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与实践

2018-09-20 11:29闫冬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建设

闫冬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院所应结合自身优势,根据相关要求与规定,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基于此,文章从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对制约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发展需求,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新时期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优化发展,实现科研院所信息化水平的高效提升。

关键词:科学院所;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多次提出“信息化建设”,强调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根本所在。基于此,作为我国国家与地方创新体系核心力量的科学院所,需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力度,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性、跨越性发展。

1 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现状

就当前我国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多数科研院所已经明确認识到信息化建设对自身管理与发展的重要并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从信息化建设组织结构的构建、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的完善、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到信息化系统管理维护进行了不断完善与优化。目前,多数科研院所通用与专用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维护水平,基本与国内信息化发展先进的企业持平。但是,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并未取得理想效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信息化建设价值不成正比,对科研院所综合能力的强化与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的贡献度不高。

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构建科研院所与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进行信息化发展水平定性与定量研究。发现我国多数科学院所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D级水准(《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A级水平、B级水平、C级水平、D级水平与E级水平)。相对于A级信息化建设水平而言,科学院所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层面的等级相对较高,基本达到9?10的标准(10为最局标准)。但是,在伯息化建设过程中,科研院所的顶层设计水平(3.5左右)、信息共享能力(2左右)、信息化在业务工作中的覆盖范围(5左右)以及数据利用率(1左右)、员工信息化素养(3左右)、先进管理理念(5左右)、基本保障体系(1.6左右)、信息化建设效益指标(2左右)等相对落后,与A级信息化企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科研院所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力度,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现信息化建设作用的充分发挥,为自身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2 影响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2.1 影响因素之“业务性质制约”

任务多元化、项目组织模式差异化、工作重点区别化、无市场驱动性等是现阶段多数科研院所业务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科研院所在产品交付过程中,无形产品相对较多,多以试验数据、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具体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产品定量考核提供了难度[2]。加之科研院所在从事科研工作时,部分单位组织结构具有刚性强、岗位职责不明确、职能交叉严重、等级控制显著等问题,从而导致科研院所在业务管理上缺乏精细化管理。此外,部分科研院所并未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科学、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无法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降本增效目的,加之受上级配发单机、封闭系统的影响,部分科研院信息集成相对困难,导致信息共享性与信息利用率低下。这些来自于业务性质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发展。

2.2 影响因素之“组织管理制约”

从科研院所组织管理层面来看,在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约信息化建设优化发展,影响科研院所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总目标与总规划和科研院所战略发展目标与规划不统一。(2)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独立性较强,信息化建设从立项到内容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以及项目具体实践,多由科研院所信息化部门完成,其他业务部门与工作人员没有有效参与到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影响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效率。(3)部分科研院所在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外委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从而导致自身无法掌握信息化建设核心技术,不仅加大信息化建设成本,也影响自身信息化建设能力的提升,使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科研院所业务边缘地位。(4)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奖惩制度与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无法实现信息化建设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3]。

2.3 影响因素之“管理流程制约”

从科研院所业务流程层面出发,影响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关键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数科研院所在进行业务管理时,仍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与体制缺乏,影响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效率。(2)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科员科研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与相关工作程序,但执行效果相对较差,缺乏管理流程监督、评价体系。(3)现有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片面化问题,主干流程控制点众多,严重制约管理效率,不利于信息化建设作用的发挥。

3 新时期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策略

针对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优化与改善。

3.1 树立正确信息化建设理念

为保障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信性,实现信息化系统应用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需保证信息化建设与科研院所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管控体系相协调、相统一。对此,在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活动时,应树立正确信息化建设理念,以理念指导行动,保证行动的规范性、标准性、准确性、科学性。例如,树立“信息化建设与科研院所总体发展战略相统一”“信息化建设岗位职责管理” “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实践相结合”等理念,从而形成以整体工作目标为指导,以科研院所经营管理规划为起点,以项目过程监督与管理为主线,以经济效益、客户价值提升为重心、以管理制度优化为举措、以各项资源科学分配为保障,先进管理理念与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信息化建设顶层规划、数据利用率、效益指标、信息共享性等的有效提升,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综合能力提升与优化发展的重要武器。

3.2 规范信息化建设实践流程

科研院所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建设与管理流程,实现组织管理、管理流程与信息化规划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应采用战略目标集转移(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法将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分解目标有针对性地落实到各组织部门与工作人员身上。与此同时,根据各业务信息化需求,结合科学理论,如信息资源规划理论对信息建设整体架构进行科学规划,包括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应用与安全架构等,从而研制出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管理制度的信息化系统。

3.3 创新与完善信息化建设手段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信息化建设的集成化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从立项到设计规划、组织管理、实践、应用以及运维的统一管控,保证信息资源科学配置,实现业务协调发展。同时,可联合咨询机构弥补自身建设经验上存在的不足,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与能力。此外,通过加强信息化文化建设,实践信息化理念与方法的有效渗透,促进工作人员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赋予企业创新创造力,也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全球发展信息化战略的背景下,科研院所应明确认知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整体层面入手,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从理念、方法到内容与实践的提升,实现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晋,张运栋,秦素研.“十三五”时期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中国种业,2017(9):19-22.

[2]钱鸥,马超.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趋势[J].机电兵船档案,2017(5):80-82.

[3]盛磊.科研院所在军民融合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6):209.

猜你喜欢
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建设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水平、盈利能力与“第四利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