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溥哲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活的品质。在我国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造成居民收入的不平衡究竟受什么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定量研究后确定。
收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甚至会带来一些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了科学的调整收入分配秩序,研究影响收入的因素有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韩素文、曹亚丽提出国内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穆哈拜提·帕热提和赵羽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吴培冠、朱婕经调查得出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和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抑制作用[3]。
CGSS是中国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且定期收集中国各方面数据,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采用的是2012年的统计数据。
本文采用了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表1 Report
通过spss对收入和城乡进行均值比较,得出结论:个人获得的总收入中,城镇居民收入的均值27824.81>乡村居民收入均值10368.96。因此,城镇居民收入高于乡村居民的收入存在差异。
从表2中得出,显著性值=0.000<0.01<0.05,因此,受教育程度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表2 ANOVAa
通过spss做出的交叉表得出,受教育程度越高,乡村居民人数越少,而城镇居民人数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中专以上学历人数远远高于乡村居民,且未受过任何教育的城镇居民仅为乡村居民的一半。因此,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乡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乡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城乡环境、教育程度对居民的收入有着显著性的影响,个人的教育程度与居民的收入是呈正相关的。
教育能提高人的素质,给人提供更高收入的职位,尤其是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要改变农村居民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同时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政策和技术方面帮助农民,给农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农产品价格的保护机制,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