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斐 申 思 盖小荣 赵玉芳 骆 宏
【提 要】 目的 了解某院门诊量变动趋势及规律,以期为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对2011-2015年门诊量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该院2012年门诊量稍有下降,其余各年门诊量均呈逐年上涨趋势,并且一年中门诊量变化随季节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每年12月份为高峰期,2月份为低谷期;季节指数以第三季度最高(107.1%),第一季度最低(87.2%)。结论 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用于门诊量的预测,医院应根据门诊量变化规律合理安排门诊人力资源及调配医疗物资,提升现代医院门诊综合服务能力及效率。
医院门诊量是医疗卫生质量中极为重要的医疗指标,是医院规模、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及医院声誉等方面的整体体现。该大型综合医院作为全国疑难重症指导中心,行业翘楚,来院就诊患者量大,日均门诊量突破17000人次,庞大的门诊量给门诊管理、患者服务、医疗耗材等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如何能科学预测不同时段患者流量,了解患者的就医习惯显得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季节指数法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季节变动情况的季节指数,并据此修正没有考虑季节影响的预测值,以更好地进行预测[1]。因此,本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季节指数法,旨在发现该院门诊量的变化规律,为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等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011-2016年医院门诊量由信息处统计室提供,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采用excel、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利用环比、定基比、移动平均季节指数等方法对该院2011-2015年门诊量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
型,再利用2016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将2017年各季度的时间序列值代入模型,计算出2017年各季度的趋势值及季节指数调整后预测值。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是以一年4个季度的季节指数的大小来反映门诊患者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2],其具体计算方法:首先计算长期趋势值T,将各年门诊诊疗人次Y按季移动平均,即对四项移动平均的二次移动,以剔出时间序列中季节变动与不规则变动,然后将实际值Y除以T,得出剔除趋势影响后的季节变动的数值SI=Y/T,将SI按时间顺序排列,将几年同季SI加总,求出各季度平均数Si,然后将4 季度平均数加总,求出总的平均数S,最后计算季度季节指数S季=Si/S。季节指数偏离其平均水平(100%)的程度越大,则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季节波动越大[3]。
除2012年门诊量稍有下降,其余几年门诊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门诊诊疗人次比2011年累计增加750396人次,增长36.63%,年平均增长速度9.16%,详见表1 。
表1 2011-2015年门诊量变化情况
该院2011-2015 年全年门诊量随月份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一年中2月份是门诊量的最低谷期,3月季节指数迅速攀升,7、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下降,10月到低谷, 11、12 月又逐渐回升。详见图1。
根据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出该院2011年-2015年各季度门诊量的季节指数。详见表2。
表2 门诊诊疗人次4 季移动平均计算结果
*:4 项移动平均数指门诊人次4 项移动平均数;- 指无数据。
图1 2011-2015年门诊量月变化情况
(1)门诊量季节指数调整值
对表2的季度季节指数进行调整,校正系数=400%/400.8%=0.998,第1季度季节指数调整为87.4%×0.998=87.2%,同理计算出第2季度、3季度、4季度的季度指数调整值,详见表3。
(2)采用直线趋势季节预测法进行预测
根据表2数据,得出门诊量的趋势变动方程:Y=445698+14034.91t。利用2016年的门诊量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可见2016年季度门诊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1.1%~7.6%,平均相对误差为4.9%。2017年四个季度门诊量预测值分别为868312、1047381、1103778、1072955,详见表4。
表3 门诊人数季节指数调整值(%)
表4 2016年各季度门诊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表
自2010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推出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以来,该院连续7年位列榜首,其突出的专科声誉、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及先进的设备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信任,成为广大患者国内就医的权威医院。随着各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及结构的普及完善,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及意识的加强,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无法诊治的疑难重症患者以及其他为寻求进一步诊治的患者积极前往该院进行诊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该院门诊量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该院门诊患者中60%来自外地。另外,政策也是影响该院门诊量的因素之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显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4-5];且“全面二孩”政策出台,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在未来4~5 年间大幅增加[6]。此外,该院门诊量持续增长也离不开其在门诊变革管理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近几年来,该院进行门诊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逐步分期实现线上挂号、候诊查询、医师出诊信息查询、缴费、院内导航等各项手机APP功能,让全国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便捷地完成预约挂号。该院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自助机,其挂号、建卡、医保换号、打印检验报告单查询及缴费等各项功能使用率高达80%,线上及线下功能的无缝连接拓宽了门诊服务渠道,延伸了门诊服务能力。另外,该院在预约诊疗、出诊管理、流程优化、洁静管理及门诊服务等方面均持续改进,2011-2015年患者对门诊整体满意度高达97.8%~98.4%,吸引了全国患者前往就医。
全年中第一季度门诊量最少,季节指数显著低于100%(87.2%),3月门诊量较高,但2月门诊量处于全年最低谷,原因可能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多处于2月份。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不愿在节日就医以期盼新年的大吉大利,因此第一季度为百姓就医淡季,尤其2月最为突出。随着气温回升,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开始活跃,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这与我院门诊病种分析结果相一致,因此第二季度门诊量较第一季度有大幅增长,季节指数(103.4%)明显增高[7]。第三季度门诊量为一年最大值,季节指数(107.1%)最高,原因可能为:其一,该季度为中暑、消化系统疾病、溺水、心脑血管病等危急重症的高发季节;其二,该季度无国家法定节日,工作日最多,季度门诊量最高;其三,7月、8 月适逢暑期,暑假的到来给那些平时由于学业而无法前往医院就医治疗的学生带来了契机。第三季度门诊患者中外地学生患者所占比例大幅提升,由第二季度的18%提高到27%,可见暑期学生就医人数的增加是原因之一。9、10月份进入秋收季节,人们工作繁忙会推迟就医,且又逢国庆、中秋长假,会造成工作日的缩短,导致10月份门诊量处于较低水平。第四季度门诊季节指数(102.3%)较上季度(107.1%)有明显下降,11月、12月平均门诊量处于全年较高水平,分析原因为这两个月属于季节交替时节,气温变化较大,呼吸系统疾病及老年系统疾病发病率升高,且这两个月为农闲时期,外地农民患者增多也是导致这两个月门诊量增多的原因之一[8],但由于受到10 月门诊量锐减的影响,第四季度门诊量仍较低。该院门诊量变化趋势与赵萌萌[8-9]]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门诊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传统节日、假期、农业生产忙闲及风俗等的综合影响,与疾病的发病规律及人们就医行为习惯相符合。
本研究采用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对医院门诊量进行测定。对比2016年预测门诊量与实际门诊量数据,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预测门诊量的误差为1.1%~7.6%,平均误差为4.9%,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预测门诊量的变化规律。有研究指出,移动平均季节指数利用移动平均法分解时间序列,不仅能反映长期趋势变动,还能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随机变动带来的影响,对因季节变动因素而受影响的数据用此方法进行分析,方法简便可行,效果较好[10-11]。建议今后采用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对门诊量进行预测,可以为医院门诊管理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该院门诊量呈逐年增长,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因此,为满足该院门诊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门诊服务效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者应正确认识门诊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管理医疗护理工作以适应季节的变化,根据就诊人数动态安排出诊医师及导医、收费及药房等窗口服务人员,合理调配诊室数,加强导诊与宣传,注重门诊流程的优化,改善就医环境,在挂号、缴费、查询、分时段就诊等就医全流程强化医院信息建设,缩短患者就医时间,维持良好的门诊秩序,在合理高效利用医疗资源的同时,亦能节约医院成本,为创建节约型大型综合医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