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近年来,苏州市姑苏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文化自信大旗,做实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加快建设文化大区和文化强区,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发活力,积极推动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
坚守文化自信之魂
姑苏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展示区和传承者,是苏州当之无愧的文化之“核”。可以说,文化是姑苏区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优势所在,文化自信更是姑苏区发展的信心底气和力量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姑苏发展根基。保存城市记忆,保护历史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脉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姑苏区能以“人间天堂”的美誉闻名遐迩、世代相传,归根结底源于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姑苏区崇文重教的思想、亲商亲民的理念和包容开放的精神等文化特质,得到了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兴盛注入了巨大活力,为姑苏区在苏州市“一核四城”中“核”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释放姑苏发展魅力。姑苏区近年来在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姑苏古城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和关注,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走强,文化魅力和感召力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客商到姑苏区投资兴业,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到姑苏区落户扎根,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坚定文化自信,凸显姑苏发展优势。文化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进入新时代,姑苏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更加深信不疑,致力于当好坚定文化自信的引领者和践行者,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塑造多元融合的文化业态为方向,打造符合市场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本固方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对姑苏区而言,要实现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厚植文化自信之根,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制度保障。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2015-2020)》的基础上,姑苏区根据全区文化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完善了文化服务“三三三”下基层服务、“群文创作辅导中心”、群众文化艺术团队申报考核管理、“街道特色文化申报”和“一街一品申报”等制度;下发了《姑苏区加快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中心的基本配置和指导目录;出台了《2016-2020年姑苏区、保护区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纲要》《姑苏区文化繁荣兴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和《姑苏区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着力打造具有姑苏标识的文化名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苏州新一轮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
完善文化设施。利用部分街道(社区)新(改扩)建契机,加大对各综合文体服务中心布局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7年,新(改扩)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相继投入2495多萬元,推荐上报36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参加江苏省标准化建设达标检查。实施建设世界遗产名城专项行动计划,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增加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推动“博物馆城”建设,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牢精品创作。把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江苏省“莲花杯”社会舞蹈大赛、苏州市第二届“繁星奖”等展演契机,积极动员专业骨干和文艺团队开展文艺作品创作,利用“群众文化创作中心”专家影响力,邀请专家对主要文艺作品进行“一对一”把脉问诊和加工辅导。2017年,全区文艺作品多次走出省、市,走向全国进行展演并获得奖项。昆曲《牡丹亭·游园》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梦想微剧场(第二季)”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团体金奖。
丰富活动形式。深挖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手拉手”艺术总团、“同心结”志愿者服务团队和“书香姑苏悦读会”民间阅读组织作用,推进“百团千场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抓好文化馆文艺骨干分片包干,坚持每月开展下基层辅导,提高街道“一街一品、一社一特”品牌文化活动的品质和水平;办好“书香姑苏”阅读节、“阅读水滴”活动和“姑苏大讲堂”系列讲座等。2017年,举办大型文化惠民活动36场,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区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展示活动28场,惠及群众10多万人次。
注重文脉传承。持续加大对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市文物局、街道和古城保护公司等相关单位,推动对阊门古城墙、胥门古城墙汛期抢险工程及古城墙墙体、横塘驿站的立项保护维修。提升“魅力姑苏·非常非遗”品牌特色,加强姑苏区大运河相关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进一步完善非遗数据库建设。积极做好非遗活态传承保护,开展非遗展示传习活动,利用“孔子文化节”“冬至大如年”和“腊八节”等民俗活动,为传统美术和技艺类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展销平台。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动员开展“姑苏工匠”众创空间活动,不断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
延伸文化自信之脉
对姑苏区而言,文化已经成为发展质变重构的深层动力,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凸显文化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目前,尤其需要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内在优势,从本区的文化根基去寻找答案、寻求出路,努力把姑苏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品牌凸显、文化人才辈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强区。
一是提升核心价值引领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泛践行,让“爱、敬、诚、善”成为市民的鲜明特质,让各类道德实践载体有效运用、持续创新,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道德建设载体和工作品牌。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鲜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生产创造力、推广力和支持力。不断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让各层次、各领域文艺人才不断涌现。
三是提升文化市场发展水平。加快“文化+”工程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有机、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区比重达到8.5%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成为姑苏区核心优势产业之一。
四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更好梳理、研究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使姑苏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凸显和发挥。
五是提升对外文化影响力。力争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文化开放体系和开放格局更加完善。文化对外影响力和国际国内传播力不断增强,努力培育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文化姑苏”的传播率和知晓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书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