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霖
《诗经》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此,蒹葭的意思就是芦苇。芦苇叶狭长,茎纤柔,根细小,经常在风雨中飘摇,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但它之所以不被吹倒,自有其韧性的一面。
曾在湿地里看过芦苇的倩影。堤岸边的芦苇伴水而生,不随潮起潮落而改变,也不随日晒雨淋而烟灭。当苍鹭、燕鸥划空而来,芦苇与水天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当小船在芦苇荡里穿梭,那一丛丛的芦苇相互簇拥着随波摇曳,枝展飞絮,就像一幕幕水中的芭蕾,凭狂风席卷,任海涛侵袭,却依旧不减它应有的婆娑与绿意。
曾在大山中亲近过芦葦的风姿。芦苇不惧风霜雨雪,有的生长在山洼里,有的生长在石缝中。特别是石缝中的芦苇,像一个妖娆的舞者,突兀地生长在石脊上,不仅没有水分的滋润,还缺乏泥土的营养,却依然充满勃勃生机。炙热的阳光下,苇叶毫不吝啬地挥洒着即将褪去的绿色,努力烘托泛白的芦花,虽然只是少数的几十根,但独立地从其他杂草里旁逸斜出。风起时,它纤细曼妙的身姿随风起舞,看似纤弱的身躯却没有一根被折断。可是,有人把它收割回家,或扎成扫帚,或绑成锅刷,或做成柴火,或制成纸浆,默默承受着生命之轻,给予人类无私奉献。
住在城市也不乏看到芦苇的身影。当我们陶醉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建筑时,有谁会偶尔注意到另一处杂草丛生、芦苇纵横的空地呢?这应该不会有诧异。开发商征了地,总是迟迟不肯投资,一拖就是三五年,于是芦苇进驻了。沙地里的芦苇长势旺盛,既傲然也平和,没有烦恼,也不用思想前途,一簇簇、一根根好好地活着,它们为生命的存在而欢愉放歌,只是我们听不见罢了。
而在水一方的人类呢?是不是像伊人般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口增加,思想复杂,工业污染,环境恶化,大家忙着你争我夺,会有谁因为浪费土地而安然?其实人也很脆弱,比起柔弱而坚韧的芦苇来不知有何感想。
法国科学家布雷兹·巴斯尔曾说:“人类只是一根芦苇,原是世间最脆弱的东西。但这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也许芦苇依然象征柔弱,可以风吹两边倒。但人不能没有思想和傲骨。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定信念,才能保持自信心和原动能。芦苇能用躯体和意志支撑起一片天地,我们能否用思想和价值观构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便是人,思想的芦苇。
美术绘画:金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