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华
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比如芋荷鸭、酿豆腐、血灌肠、烧鸡公,还有黄焖翘嘴巴鱼。但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一汤陈”是一间店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陈八碗接手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已经被逼得不死不活了。
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
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而出:“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哪。”
“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
“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瓜脸女子点点头:“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老板你今天开个张。”
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陈八碗便问了个明白。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城里最热闹的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
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这天晚餐,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见他们菜点得差不多了,就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
“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
“鱼头汤。”
“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
“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
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人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这店的鱼头汤是裕后街最好喝的。”
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
很快,店子的生意好了起来,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招人喜欢上了呢?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很快,他给瓜脸女子加了工钱。
瓜脸女子笑道:“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去打理。
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
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来答谢店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店子怎么不开了?”
“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呢?”
“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头吧。”
陈八碗想了想,猛地抬起头望着瓜脸女子,问道:“难道是你……”
瓜脸女子说:“老板,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我的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
“天哪,原来是这样!”陈八碗这才明白一切,又说:“谢谢你呀!”
“谢个什么?我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你收留了我。”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选自2018年第9期《微型小说选刊》,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一汤陈”因瓜脸女子的到来而生意红火,因瓜脸女子被辞退而倒闭,又因瓜脸女子的返回而再次生意红火。瓜脸女子有何诀窍呢?仅仅是那两味谜一样的中药吗?陈八碗收留瓜脸女子是助人,瓜脸女子以奶奶传授的秘方让小店生意红火是初步回报。后来,瓜脸女子重开“一汤陈”,高薪聘请陈八碗,是进一步的回报。一间小店的兴衰彰显了人情的真、善、美,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读有所思
1.结合文中的描写,说说陈八碗是一个怎样的人。
2.瓜脸女子说:“帮人便是帮自己。”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