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鹏飞
摘 要: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诱因使本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的品德操行教育工作不易展开,其成长教育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了保持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与教育实施的连续性,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应引起重视。虽然当今国内外在教育合作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三方合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三方合作教育存在的不足、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 品德操行 三方培养模式 具体路径
初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的教育工作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良好的品德操行培养工作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意志不坚定,判断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加大了品德操行培养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汇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采取共同培养的模式,对初中生进行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品德操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品德操行三方培养模式的问题
受教育者的品德操行培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品德操行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培养模式又叫作“三方合作教育”,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书籍将其称为“教育合力”。它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协调沟通,统一对学生的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提高教育活动实效[1]。
三方共同培养模式下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协作,共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共同朝教育目标前进的过程。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此模式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遇到了很多困难[2]。
(一)家庭教育力量薄弱。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归学校负责,自己只需要保证孩子的吃喝,至于教得好不好都是学校的责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实习期间,由于担任班主任,与家长接触比较多,一些家长表示:“孩子交到学校,老师你随便怎样我们做家长的都没有意见,孩子比较叛逆,我们说话他也不听,就麻烦老师多费心啦。”缺乏家庭教育与合作教育的意识,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最多关心孩子的成绩。这样,使共同培养模式中的家庭教育力量缺失,为合作教育增加了难度[3]。
(二)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到位。
我国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少,还没有形成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决策的意识,像家长志愿者、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决策的现象少见。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到位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点:
一方面是家长的态度与观念问题,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优等生的家长因担心孩子成绩下降会主动与班主任联系,询问学生近期的情况。中等生的家长有部分能比较积极主动,而后进生的家长可能对孩子抱的希望不大,因此很少与班主任主动联系,这样的现状导致家校之间很难沟通,使共同培养模式受阻。
另一方面,班主任的问题,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和谐。由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不仅要抓教务,还要抓班务,因此部分班主任没有足够的时间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家访,电话联系少之又少。班主任更多的是由精力相对旺盛的年轻教师担任,年轻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些新教师难以控制情绪,以致当面斥责家长,拉大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有的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而不能解决问题或者不能给家长满意的答复,导致家长对教师不信任。这些都是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到位的原因[4]。
(三)与社区合作少。
虽然现在的学校与社区会共同举办一些邀請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各种公益活动,比如:学校利用社区场地与公共设施举办一些亲子类的文体活动,社区会利用学校的操场或者图书馆进行公益的宣传,但是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有限,双方为彼此提供的资源还有限。
二、三方培养模式不和谐的成因
纵观目前我国初中生品德操行问题,三方培养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学校教育,家长、社会参与少。
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一些家长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教育的重担落在了学校身上。某些家长把学生交给老师,就不再过问,参与学生教育中;社会很少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责任都丢给了学校。
(二)关注教育理论,实践活动开展少。
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没有实行;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却不知道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
(三)重视智育开发,德育培养滞后。
一些家长只注重分数,忽视孩子的德育培养,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缺失,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注重孩子的德育培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面对这些影响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只有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论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活动锻炼学生,努力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三方共同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有优点,在初中生的品德操行培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放在教育上说,即任何一种单独的教育方式都不能凭一己之力,均衡地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就需要用三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操行教育。我国的家、校、社合作才刚起步,因此,更需要三方的沟通、交流与切磋。
(一)加强家庭教育,改进家长的合作教育观念。
面对家庭教育不足的现实困境,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改进大多数家长的合作教育观念,不能单纯认为教育就是学校与老师的事,要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方法,采用解答疑难、指导读书、树立榜样、游戏等方法,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都要兼顾的目的,三方共同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既好又快地发展,让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加强沟通,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目前,我国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还停留在沟通少且合作程度浅的状态。若想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就必须加强沟通,加宽沟通渠道,并且建立规范的家校合作制度,这样才能够达到双方期待的结果。我国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家长会、电话访谈、临时的家长会谈,这些都比较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美国在家校合作方面建立了家长与教师联合会,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方式也比较多,主要有:班级通讯、网络、学校开放日、教学参观日、家长学校、教师家长联谊会及家长手册[5]。
加强沟通,建立家校合作制度,需做到三个方面:举办家长会、创办家长学校和组织志愿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
(三)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社区合作一般指通过协调社区里各种社会组织,为家庭和学校提供各种资源,同时,学生、家长与学校能够为其生活的社区做贡献。
学校教育正在由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变,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越来越频繁。比如:学校在社区内进行家庭比赛,社区利用学校图书馆、操场等场地进行公益类的宣传等,都是三方合作教育的典型方式。这种合作有利于三方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为孩子铺就一条结结实实、平平坦坦的通往成功的道路。
初中生身体和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断的放学途中,就要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应该利用报纸、杂志、广播媒体等对初中生进行一些积极的教育与正面的引导,保证对初中生教育的连贯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6]。
雖然国外对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深入,但我国对此模式的研究才刚开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对此模式的研究一定会动力十足。总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广大学者的精心研究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得益于三方共同培养模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一个教育大国、教育强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文强,刘俊霞.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3.
[2]孙东.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立交桥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4).
[3]张文强,刘俊霞.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2.
[4]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德育与心理,2011(03).
[5]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社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4).
[6]张文倩,金博兰.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J].社会发展,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