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伟
(武警学院 消防指挥系,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几年,随着实战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消防专业特点,我院设立了专门的技能周,组织学生参加消防专业相关技能竞赛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比赛的形式,培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自信心;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教学训练成果,提高消防技能训练水平;推进实战化训练进程,从而打造“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教学训练新模式。
在消防技能竞赛中,着重考查学生对技能的应用和对竞赛的适应能力。依据竞赛要求,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学主体由“教师为中心”转换为“学生为中心”;训练模式由“以课上训练为主”转换为“课下自主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比赛项目,以“比赛项目为核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主地进行各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形成模块化的知识架构[1]。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入和技能的提高,要求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推动探究式教学和混合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竞赛的实施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使消防技能训练更具有人性化特点。
在竞赛准备阶段,学生要进行专项针对性的训练,在学生能够做到安全训练、基本达到锻炼目的的前提下,教师一般不打乱学生的训练计划和节奏。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需要学生独立或者团队合作完成,要想赢得比赛,就得挖掘自身潜力,开动脑筋,从业务水平、专业知识和训练计划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系。
结合消防专业技能比武的特点,从实战角度出发,积极提高校园训练文化建设水平。针对学生勇争第一、不甘人后的心理,要做好比赛的准备工作,培养大家积极训练、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设立比武标兵、比武先进个人等奖励内容,同时设立单项成绩记录榜单,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措施,提升学生的兴趣。为更好地提升竞赛的参与度和促进训练的整体性,创新设置赛前抽签决定参赛人员的规则,激发全员参与热情。搞好宣传工作,树立先进训练典型,培养官兵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争当先锋的精神,在训练中锤炼意志,在比武中锻造本事。把校园训练文化做成一个品牌,提升训练质量。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防专业技能竞赛体系
依据比赛训练法的特点,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预先制定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提升学生不断进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性比赛、模拟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的形式,与正式比赛共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赛体系[2]。
2.开创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新局面
遵循“以赛带练”的规律,通过比赛的手段引领训练、激发自主训练热情,在训练过程中检验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训练方法,开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定训练计划和自我监控的良性循环新局面。
3.建立消防实训课程教学新模式。
“以赛代练”作为比赛训练法的最高层次,其比赛目标的设定具有与系统训练相匹配、目的明确、层次较高的比赛活动特征,对消防专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进行多变性设计,依托灭火实战需要,不断增设突发事故处置类型,加大比赛强度,在竞赛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比赛更加接近实战状态。同时,教学中也可以移植比赛课目,运用探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建立消防实训课程教学新模式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明确消防指挥系、消防工程系的全部学生,政工系和研究生部的消防相关专业学生为参赛对象。不同专业的学生,消防实训课的比重不相同,所学实训课目内容也不尽相同,将教学计划与竞赛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此建立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全程参与”的竞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普遍类项目,或采用多个项目组合方式,形成竞赛的基本内容。竞赛项目一般分为个人基础知识类、个人技能类、班组技能类和班组战术类,如图1所示。
图1 竞赛项目分类示意图
科学、系统、规范的学科竞赛体系的建立,需要不同层次的竞赛组合形成。首先必须依托相应的学科基础和专业技能条件,充分考虑各类专业竞赛项目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的基础上,有效地建立起满足一定学科专业特色、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借鉴比赛训练法的特点,形成模拟性比赛、检查性比赛、考核性比赛等教学比赛层次。依托学生的特点,形成队内比赛、年级组比赛、学科专业比赛等分项赛事,丰富业余训练生活,为正式比赛的高质量、高规格奠定基础,如图2所示。根据不同比赛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比赛目标的设定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多层次的显著特点,可以灵活地贯穿于各个学期的训练计划中。
图2 竞赛层次架构图
依托专业教研室,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和比赛管理团队。师资团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实战,对比赛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比赛细则,并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比赛管理团队应做好比赛预案,包括场地划分、人员调配和裁判等多方面工作。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进行日常的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之外,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论文和就业前的压力让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失去了日常训练的热情,身体机能也随之下降。
1.缺乏训练场地和器材
学院的训练场地有限,除满足正常上课需求以外,可以进行训练的时间已经很少。加之大部分器材为统一管理,学生课余时间无法使用专业器材进行技能训练,只能开展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
2.教学班级授课制,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
长期以来,消防技能实训课教学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本身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查到评价,很难顾及优、良、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了,中等学生难提高[3]。教学的内部平衡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训练兴趣,学生仅仅满足于考核通过即可,间接影响了教学训练效果。
3.训练计划缺乏长效机制
科学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必须要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总体可以分为长期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以及周训练计划。每个训练计划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对专业技能训练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大学四年,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存在计划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突击性明显、随意性大等现象,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训练分级目标很难实现,直接影响了训练的积极性,造成训练效果不理想,这也是目前影响和制约竞赛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4.缺少训练监控
有效的训练监控是保障科学训练的重要工具。目前,在训练领域中的科学监控主要从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三个方面进行[4]。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训练监控无论是硬件和软件,基本空白,主要还是依靠经验,缺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法实施训练,限制了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训练缺乏科学的指导,训练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花的时间不少,强度和量都很大,但训练的效率却很低,“科学组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忽视对实训者和训练骨干的培养。学生没有设立专业训练理论课程,对基础理论和训练知识掌握的不够,对图书馆的应用也不够充分,不能够在训练原则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导致训练的效率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专业技能训练价值观。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效的技能训练是满足第一任职需要,提升消防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这就促使学生端正技能训练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依据科学训练的原则,遵循训练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救援需要。其次,制定激励机制。例如,邀请各消防总队战训部门人员参与竞赛观摩,发挥训练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参训人员的训练热情[5]。第三,从实战需要角度出发,积极构建校园训练文化建设。创造训练氛围,构建科学训练体系,为学生训练搭建更好的平台。
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多部门协调沟通,对教学场地和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改造一些废旧的训练资源,融合实战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多功能的训练基地。各部系通力合作,建立专业的体能测试和训练实验室,为学生建立体能健康档案,实现学生在校生活的健康追踪,更好的掌控自我训练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1.实行差异化分班教学
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训练水平。分层递进教学,从端正教学观、学生价值观入手,立足于学生水平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培养和利用,探讨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借助消防专业技能竞赛,对消防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分层,主要包括年级分层、学生班级内部的差异分层、不同专业学生的分层等体系。让所有的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团队。另外,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建立互帮互助小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源的学员队互帮互助,各自发挥自身优势,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建立层次分明的教学辅导模式,并逐步引入到选修课和必修课,充实消防技能课的师资配比问题,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例如消防专业学生一般包括部队成长考生和普通高中生,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布到各学员队,可以借助部队考生的专业技能优势,持续帮扶普本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基础。
2.以消防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的种类和课时
消防专业技能竞赛中,凸显出部分学生的体能和专业技能素质不高,与毕业后第一任职需要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根据消防基层部队需要和消防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共同制定出专业技能课开设计划。专业技能课尽量每一学年都安排,也可以多种形式分散进行。针对消防实训课程的特点,建立专题教学模式,增加专业技能课的种类和课时,课时的增加应进一步加强课上教学服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之路,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项目规律,训练手段安排才会更加科学。
3.以消防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推进混合型教学模式
通过第二课堂和讲座,对各队的训练尖兵和骨干进行培训,加强“小教员”制度的建设,为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供辅助师资。利用学校的优势,将基层部队、国外团体、社会机构和学校各专业的优质资源整合形成消防专业技能训练师资联盟。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鼓励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在科研、设备、信息、师资及训练团队经验等方面相互开放、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兄弟院校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益,不仅是学校消防专业技能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消防队战斗力的必然趋势。同时,利用MOOC教育平台,可以把国外优质的视频资源、消防队的实战案例和相关院校的科学训练课程进行引入和整合,建立学校消防专业技能课程和MOOC网上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料数据库,拓宽学习路径。强大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数据资料,构建多渠道,立体式教学模式,都有助于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借鉴课余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建立专业技能训练俱乐部。例如,可以依据消防技能训练模块划分,也可以以竞赛项目划分,或针对实战案例进行组合,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把兴趣相同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交流,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系统的课余训练课程。同时,可以组织课外群体竞赛活动和校园专业技能训练文化活动以及充当与部队交流的载体。课余训练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必将成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现、延伸和补充,是学校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技能周组织团队比赛的任务,进一步促进训练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