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思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从外治内”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医药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期,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与我们一起聊聊他是如何将“小艾灸”发挥出“大作为”的。
初遇吴焕淦教授,他身着西装,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颇有绅士风度,即使是在百忙之中也事必躬亲。吴教授笑容可掬,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
耳濡目染,情系针灸
说起是如何与中医针灸结缘的,吴焕淦教授侃侃而谈。吴焕淦出生于浙江仙居田市区白塔镇,当时的区医院和白塔镇卫生所(现合并为白塔中心医院)距吴焕淦家仅几百米路,卫生所有一位老中医,长于中医内科、眼科等。其孙子与吴焕淦是小学同学,两人常常结伴去老中医处,故吴焕淦有幸亲眼看到许多患者的病痛在老中医的治疗下很快就解除了。为患者解除痛苦,给患者带来快乐!从小耳濡目染中医治病之神奇,使吴焕淦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吴焕淦教授在浙江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吴焕淦教授收集并汇总了大量体检数据,发现很多人患有结肠炎,便萌生了“采用艾灸治疗结肠炎”的想法。之后吴焕淦教授来回奔走于浙江中医学院门诊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第117医院三家医院治疗患者,对照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艾灸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等效果显著。在解放军第117医院收集病例期间,吴焕淦教授运用隔附子饼灸法改善了一位久治不愈的患者的腹泻症状,因此越来越多的结肠炎患者慕名前来求治。在该领域,吴焕淦教授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经验,为之后创立“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治疗肠腑病症的学术观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焕淦教授与中医针灸的不解之缘也由此缔结。
小艾灸,大作为
“艾灸疗法十分丰富”,吴焕淦教授讲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艾灸疗法主要有温和灸、隔药饼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麦粒灸、化脓灸等,适用于虚、寒、痰、瘀等证。临床上灸法的运用日益增多,广泛应用于运动、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等多个系统,以及妇科、男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种病症。目前已对艾灸优势病种如溃疡性结肠炎、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开展了系列研究,总结了临床诊疗规律,并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在后续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了灸法优势病种的研究,建立了灸法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与标准,构建了灸法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平台,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灸法疗效评价体系。”
难治性肠腑病症 溃疡性结肠炎是典型的难治性肠腑病症之一。吴焕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基于所学的中医知识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开展了“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应用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显著提高了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此后吴焕淦教授又由点及面,将研究拓展到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其他难治性肠腑病症,形成了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3项中医特色技术,在“中医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疗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肠腑病症成为了中医针灸的优势病种。
膝骨性关节炎 艾灸对于膝骨性关节炎也颇有疗效。“艾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已被列为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上海18个区县广泛推广。研究证实,在缓解疼痛方面,针灸取得了与西药西乐葆(一种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的镇痛药物)相当的镇痛作用,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方面,针灸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3.5%。
帕金森病 谈及帕金森病,吴教授介绍道:“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通过辨证选穴,采用大肠俞、中膂俞、会阳等穴位,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夜尿、疼痛等非运动症状有确切的疗效。接下来,我们课题组也将会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艾灸、针刺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作用机制。”
如今艾灸逐渐普及,很多人都用其来养生。吴焕淦教授特此强调:“艾灸疗法虽好,但需把握适应证。艾灸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盲目施灸。同时有一些禁忌,患者也需要多加注意,如空腹或者过饱、极度疲劳时皆不宜进行艾灸,施灸之前均需充分了解。”
开拓进取,勇攀高峰
吴焕淦教授致力于中医针灸领域的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历经30余年的临床探索与实践,硕果累累。作为首席科学家,吴焕淦教授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年验收优秀,获得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该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促进了中医针灸的理论创新。
吴焕淦教授领衔的第二个“973计划”项目于2015年启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等12个单位共同参与研究,用交叉学科手段来研究“艾灸的热、光如何在机体发挥作用”,基于临床阐释灸法的作用机理。
从医30余载,吴焕淦教授造福众多患者。作为首席教授,他活跃在针灸科研的舞台上,他满腔热情、锐意进取,怀着对中医国粹的执着信念,为中医针灸、海派针灸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出谋划策!
吴焕淦,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两届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重點(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组织者与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主任、针灸免疫三级实验室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以及上海市科委、教委、卫计委资助的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在Pain,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Gastroenterology(增刊),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第十五届银蛇奖特别荣誉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