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摘 要: 习作策略是习作主体在特定的表达空间里为了实现习作目标而积极主动地采取的方法技巧及调节控制。既可以是内隐的思维,又可以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小学生习作策略划分为方法技巧及调控层面的习作策略。习作策略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关键词: 小学生习作策略 习作策略类型 习作策略培养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著作《大趋势》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儿童中心论”教育思潮的影响,欧美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应的写作教学逐步从关注写作结果转化为关注写作过程,将写作看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习作中的主动学习者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信息加工者、积极的创生者和高效的综合者。这就要求学习者根据具体的习作任务和目标采用不同的习作策略,这正是目前小学生缺乏的知识与能力。习作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可以帮助习作者更好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监控习作过程,从而提高习作质量和能力。需要明确的是习作策略不等同于写作方法,它高于写作方法,包含写作方法及选择和调控。它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具有学习策略的本质特点。
一、小学生习作策略的内涵
(一)习作
对于习作的概念,学界至今未达成统一,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习作的概念。现代信息论和系统论认为习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五个环节;社会学认为习作是一种以文字符号为媒介的社会活动,活动的过程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活动的目的是改变某些社会现象。现代汉语言文学认为习作是运用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本文所要探讨的习作是语文课程意义的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够明确具体、流畅自然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并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习作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性
习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习作是为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高习作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习作是交流与传承文化、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社会舆论的一种手段。
2.创新性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运用思维操作技术和书面语言符号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创造的行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创生。
3.综合性
习作是一个涉及思维操作技术、语言符号、思想情感、习作策略、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复杂过程。这对习作者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都提出了要求。
4.实践性
习作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需要而产生的实践活动。
(二)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自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和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但是对于学习策略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和步骤。琼斯、艾米伦和凯蒂姆斯认为,“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或思维步骤”[1];另一种观点主张内隐说和外显说。刘电芝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2]。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提出了看法,可以看出他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策略的本质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调控的结合体;学习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
(三)习作策略
1.内涵
小学语文新课标将3年级—6年级的写作活动称为习作,但是回顾整理前人的研究发现研究者并未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细分写作活动的不同名称,如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等。因此,在回顾总结前人研究文献时,使用“写作”一词。本文则使用更加具体的“习作”一词。
关于习作策略的概念我国学界的定义不一,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写作策略是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选择素材、谋篇、撰写草稿、修改、评估作品所采取的有目的的思维和行动。”[3]
“作文策略就是作文方法的使用或活動方式。包括制订作文计划,安排作文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对自己的作文及作文过程进行评价,借助评价提供的信息对偏离作文目标的活动进行调控,以及在作文中随时进行自我监控等。”[4]
根据对文献的分析总结,发现习作策略是习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习作策略的定义要兼顾心理认知层面和操作技能层面、兼顾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度。笔者认为习作策略是习作主体在特定的表达空间(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里为了实现习作目标而积极主动地采取的方法技巧其调节控制。它既可以是内隐的思维,又可以是外显的程序步骤。习作策略贯穿整个习作过程,不同习作阶段采用的策略不相同。方法技巧层面的习作策略主要依靠教师的示范、指导练习习得;对写作方法的调节控制主要依靠习作主体的认知、情感和思维发展水平。
2.特点
习作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1)内隐性和外显性
习作策略具有内隐性和外显性的特点,对内是习作时的思维活动和规则系统,对外是习作时对方法技巧的选择和使用。它不仅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包括主体对习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调控。
(2)全局性
习作策略是习作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的方法技巧及调节控制,是对习作过程的整体布局和构想。始终贯穿习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只是每个阶段采用的习作策略不同。
(3)对策性
习作策略的种类繁多,而且在不同的习作阶段使用的习作策略有所不同。习作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不同的习作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有效的习作策略。
(4)监控性
监控性表现为习作者在元认知策略的参与下对整个习作过程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这种监控性在方法技巧调控层面可以提高习作效率和质量,激发习作动机,保持习作注意力,调配各种资源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习作任务。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的类型
对具体的习作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心理学、写作心理学和优秀习作课例和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從不同研究视角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习作策略,指出习作不同阶段使用的习作策略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小学生习作策略分门别类。
(一)方法技能调控层面的习作策略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整个习作过程中,习作者会使用自我调控机制调节和监控整个习作活动。这种自我调控机制就是习作者管理习作过程中认知行为的方法,即方法技能调控层面的习作策略。具体有:
1.习作元认知策略
习作元认知策略是对习作策略的认识,对习作主体认知行为的管理方式,即习作主体对整个习作过程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习作元认知策略包括习作计划策略、习作自我监控策略、习作调节策略、习作行为元认知策略。习作计划策略是指在习作开始以前确定目标、搭建框架、选择素材、预计结果;习作自我监控策略是指在习作过程中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提问、自我评价;习作调节策略指在复查习作成果时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思路和方法;习作行为元认知策略是指对习作过程中行为操作的灵活把控。
2.习作资源管理策略
习作资源管理策略是习作主体对习作时间的安排、习作环境的管理及习作过程中人际关系调适的策略。
习作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习作时间管理策略、习作环境管理策略和习作求助策略。习作时间管理策略指习作主体对习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计划、分配和调节;习作环境管理策略是指对习作场所、周围环境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习作求助策略指在习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家长或网络寻求支持帮助。
3.习作情感策略
习作情感策略是习作者在习作过程中激发习作动机、培养习作兴趣、保持注意力、调控情绪方面的策略。
习作情感策略包括习作动机策略、习作注意策略和习作努力策略。习作动机策略指习作者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主动习作的心向;习作注意策略指习作者在习作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习作任务上的方法;习作努力策略指习作者用意志和行动克服习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坚持完成习作任务。
(二)方法技巧层面的习作策略
习作是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反映客观事物、表情达意的活动。习作策略具有外显性的特点,由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组成,即方法技巧层面的习作策略。学生对这个层面的习作策略掌握和运用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1.审题策略
审题策略是指在习作开始前认真分析题目,仔细解读习作要求,分析透彻之后再围绕主题开始习作。
2.长时记忆搜索策略
在长时记忆中系统地回忆、确认、提取与习作主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诉诸文字,以便后面习作活动能顺利进行。
3.提纲策略
提纲策略指制定简单的蓝图,呈现接下来的习作思路。提纲策略有书面提纲和心理提纲两种形式。既可以是书面提纲,又可以在心里构思。提纲策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作策略,它可以帮助习作者思路清晰地、高效率地完成习作任务。
4.阅读积累策略
张志公曾说:“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教育任务。”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和前提。
阅读积累策略包括文库策略、变文练写策略、定向联想策略、写随笔策略。文库策略是指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收集素材或范文,并将其归纳整理,建立文字数据库;变文练写策略指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变式练习,比如续写、改写等拓宽习作思路和视野;定向联想策略指根据具体的习作任务进行发散式思维,尽可能多地想到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写随笔策略指随时将好的句子、好的想法写下来。
5.草稿策略
草稿策略是指在正式誊写作文之前习作主体的初稿。它不用考虑书写规范、不会的字词、标点符号等,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行文上,保证习作思路的流畅。需要注意的是,草稿完成后要通过查阅字典、寻求他人帮助等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草稿策略是一种常见的习作策略,尤其是在低年级。由于习作经验和字词积累的缺乏,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不能一气呵成,需要打草稿。
6.口述策略
口述策略指通过口头语言将所要写或修改的内容表述出来。听说更接近人的本能,但是习作却不是。通过主体擅长的“说”,可以适当帮助习作者捋清习作思路,说的过程也是一种间接地整理思路的过程,有助于下一步习作或修改。
7.背诵效仿策略
背诵效仿策略是指通过背诵优秀范文、模仿他人的行文风格和构思框架提高习作水平和质量。尽管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但是任何创造都是始于模仿,始于对他人经验的学习。背诵效仿策略尤其适合低年级小学生。
8.重读策略
重读策略是指习作完成之后,通读作品。检查是否与开始的习作目标、习作主题相吻合,检查框架是否完整合理,检查行文风格是否符合读者的需要。
9.修改完善策略
修改完善策略指重读作文后列出一个修改清单即修改核对表,根据修改清单逐一修改、完善相关内容,比如错别字、标点符号、关联词等的纠正。修改完善策略包括内容完善策略、框架完善策略、修辞完善策略。
10.读者意识策略
我国课程标准中关于读者意识策略的表述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读者意识策略是指习作者在习作开始前要清楚自己的习作目的、读者的基本情况,再根据习作目的和读者的水平、喜好选取相关素材和表达方式。
11.头脑风暴策略
头脑风暴法的首倡者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的奥斯本,是一种集体训练法。头脑风暴策略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每个成员自由发言,不评判对错;另一种是一个人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展开发散思维,将任何與主题有关的内容都列出来。这两种方法所得的信息资料都作为下一步的习作素材。
三、小学生习作策略培养
美国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认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的本能体现。每个儿童都有涂画的经历,因此每个人都有习作的潜能。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习作水平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化。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个体能用语言文字符号交流信息、传承文化、表情达意,这种能力应该在学校养成。小学生处于学习积累习作策略的阶段,这种积累主要依靠教师有意识地教授与引导。
目前对写作阶段划分最具影响力的是Flower和Hayes提出的“构思——转译——修改”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可以将小学生习作策略的培养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示范、练习、指导和迁移。
(一)示范
示范教学法适用于方法技能的学习初期,教师通过语言解释、操作演练、出声思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要学习的习作策略。巴普洛夫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是其认识世界、习得方法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要详细地讲解每个习作策略的概念知识和使用范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种习作策略及如何使用才能提高习作水平。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较经典的案例进行示范。鲁迅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习作离不开模仿,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吕叔湘先生说:“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得的,也模仿四周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并分析优秀范文,分析范文中的写作手法、框架结构、遣词造句等。
(二)练习
叶圣陶先生说:“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由此可见,自主练习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通过独立运用教师示范讲解的习作策略,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习作。习作完成后同教师和同学交流,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建议,再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
(三)指导
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主要途径是分析与评价学生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文章的构架、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师要从更深层面了解学生对习作策略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可以通过习作课堂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积极地给予支持。
指导可以发生在同伴间,主要途径是同伴作文互评。
(四)迁移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形成的影响。在习作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之前学习相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迁移。比如,引导学生将习得的习作策略运用到相似主题的习作中。
总之,习作策略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培养途径很多,不仅仅局限在习作课堂上。不同的习作阶段需要不同的习作策略,灵活运用习作策略有助于提高习作者的习作质量和能力。
参考文献:
[1]Dansereau DF.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Segal JW,Chipman SF&Glaser; eds. Thinking and Learning Skills: Relating Instruction to Research[J]. Hillsdale NJ Erlbaum,1985:210,272,218-224,251-252,272,317-329.
[2]刘电芝.学习策略(一)[J].学科教育,1997(1).
[3]董野.文章写作策略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28.
[4]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
[5]李陶坤.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策略的应用特点及干预[D].郑州:河南大学,2010.
[6]王立娟.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7]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8]李红花.小学生写作策略运用的特点及其与作文成绩的相关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