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杰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研究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从就业指导的理念、内容、方式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比較 借鉴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方面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这个数据创了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客观上经济下行的影响给就业带来了压力。另外,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模式及大学生的就业思想状态也无形中给就业形势增添了问题。
一、就业指导的缘起
就业指导起源于美国,1908年最早是由波士顿大学的帕金森教授提出,1919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世界上第一节就业指导课,这标志着就业指导正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相对较晚,过程较为曲折,我国就业指导的序幕于1923年在清华大学拉开,以职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随后国内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统招统分,就业指导在一定程度被取消了,直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指导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业指导的特点
(一)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1.就业指导的地位和专业化程度高。
就业指导在美国的大部分高校中都处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一般都是由一名副校长直接负责。不仅如此,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资金来源也是比较丰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国就业指导的顺利发展和就业指导人才的积累。根据调查,美国的校内咨询师已经高达12万人,这些咨询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心理测试、能力评估和求职咨询等工作,一般都具有心理学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和高素质的特点。
2.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在大学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已成为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入学起,学校就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和课程。在校期间,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就业指导课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的变化、提高职业技能、增进职业认识。毕业后,学生仍可以回到学校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培训教育,据统计,美国有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导师和就业指导机构推荐就业单位的。
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发展相结合。
美国高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积极引入多种测量工具用于评估学生的自我定向、职业兴趣、工作观等。在美国就业指导中,常用的测试工具包括自我定向探索、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爱好量表、赛普尔工作观量表等,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同时,美国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务实、竞争、创新等意识,使学生理性地对待科技、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多样性,战胜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困难。
(二)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难题,已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一大障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给就业工作有效的借鉴。德国高校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合理分类、促进就业的理念”①。
1.加强技能式指导,开展个性化培训。
德国政府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发动机”,德国高校每年都为毕业大学生举办培训活动,邀请企业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主管等进校为学生授课,讲授各种技术,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技术与市场保持同步,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开展个性化培训,大大提高大学生的技能,缩短大学生的工作适应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学校的发展及当地企业的进步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使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实现了“三赢”。
2.就业服务体系全民参与。
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是德国就业指导所体现的一个优点,在此基础上,德国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德国,为了使大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优点,德国政府设有专门的大学服务组,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就业单位及招聘的具体要求,当然也会安排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就业指导私人咨询所则为毕业生开展职业方向测评服务,测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气质等”②。企业负责承担大学生的实习和培训。学校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操守和规范,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人生规划。
(三)日本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与欧美国家不同,日本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开展的,就业市场管理严格,整个就业市场都在行业规则进行运作,其中负责大学生就业管理的部门是厚生劳动省。
1.就业服务信息化。
日本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国家,日本的公司在网上都有自己的主页,公司的招聘都在网上公布,求职者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寄交报名申请即可。另外,日本的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就业信息数据库及企业基本状况数据库,这为高校毕业生毕业求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日本还应用计算机辅导就业系统在网上开展就业指导,通过人机对话,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倾向、职业偏好调查,使职业指导更为科学、便捷。毕业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资源信息公司进行详细的公司资源信息的了解,提高被公司录取的概率。
2.企业积极参与就业指导。
雇佣关系是日本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雇佣关系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是企业在招聘内部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的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强雇佣关系的稳定性,日本企业开始采取与当地高校合作的方式,向高校提供企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加强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提升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除此之外,企业还会为高校举办的一些就业体验活动提供支持,加强与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二者之间雇佣信息的统一。
三、一些国外经验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发
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经过近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缺陷。在就业理念上,我国就业指導的目的性很强,比较注重实用性,希望通过对就业技能的学习达到就业的目的,缺少长期的规划。在就业指导内容上,我国就业指导以政策宣传和程序教学为主,就业政策和相关程序是每个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环节。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上,主要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讲座、个体和团体咨询、发布职位信息等被动的方式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求职者的主动性并不强。另外,就业指导队伍主要是高校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就业发展环境,必须探索建立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树立发展式职业指导理念,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就业指导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影响因素,积极的就业理念能够推动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改变以往就业指导就是一次性就业安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和工作中充分展示自我,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在创业中实现价值。深刻认识到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甚至涉及高中阶段和工作阶段。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的特点,每个阶段开展有侧重的就业指导。
(二)就业指导全员参与,增加社会力量和企业的投入。
就业是关乎整个社会民生发展的大问题,它需要整合整个社会上的资源加以解决,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的配合才能实施。发挥社会组织、劳动中介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把高校就业指导的部分职能下放到市场。开展校企合作,改革课程设置,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贴市场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更要结合地方需求办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班,增进就业指导工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地缘、业缘、生缘的作用,推荐毕业生积极就业。企业要经常性地走进高校,为毕业生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和锻炼的机会。
(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大学生就业指导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先进的手段设备,学校、学院领导要从教育经费中划拨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和就业服务。要从数量上配足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改变过去就业指导队伍主要由政工管理干部(辅导员)兼职和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状况。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掌握一些管理学、人力资源、社会学的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正确解读相应的量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制度设计,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长期甚至终身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一支职业化的工作队伍。
(四)打造就业指导工作新平台,实现雇佣双方的信息交换。
在以往的就业信息传递过程中,网站和报纸充当着主要角色,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显然是不够的,要积极打造微信、手机APP等就业指导工作平台,增强平台的互动性,实现实时交互。要建立学校乃至全国的企业数据库、毕业生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更新。要积极开发就业指导网络课程,让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就业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等领取的发展,关乎祖国的未来。就业是关乎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稳定提升。就业指导人员要积极学习,互相借鉴,更好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成为就业指导领域的专家。
注释:
①②王保义.中欧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64-67.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2(5):103-104.
[2]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1):36-39.
[3]王保义.中欧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64-67.
[4]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07-109.
[5]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1-83.
[6]刘慎军.中美高校大学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4(3):109-110.
[7]孙英浩.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校研究,2004(11):7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批准号:2017SJBFDY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