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药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量及首次排气排尿时间的影响

2018-09-21 05:45王婧刘博杨筱凤
安徽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甲酯宫素排气

王婧,刘博,杨筱凤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二科,陕西 咸阳 712000;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陕西 西安 710061)

目前世界范围内育龄期产妇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我国剖宫产率接近50%,高居世界第一位[1];已有研究显示,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约为4%~7%,已成为导致产妇死亡重要病因之一[2]。以往临床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多通过缩宫素静脉滴注以达到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的目的,但存在个体差异大,总体敏感性差及产后尿潴留发生风险高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临床需要[3]。近年来以卡前列甲酯栓为代表新型前列腺素类促宫缩药物开始被逐渐用于产科辅助治疗,已被证实能够在提高子宫收缩的同时实现促术后早期排尿[4],但其与缩宫素相比能否增加产妇临床收益尚缺乏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共100例分别于术后给予缩宫素和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探讨两种药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出血量及首次排气排尿时间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行剖宫产产妇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1.1纳入标准 ①符合剖宫产指征,且首次行剖宫产手术;②妊娠时间≥37周;③单胎妊娠;④年龄22~40岁;⑤方案经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产妇及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标准 ①入组前4周内应用研究相关药物;②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证;③易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其他相关疾病;④早产;⑤凝血功能障碍;⑥研究药物过敏;⑦精神系统疾病;⑧临床资料不全。

1.2治疗方法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分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切口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缩宫素(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910,规格1 mL:5 U)静脉滴注,每次20 U,给药时间为术后即刻,术后d1、d2;观察组产妇则给予卡前列甲酯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530,规格1毫克/枚)直肠给药,1毫克/次,1次/天,给药时间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产妇术后出血量,包括术后2 h和24 h,计算平均值;出血量计算公式为(使用辅料铺巾重量-辅料铺巾原重量)/1.05[5];②记录产妇术后首次排气和排尿时间,计算平均值,其中首次排尿时间自尿管拔除后开始计算,均在分娩后24~48 h内拔除尿管;首次排尿时间分为4级,即<1 h,1~2 h,2~4 h及>4 h;③记录产妇治疗过程中消化道反应、一过性低血压及面色潮红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比较

2.2两组产妇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1.70±4.33)h,(24.95±3.60)h;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8.476,P=0.000)。

2.3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比较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Z=3.525,P=0.000

2.4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产后出血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多胎、巨大儿、胎盘前置及瘢痕妊娠均是导致其发生重要危险因素[6]。随着产妇妊娠周数增加,宫腔内部压力亦随之增高,进而引起子宫大小及肌肉结构改变;合并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者在胎儿娩出后,宫腔快速缩小,而肌纤维与肌束间压迫所导致止血效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满意效果,这被认为是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关键原因[7]。如何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量,促进机体恢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表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比较,χ2=0.444,aP=0.505

以往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多给予缩宫素辅助应用,在促进子宫收缩和避免产后出血发生方面效果尚可;其静脉滴注后短时间内即可发挥效果,但因受体依赖性特点,在子宫相关受体饱和后难以实现持续子宫收缩促进效应,增加剂量后个体差异性亦难以有效消除[8];而卡前列甲酯栓中活性成分为前列腺素F2衍生物,可通过调节子宫平滑肌细胞浆内钙离子水平,增强子宫内压,提高宫缩频率和强度;同时其在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缝隙连接形成量,改善子宫平滑肌张力及早期闭合血窦方面作用亦被证实[9]。部分学者报道证实[10],前列腺素应用还能够提高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刺激术后早期凝血,且无受体依赖性。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卡前列甲酯栓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应用有助于降低出血量,避免产后出血发生,与国外学者报道基本一致[11]。术后腹胀是剖宫产产妇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对呼吸功能和血液回流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威胁生命安全[12];缩宫素所具有促平滑肌收缩作用具有子宫选择性,难以同时改善胃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故对于产妇术后腹胀往往需要加用其他药物(如新斯的明)辅助治疗[13];而卡前列甲酯栓则具有子宫、膀胱及胃肠道平滑肌多重兴奋作用,具有与新斯的明相近促排气功能,且起效时间更短[14]。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行剖宫产产妇术后辅助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在加快排气进程和改善胃肠蠕动功能方面优势明显。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行剖宫产产妇术后约7%~15%出现尿潴留,这可能与疼痛、麻醉药物及心理压力等密切相关;同时首次排尿时间延长亦可影响子宫收缩功能[15]。缩宫素分子结构与加压缩相似,其静脉滴注后可能增加产妇术后尿潴留、心动过速风险,严重者甚至出现一过性低血压;而卡前列甲酯栓则具有兴奋膀胱平滑肌,刺激排尿反射发生及促进排尿等作用[16];本研究结果中,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显示与缩宫素相比,卡前列甲酯栓应用并未增加产妇剖宫产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相较于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进程,实现早期排尿,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但鉴于随访时间短,纳入样本量少及单一中心等因素制约,所得结论还有待更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甲酯宫素排气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诱导柴油机润滑油氧化衰变模拟研究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