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
村庄
我早巳把它叫作故乡了
村庄。黄土屋。竹篱笆
简单点说,就是有几排老房子
有许多种地的农民
周围有田野、池塘、菜地
不远处还有一所小学校
河流的旁边有人洗衣、浇麦
有人泛舟,木叶在奔腾
的流水中浮动
悠闲的人坐在桥头的矮枫树下
一只飞鸟像串亲戚一样
从头顶的树枝滑过
隔着篱笆,村庄的人
吆喝着说话,隔着田埂
背靠背劳动。他们身上的
二百零六根骨头
坚韧而没有一根软骨
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为父亲立碑
父亲死后
埋在故乡一处荒芜的山冈
在埋葬父亲的地方
我为他立了一块墓碑
墓碑立起来
比我跪下去的身体还低
鞭炮在墓碑前炸响
代替了我的喊声
我为父亲点燃一袋烟
让他想起我
墓前长着许多我不认识的植物
有一株我把它取名灯盞花
有一株像我的膝盖
我就叫它膝盖花
我的乳娘
五婶。在张山吴村,
四十年前,我的乳娘。
她给我喂奶,自己吃着生产队
分的红薯和河边挖的野菜。
她系着又破又脏的围裙,
在院子里劈柴、淘米、喂鸡。
她跪着,低头,伏在灶前拨火,
弯曲着腰,去大河里汲水。
她摸黑洗着我的脏裤子,
靠着土墙为她的女儿梳头。
她再没有亲人,玉米棒子,
像站在她家门口的穷姐妹。
有时缸里没有一粒米,
有时苦难从她的眼睛里流出来。
下午
村旁拐弯处的那条小河
像70年代一样流淌
奶奶和四婆
下午一直站在河堤说话
爷爷下午顺着河湾去了一趟
老木的铁匠铺
他想给家里打一把好镰
爷爷亲眼目睹了老木如何将一块
不成形的废铁慢慢打薄
打成镰刀
下午,父亲把窑边的地犁了
秋后种油茶还是桑麻,他在犹豫
回到院里,母亲正拍着
旧棉絮上的灰尘。一个下午
她把家里翻晒个遍
薄薄一层阳光
母亲要在深夜
裁剪成我们兄弟过冬的厚衣裳
两片亮瓦
父亲给低矮的平房加进去两片亮瓦
漆黑的土平房顷刻亮堂起来
昏暗的屋顶像开了天窗
这也是咱贫穷人家唯一的亮点
晴天阳光射进来
两片亮瓦,像穷人张开的笑口
十多年我没见父亲这么笑过
雨天,天空响过三声闷雷
雨水便开始在上面流淌
我没在意后来雨水流向了哪里
我只记得两片亮瓦在一场雨之后
冲洗得特别干净、明亮
母亲借着一片亮光缝补我的白衬衫
江南水乡
我的江南老家一带,都是水乡
抬头低头都是原版的水乡
在这水域辽阔的泽国
让我们安身立命的,是水
祖先留下的水上之路,后人
在走,把一条河流提在手中
把新娘子娶到小木船上
把一群娃生在船舱里
打鱼人,倒提着渔网
白天扬帆,夜晚点灯
一根浮动的水草
系着他们水上安详的村庄
我经常把光脚踩在水草上
让水漫过我的脚踝淹没我的脚背
将明晃晃的身体一次次扎入水中
又一次次毫不犹豫地拔出来
无法修补的流水,不易被伤
抽刀断水,而水
有时比钢铁更坚韧
我的江南柔弱无骨,坚硬如钢
吴侬软语的黄昏,瘦弱的盏盏渔火
照亮了黑夜里那只远古的泥陶
乌篷船像一抹远山
偶尔露出一点飘飘渺渺的轮廓
饥饿的石头
村里的石磨
可能很饿
走,咱们喂它去
没到黄昏
它就吃掉了
三升高梁
在贫穷的乡下
只要石磨转起来
我就知道秋天
又回来了。听见石磨
摇摆的声音,我就能
猜出,是人在推
还是驴子在拉
日子,一天挨过一天
父亲揣着面馍
看我来了。坐了一天汽车
刚进门就要走
他说,那家里的石磨
不能老让驴累着
沙河村
沙河村。我七十岁的大姑
住在那里,我四十岁的表哥
在挨着水边的空地上砌了两间
石头房子。大姑父是早年生产队
的保管,一根麻绳上叮叮当当
挂一大串钥匙。那时村庄的人
都在河堤上种棉花,大姑
顶着烈日,在河滩挖野菜
我经常跟着奶奶到大姑家走亲戚
比我大两岁的表哥,有時带我
到沙河里抓鱼,到河边的
樟树上掏鸟窝。有几个女子
蹲在那儿用小木碗淘米,洗衣
这其中有我大姑的女儿
她抬头看我一笑,差点被
鼓满风的米色花床单带进河里
齐安湖
齐安湖与长江连通,就有了一湖
活水,一湖浮云和烟柳。水面上的
波浪和脚印早被风掠去,湖水变得
格外平静,格外蓝。那天,我坐着
一条长江,披一蓑烟雨,乘一叶苏子
的醉舟而来。当时正是齐安湖的夏季
湖水正涨,我在湖边的闸口前停下
有人在那里开闸放水,水以折叠和
打开的多种方式流淌,水流湍急
浪花飞溅。最耀眼最引人注目的是
挨着河流建在湖心的一座岛屿
湖心岛没有海南岛那么大
但树上像海南岛一样结满柚子
岛上的别墅里经常住着外国人
湖心岛四面环水,湖水微波荡漾
岛上栽满了从大森林中移植来
的许多稀有树种和名贵花木
有树龄过百年的樟树、油树、朴树
郎树、楠木、杨梅、对节白蜡
有珍贵的紫薇、海棠、毛娟、红叶槐
桅贞子、南天竹、海桐球、洒金柏
龟甲冬青、金边黄杨、金森女贞等
还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影婆娑,繁茂
的枝叶,以一种迎宾的姿势摇曳
各种亭台楼阁、厅堂轩榭、粉墙黛瓦
栩栩如生的雕刻、彩绘,还有古街和
石桥、质朴而古色古香的木质长廊,临湖
而建,贴水而筑,看去似在随波浮动
晚上住在建在水上的一幢小楼里,头枕
波涛,齐安湖仿佛在我身体里哗啦啦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