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函
摘 要: 课堂冷漠,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问题。课堂冷漠主要表现在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个方面。课堂冷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才,而且会挫伤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更会浪费教学资源。长此以往,必将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着重分析造成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课堂冷漠 显性逃课 隐性逃课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应该呈现出勤奋好学、求知若渴的精神面貌。然而,有些大学生未能很好地认识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在课堂上懒散、敷衍,逃课、迟到、玩手机。
一、大学生课堂冷漠的表现
1.显性逃课
逃课现象在当今一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常见。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2016年对2002名正在读大学或大学已毕业受访者的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有过逃课经历,50.8%的受访者有过找别人替课的经历;61.1%的受访者曾替别人上过课。有过逃课经历的受访者表示,逃课的主要原因是上课时间和其他活动时间冲突(37.3%),其次是考核不严格,去不去上课都无所谓31.8%。其他原因依次为:懒惰31.1%、不喜欢任课教师28.1%、认为课程本身不重要27.5%、更喜欢自学20.9%、课程太难不想学12.3%、课程太简单不需要上课10.9%等[1]。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逃课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阻碍。
2.隐性逃课
隐性逃课通俗来说是学生虽然身在教室心却不在,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忽视老师的存在。隐性逃课通常表现为: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看视频、走神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自导自演,老师提出问题无人作答。此外,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教室的前三排在大多数情况下空位置总是有很多,后排的座位则成了最“抢手”的。因为在学生看来后排距离老师较远,可以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上述种种现象,无疑会对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课堂冷漠的影响
1.学生层面
课堂本应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但部分学生把课堂当作休息放松的场合,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没有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致使部分学生在考试中不及格。另一方面,在浑浑噩噩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之后,由于没有真才实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
2.教师层面
学生课堂冷漠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在上课无人听讲、提出问题无人回答的情况下,部分老师不再关注教学时的课堂纪律,只管完成自己的讲课任务。这样便使得课堂冷漠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积极课堂氛围的形成。
3.学校层面
教学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课堂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出現普遍的课堂冷漠现象时,将会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首先,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下降,不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其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营造厚德博学的高校学习氛围。
4.社会层面
大学生群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但对待课堂漠不关心,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样的学生在大学中很难得到提升,且自身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向前发展。
三、大学生课堂冷漠的原因探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生群体在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同时,被网络及网络上的各种观点影响,思想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大学生课堂冷漠的原因。
1.“读书无用论”的传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的地位较之前有了大的变化。从70年代的“天之骄子”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生达七八百万之多。在大学生不再稀有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上学不如外出打工赚钱”等言论,并且这些言论借助互联网不断传播。一些大学生在这些言论的影响下,自身认同感降低,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没有太大的价值,从而失去学习积极主动性,促使课堂冷漠现象出现。
2.学习的功利化倾向
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人人讲求高速度、高效率,做事追求立竿见影。在快节奏与功利主义下,教育受到了影响,一些学生不再是纯粹地汲取知识、提升素质,而是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为了赚钱而读书。
当代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往往缺乏独立能力,遇到事情缺乏主见。步入大学后,一些学生缺乏对学术的钻研精神,认为自己读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赚到钱。出于这个目的,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认为不重要的对自己没有帮助的科目就不学,只学自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由此可知,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课堂冷漠的又一重要因素。
3.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缺失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都曾被教导“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取一个好大学”。当学生经过高考步入大学后,会发现支撑自己不断学习的目标、动力——“考上好大学”,在伴随自己一二十年后突然消失了。这时,不少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学习该以什么为目标。正是因为上一个目标已经实现,新的目标并没有及时的确立,造成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动力,没有学习动力更谈不上学习兴趣,这就造成学生对学习置若罔闻、毫不关心,出现隐性逃课或者显性逃课现象。
4.师生互评机制的影响
每到学期期末,一方面学生要对老师进行“评教”,即对本学期的任课老师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教”的本意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增强其责任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期末成绩要进行考核,其中学生的日常表现占有相应的比例。这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遵守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但师生互评机制在实际施行中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因教师掌握了考试的“大权”而被迫坐在教室里。一些教师因学生要对自己进行评教,怕“树敌过多”,而放宽课堂纪律,对学生上课睡觉、看视频、迟到等违规现象视若无睹。这种不完善的师生互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课堂冷漠现象。
四、课堂冷漠现象的应对策略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向身边优秀的同学看起。从最基本的不迟到、不逃课做起,培养自律意识,继而培养学习兴趣,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学校应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新生步入大学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新生的教育,通过开专题讲座、参加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其在大学中的奋斗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师生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制定更加灵活的考评标准,而不仅仅局限于师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互评。另外,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博学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主动性。
4.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等的监管,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破除“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有能力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使命。
总之,我们应重视大学生课堂冷漠这一问题,通过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一问题。并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高等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检验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崔艳宇.83.1%受访者大学期间有过逃课经历[N].中国青年报,2016-12-02(006).
[2]谭璇.高校“课堂冷漠”现象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10).
[3]路淑楠.大学生“课堂沉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3(9).
[4]邵士昌.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学生工作广角,2012(20).
[5]李亚男.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教育社會心理学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3).
[6]杨娟.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高教研究,2009(8).
[7]莫家聪.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1(30).
[8]梁丽娟,胡婷.大学课堂冷漠现象原因和对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