大数据云计算。已经覆盖5亿人口市场的阿里,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GMV(成交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欧盟和日本,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阿里内部,流传着不少关于张勇的段子。其中一个颇为经典,讲的是有阿里员工的家属到西溪园区参观,抓了一位佩戴阿里胸牌的中年人帮忙照相,拍了5分钟,家属拿过手机一看,大为不满:“拍得不怎么好呀!”这时有人过来解围:“阿姨,这是我们CEO逍遥子!”

那时,张勇还能在上海街头不受打扰地吃一碗小馄饨,在乌镇的水光山色间悠闲地散步,然后感慨:“马老师(马云)现在连想这么随意走走的机会都没有了……”他必然说得真诚,马云听着不知会不会觉得有些促狭,但随着马云这封以教师节之名发出的公开信,张勇身处闹市而不为人知的日子,大抵就回不来了。

对张勇来说,被一封信改变生活,并不是第一次。上一次是在2015年,写信人还是马云,宣布“接任陆兆禧,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第三任CEO的是1972年出生、在阿里巴巴工作了8年的张勇(逍遙子)”。相比字里行间的天翻地覆,消息的披露方式格外低调,没有仪式,仅仅由马云发了一封内部邮件,与2013年陆兆禧接替马云担任CEO时的隆重与盛大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更有趣的是张勇自己的反应。当被人问起接任时的情景,一贯以严谨、逻辑严密著称的他,却用“记不清楚时间”“应该提前了一段”“好像在公司”“具体也忘记了”这样不确定的话来回答。他努力搜寻记忆无果,只能摊手缴械:“是我和他(马云)两个人单独聊天的时候,正好聊到这个。肯定不是他把我叫过去说这件事,反正就是顺其自然知道了。就是这样。”

听起来平常,其实开启的是一条通往地狱的路——马云说,做CEO是个苦活,需要做好下地狱的打算,张勇笑言,“所以把我推下去了”。这话似乎并不夸张。当时,经全公司之力推广的社交产品来往在腾讯的微信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而腾讯的微信支付又一举拿下了支付宝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阿里在电商之外的领域进展缓慢。

出任CEO后,张勇马上进行了一次巡回商家拜访,在一周之内,跑了北京、上海、临安、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拜访的对象既有安踏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有淘宝村里的小商户,从北到南地“走了一圈”。他说:“第一还是听一下商家的声音。”这是张勇的破局之道,整个公司要回到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句话的背后,是迈向新零售的未来,完成人、货、场的商业元素重构。而2016年出现的盒马鲜生,标志着阿里巴巴新零售样本的诞生。提到盒马鲜生,绕不开创始人侯毅,而在侯毅的讲述里,一切又源自张勇的魄力和远见——几次关键时候,张勇都顶住了压力,给他吃了定心丸,“你大胆尝试,钱的问题我来给你解决”。

张勇曾经分析过“老板和老大的区别”,“老板是封的,大家看着你客客气气的。如果这个人还行,超市里看到愿意打招呼叫一声,不愿意打招呼扭头就走,这是对老板的态度,而老大就不一样。老大是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他是要做老大的人,自然会把压力全扛下来。所谓的地狱之苦,大抵便苦在这里,肩扛千钧,手掌生死,如履薄冰。

2017年5月10日上午,张勇宣布了一条喜讯:阿里市值冲上了300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最高点。这一天恰好是张勇正式担任阿里巴巴CEO两周年,“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等到他担任CEO的第三个年头,阿里营收增幅达到58%,创下了上市以来最高增速。

走得这么远这么好,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呢?有人问过这个问题。那时张勇摇头否认,“没有”。

“一直都处在高度的戒备、紧张当中?”

“也不叫戒备,戒备是没有灵感的。我的意思是你要去享受这个过程,你要enjoy(享受)这个状态。”

“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

在阿里巴巴内部,一直跟着张勇工作的人,男性习惯称他为“老逍”或“老大”,一些年龄偏小的女性则称他为“逍爸爸”。称呼来自张勇在阿里给自己取的花名“逍遥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逍遥派的创始人逍遥子聪明绝顶,神秘莫测。

但在2007年8月之前,张勇还不是“逍遥子”。他是盛大网络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往前是安达信和普华永道的审计师,再往前则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勇的常居范围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职业道路也有迹可循、中规中矩。

这和他的外貌、性格似乎也很相符:公开场合永远西装笔挺,头发一丝不苟,皮鞋锃亮,说话从容严谨,数据信手拈来,不笑时严厉,笑起来标准,喜欢谈业务,不喜欢谈自己。外界评价他“最低调也最无聊”,他笑着不否认,却藏着一颗“想不想咱们一起折腾点事”的心。

2007年的那个夏天,正在香港出差的张勇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有一个公司叫阿里巴巴,你愿不愿意了解一下?”这一了解,就跳上了阿里的海盗船,开始了冒险。“上海人通常都不愿意离开上海。我接到过很多机会,一些公司找CFO或VP(副总裁),一般我都说‘不。唯独这次例外,我觉得淘宝很新奇,电子商务应该是未来,所以当时就考虑了一下。”张勇后来回忆起时,还补充了一个有趣的插曲,他的太太恰好是淘宝的老顾客,所以也支持他去。

这年8月30日,张勇出任淘宝CFO,搬到了杭州一家五星级酒店,并在此后的岁月中成为这家酒店的长期住客,在周末时才返回上海。

张勇曾说,他的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后面也很偶然,偶然也很必然。但无论是哪一种,2009年3月接手淘宝商城,为张勇之后的许多关键节点埋下了必然的种子。

从2006年以“品牌商城”的名字问世开始,这个新项目就在夭折的边缘挣扎。经历过团队解散、人才缺乏、支持不够的种种窘境,淘宝商城终于被张勇主动越级揽入怀中——“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为什么我要自己去做,因为我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

当时阿里内部不看好的意见占主流,张勇却想起还在盛大时,陈天桥力排众议,要把王牌游戏《热血传奇》从收费运营转为免费的事情。“结果赌对了,盛大游戏又焕发了第二春。当时我是团队的一员,我钦佩他的胆识。这就是最鲜活的经历,发生在身边,自己又是一部分。你能感受到这种创业者需要的勇气和坚持。”

正是在接手这一年,张勇打造出了“双11”。尽管当时他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目的,“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们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而定在11月11日,则是因为其处在国庆节和圣诞节之间,是一个理想的促销时间点。

第一个“双11”当天,张勇甚至没有在杭州,而是飞到北京出差,那年“双11”淘宝平台的成交额是5200万元。第二个“双11”,张勇作为活动总指挥留在了杭州,这一次,单日交易额达到了9.36亿元,相当于每秒成交1万元。那天晚上,当同事们开始庆祝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功时,张勇一个人默默走回了办公室,关上门,静静地抽了两根烟。

2011年,张勇主导将淘宝商城升级为天猫,打造出淘宝之后阿里巴巴最大的支柱型业务。2014年,继果断寻找和提拔“80后”乃至“85后”年轻人后,他提出“all in无线”战略,把资源重点放在无线端,通过“手淘”为阿里拿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船票”。每一次惊险一跳,背后都是非议、质疑和可能的粉身碎骨,但这个似乎總是冷静的中年人说:“如果你只是为了做好而苟活着,有什么意思呢?”他心中有一团火,从来未灭。

2012年底,张勇用钢笔手写了一封“情书”,请他的人力资源总监复印后发给同事。在信中,张勇说:“我们在一起整整3年了。3年前天猫还是一个出生不久、未卜生死的婴儿。3年心血的浇灌,天猫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我们一起走过这3年,共同赢来很多辉煌,也有很多的苦和痛一起来背。不知不觉的,我感到不只‘天猫很重要,你对我也很重要了。”

“马云肯定希望他挑选的人能够成功”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打过一个比喻:如果说马云是个舌灿莲花、魅力四射的ET(外星人),那张勇就像从未来穿越而来的AI(人工智能),逻辑严密、算度精准、不知疲倦、很少犯错。这个比喻甚至得到了张勇本人的认可。而这样的类比有很多:如果马云是阿里巴巴的总设计师,那么张勇就是阿里的总工程师;如果马云负责天马行空,那么张勇就负责脚踏实地;如果马云负责提需求,那么张勇就负责写代码……就连张勇也对马云说,“我觉得我们两人还挺互补的”。

还有一个玩笑和一句论断被传得更广。玩笑是讲,有一次开会时,马云说:“我第一不喜欢上海人,谁是上海人?”张勇举手。马云又问:“我第二不喜欢职业经理人,在座谁是职业经理人?”张勇又举起了手。马云说:“我第三不喜欢MBA,谁是MBA?”这次张勇没举手——他工作太忙,没空读MBA。论断则是马云常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张勇正是CFO出身。

照这样说,马云本不会欣赏张勇,但真正把信任、支持、重担交到张勇手中的,也是马云自己。

张勇主管淘宝商城期间,曾对商城的招商规则做过一次调整,引发了被称为“十月围城”的小商家围攻淘宝商城事件。无处宣泄怒火的小商家们,还把对商城的攻击转为了对马云个人的攻击,给他设立灵堂。张勇后来再提起时,反复强调自己对马云个人感到愧疚,因为整件事件“对他(马云)是不公平的”。马云对张勇却选择了维护:“张勇今天再不可能出商城事件。商城暴乱,他还会再让它出现吗?不可能了。他比谁都懂,这就是一次痛苦带给他的。我没有说过张勇。你去问张勇,那次事情之后,我有没有去批评过他。没有。因为我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而且不是他的错,只是方法问题。”

等到张勇担任阿里CEO后,马云更是放手任其施为。2017年底,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动用了224亿港元(当时约合180亿人民币),而收购的主角之一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从始至终交流的对象都是张勇,从未见过马云。

但马云和张勇并未减少过联络。除了每天会在钉钉上聊几句外,每隔几周,只要都在杭州,马云和张勇还会约好单独聊一次,短则两小时,长则三四个钟头,不一定聊业务。“这种交流不是董事长和CEO正儿八经开会捋一遍业务”,而是两人一起喝杯茶,抽包烟,聊一些碎片化的话题。张勇把这称之为“思想对焦”。阿里的很多战略和决策,就是在这种对焦中渐渐清晰。

有一个问题从来无法回避:“你会担心自己成为马云阴影下的CEO吗?”张勇那时回答:“第一,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存在是客观事实;第二,是阴影不是阴影,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做。马云肯定希望他挑选的人能够成功。所以,要考虑的是怎样去利用好董事会主席的资源,而不是把他看成一种负担。”而如今再回头看,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提法,张勇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作答。

在马云公布传承计划前的几个月,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自己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是讲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的历程;而刚刚看完的,则是叶永烈写的《邓小平改变中国》。

“良将如潮的接班人体系”

马云多次说,阿里巴巴要活102年。显然,他看不到那一天了。“我最不想要犯的错误是,当我退休时,公司倒闭了。”交接班问题,他已经考虑多年。早在2013年4月,马云在深圳参加活动时就谈道:“不希望七八十岁还在公司开早会,因为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我跟自己讲,我们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工作的,是来享受人生的,是来做人不是做事。如果一辈子都做事的话,忘了做人,将来一定会后悔。”时年48岁的他还说,48岁以前工作是他的生活,48岁以后生活是他的工作。

一个月后,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仍担任董事局主席。这是马云第一次试水“退休”。当时很多人看好支付宝,认为负责支付宝业务的彭蕾将成为阿里巴巴第二任CEO。但马云还是选择了“学习能力最强”的陆兆禧。陆兆禧外表冷酷、行事果敢,其与马云的搭配被外界评价为“冰火组合”。其时,腾讯的微信业务已经开始崛起,阿里巴巴推出了来往,但这个社交平台发展得不尽如人意,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它了。2014年,有消息称,由于在来往等无线项目上推进不力,陆兆禧被削权。为此马云说,与陆兆禧“天天吵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可见,冰火毕竟不相容。

陆兆禧之后,张勇出任阿里巴巴第三任CEO。两人都不是阿里巴巴的18名创始团队成员,但两人当时都是合伙人。2014年,阿里巴巴首次公开了合伙人名单,27人中,仅有7人是创始人。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源于2009年。那年9月的阿里巴巴10周年晚会上,马云宣布,包括自己在内的18名阿里巴巴创始人将辞去“创始人”的身份,以后将变成集团合伙人。2010年,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开始运营。

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中写道“为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持续与稳定,我们决定启用合伙人制度”, 这个制度“不同于用股份来集中公司控制权在几位创始人手中,旨在体现一大群合伙管理人的愿景”。成为合伙人的条件是“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即使马云也不是永远的合伙人。只要多数合伙人认为谁不称职,他就得退出。目前,阿里巴巴合伙人数量超过30名,其中有两名“80后”合伙人——天猫技术负责人吴泽明和蚂蚁金服副CTO(首席技术官)胡喜。有朝一日,他们或许将成为集团级别的高管。

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在阿里巴巴,只要到M4(总监)层级,公司就会要求其为自己的岗位寻找和培养接班人,如果这点做不好,即使日常业绩很好,年终绩效也会大打折扣。“正是在新型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阿里巴巴形成了以使命价值观驱动的独特文化和良将如潮的接班人体系。”马云在今年教师节发布的公开信中写道。

猜你喜欢
张勇淘宝马云
跟曾国藩学修身
傅山的“四宁四毋”
新年促销上淘宝搜轻兵器企业店
上淘宝咯
张勇
马云不卖“一句话”
淘宝试衣间
打个平手
同题异学(1)
如果是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