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超 郑洲
摘 要: 本文回顾了软件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发展概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相关研究,提出了实现后面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中课程建设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最后提出了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途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岗位技能 课程体系
一、专业发展概况
软件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和软件科学与技术专业相比较,软件技术专业的侧重点在开发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而对软件开发的理论要求没有那么高。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拥有庞大的就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我院来讲,软件技术专业在近两年或通过国际合作或作为学院二期二批改革工程,都开展了全面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软件技术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系的核心专业,自2014年起被学院确定为第二批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是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新型办学体制和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开放性的实训系统为主要内容,从而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较强的竞争力。2014年2月启动建设任务,先后完成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市场调研,有企业专家参加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各职业岗位的相关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教师通过归纳、分析各职业岗位的相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总结出软件技术工作的主要工作过程,在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及学生基本素质和拓展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前提下,以行动为导向,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的递进规律,重构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制订了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对2015级、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滚动修改,制订了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五门核心课程和一门专业平台课程的项目设计方案。
三、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一)依据岗位要求,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由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组成,通过对三个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得出,三个专业的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很多相同点,但核心岗位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时,需要根据专业群中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能力,构建共性能力模块即平台,构建与“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平台”是确保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特点。“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需求。该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目標,使专业群内的学生既有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发展。
Oracle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开发、网站管理、ERP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测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软件工程、网络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群拓展模块、计算机系统安装与维护、程序设计基础、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平面设计、数据库与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页设计等课程组成了基础平台课程,体育、外语、思政等课程组成了公共平台课程。
“平台”由公共平台课程和基础平台课程构成,第一个平台针对全院所有专业,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后一个平台为培养专业群内学生所必需的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图像图片制作、静态网页制作技术、编程基础、数据库应用等知识和技能,按IT信息技术行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模块”则是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设置的,每个“模块”都是由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若干岗位核心课程所组成的。每一个专业必须以最典型的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过程为参照标准、以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过程中所必需的、能够用的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为基础,是由各个专业的专业能力、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所构成的。专业拓展模块是为了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跟踪行业的最前沿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具有个性地设计自我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学生在修习完“平台”课程之后,能够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再按照不同专业的核心技能和就业需求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对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一般来说,每个专业应大致确定五六门岗位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所需的专门技能。
通过构建“平台+模块”形式的课程体系,专业群内的三个专业不再是相互平行的线性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可以彼此沟通与支撑,形成内在联系十分紧密的资源共享型专业群体,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学院的办学特色。
(二)创建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库
1.完善已建或在建的精品课程网站
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对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突出工学结合特色。在原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善《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完成在建的《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计算机网络技术》、《JAVA Web应用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2.构建专业群学习交流网络平台
建设共享型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搭建以互联网为载体,可提供B/S模式的服务平台、设计及创建资源和素材数据库,配备性能相对完善完备的服务器,以更好地提供FTP服务、BBS、电子邮件等服务;提供专业主题讨论区,形成教学互动,制作视频点播台,拓宽交流方式。提供IT行业发展动态、企业介绍等相关背景材料,以便学生动态地了解行业发展最新技术。
3.建立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结合已建的和在建的精品课程资源,建立专业群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单元习题、电子教案、演示文稿、课程教学案例、项目实训案例、教学视频、整体设计等资源。在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时,应该集中优秀的示范性教学案例、知识点素材、数字化媒体素材等不同的教学基本素材,作为能够不断扩充的开放式的教学支持系统。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开发规范、标准流程、管理规范等,开发和建设一批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性教学资源,以充分保证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我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以双元双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深化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并将综合素质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并建立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3]于万成,王桂莲.模拟工厂教学环境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薛叙明,曹红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开发机制研究”(编号B-b/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