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

2018-09-19 09:14朱东风
群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城乡生态系统

朱东风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提出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明确“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平等的发展主体,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形成长江经济带繁华都市、田园乡村相辉映的最美地区”。更好理解并深入落实这一要求,需要立足系统思维,将城市与乡村作为和合统一的整体系统,通过乡村空间治理进行切实有效的系统干预,制定引导城乡之间全要素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形成城乡生态系统支撑下的绿色发展路径。

以和合统一的系统理念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

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城乡二元分割的必然选择。城乡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处于一种互惠互补的关系之中。城乡分割必两败俱伤,城乡融合则互促共进,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客观导致了“城乡失衡”,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为此,当前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进的人居环境大系统。

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亦是世界城市化高级阶段的理性之路。世界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在城市化超过50%之后,都把乡村复兴、乡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着力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理想的城乡关系应该是城市与乡村拥有平等的主体关系,在发展中相互融入、相互借鉴。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乡村同样可以利用科技进步拥有更加舒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享受更好的现代生活,而不应仅成为都市人消费“传统”的对象。城市发展应该包容自然、融入乡村,与自然、与乡村融合发展。总而言之,城市和乡村应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以特色乡村建设为纽带推进新一轮乡村空间治理

江苏城市化率已接近7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早已进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复杂的“三农”问题,需要客观全方位的系统作为。但从当前来讲,乡村大系统的振兴需要一个高效实用的现实杠杆,这个杠杆就是推进新一轮的乡村空间治理。

在人地系统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聚落之中,从来就没有纯粹的物质空间,任何空间都融合着复杂的社会性,其中都贯穿着人类自身生产生活行为。复杂系统及其要素系统之间存在“整体与局部”的协同关系,即每一个要素系统的扰动都将对复杂大系统产生“蝴蝶效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乡村空间子系统的有效干预来触动乡村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反应,从而达到改善乡村发展现状、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这正是乡村空间治理的协同机理所在。

自城市化率超过50%之后,江苏一直致力于乡村空间治理工作,这一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一,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从而以农村物质环境改善带动城乡一体化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其二,自“十二五”起,江苏围绕“六整治、六提升”推进全省18.9万个村庄环境整治。历时5年的江苏村庄环境整治总投入超过1100亿元,综合撬动社会消费超过3000亿元,对江苏城乡经济增长、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和農村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三,即目前正在推进的以特色乡村建设为纽带的新一轮乡村空间治理。新一轮乡村空间治理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作为行动指针,推进以服务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塑造文化特色为目标的特色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空间治理提质增效。

以系统性改革创新激发城市各项要素向乡村流动

诚然,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仅从乡村系统着手还是不够,21世纪是城市时代,城市化仍然主导着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要创新优化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城镇群辐射带动城乡要素流动。积极借助本轮机构改革和“多规合一”制度创新的契机,做好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城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整合,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构建布局优化、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增强对周边乡村的要素辐射和发展带动作用。

其次,要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和政策性项目带动,引导资本向乡村地区流动。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在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户房屋财产权的基础上,逐步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从而在吸引城市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的同时,让农民获得资产收益,为他们进城进镇提供生产生活资本。要坚持以政策性项目带动资金下乡,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乡村教育与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资本多元投入格局。

再次,要以创业带动人才下乡,推进人才、技术共同向乡村地区流动。引导鼓励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技能人才等,到乡村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提供志愿服务和离岗创新创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积极实施乡村创业促进行动,将各类财政创业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覆盖到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培育农民工等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典型,建好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三支农村人才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学习培训,推动外出人员回归乡村、发展农业。

以城乡生态大系统为支撑谋划绿色发展新路径

生态文明时代的“城乡命运共同体”构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谋求城乡生态大系统支撑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首先,着力构建全省城乡生态空间大格局。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的传统布局,打造“1+3”功能区新格局,实现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变、区域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转变。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着力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突出沿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的生态经济区建设,使之成为江苏最有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的地区。

其次,积极实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实施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与科技对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

再次,大力培育吸引城市消费人群的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提升农村物流站点服务能力,让都市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消费到乡村特色农产品。保护修复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同时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小镇和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培育都市人群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发农村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动农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风景园林处处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王 婷

猜你喜欢
城乡生态系统
“生态养生”娱晚年
WJ-700无人机系统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城乡涌动创业潮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