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工程企业IPO上市优劣势分析

2018-09-19 09:17李申花
财会学习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优劣势上市

李申花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当前土地工程企业的现状,分析土地工程类企业上市优劣势,为土地工程企业上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土地工程是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进行上市融资,将企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土地工程;IPO;上市;优劣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对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通过IPO的方式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土地工程企业也不例外。土地工程是运用工程手段解决土地问题,把未利用土地变为可利用土地或把已利用土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的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土地工程能够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组织土地利用,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保持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获得最大的功能效益。土地工程是多门学科、多种元素交叉的综合体,涉及水利工程、林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环境科学技术、地理学和测绘学等。土地工程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易地占补平衡造地、治沟造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污损土地改造等方面业务,其中易地占补平衡造地主要对风沙草滩区沙地、坮源荒草地、旧河道荒石滩、滩涂地、盐碱地、废弃宅基地等进行综合整治。

一、土地工程企业IPO概况

2017年9月,西安长安大学与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合作共建土地工程学院,建设土地工程学科,正式设立土地工程这门专业。土地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工程,在证券市场分类中尚没有这个分类,但在环保工程行业中有多家上市企业,其主营范围里面的整地业务、主营业务结构分析里面的平衡项目其实就是土地工程业务。

依据深交所、上交所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与土地工程相关的概念板块股数为5只,总流通A股市值295.39亿元。这几家企业中成立最早的在1998年,企业规模不大,资产最大的162.28亿元,净利润最高7.18亿元,销售毛利率基本在25%以上,在創业板上市,都属于小盘股,企业的主营业务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施工及园林绿化工程业务,其中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有一部分属于土地工程业务。上市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尚无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上市。

土地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土地工程科研,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土地工程领域研究中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问题,以土体有机重构理论为核心,以土地信息与土地资源、土地整治工程和土地利用与保护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土体材料、结构和土地生态化治理为重点,并突出现代农业与城镇土地环境研究。探索其应用基础和共性技术,以提高土地质量、扩大利用范围、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城市基础建设条件,达到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土地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二、上市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行业发展优势

(1)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土地工程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配合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都陆续颁布了诸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文件。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土地工程整治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住建部在“十三五”时期将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强化三江源等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大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生态走廊、三峡库区等区域生态保护力度;开展典型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示范等。大力推广PPP模式,未来五年生态修复与重构市场空间将达到近3000亿元。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破坏,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严重的生态破坏,人类过度利用湿地、水资源、森林和草场等带来的湿地破坏、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直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近年来,国家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土地工程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2)国家相关法规及规划促进了土地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

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土地整治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行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3)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土地工程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一直是土地工程行业最重要的投资者。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35,915.71 亿元和32,602.59 亿元增长至60,198.48 亿元和69,011.1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3.78%和20.62%。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土地工程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根据财政部网站,201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64,490.00 亿元和75,860.00 亿元,虽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保持较高水平。

2.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土地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生态修复与重构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相关企业在该领域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对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的研发相对不足,相关技术水平较低,在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竞争较为缓和。

从地域特点上看,由于东部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生态修复与重构建设发展较早、投入较多,生态修复与重构领域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特点,东部地区的企业在国内从事生态修复与重构业务较早,并具有较强实力。

土地工程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施工技术及工艺、生态类苗木的研发与培育等方面。目前,多数公司只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只有極少数公司具备生态修复与重构领域的全面竞争优势。

(二)劣势分析

1.资金回收周期长

土地工程业务需要企业在项目招标、合同签署履约、工程施工、原材料采购、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和阶段中垫付大量资金,对土地工程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较大,资金实力是土地工程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各地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呈增长趋势,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日趋庞大,部分项目也采取了BT模式,对土地工程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土地工程业务中PPP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规模大,在建设期内须由项目公司垫资建设。PPP模式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协调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政策、信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工程项目主体为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信用等级虽高,但资金回收期较长,资金回款慢,随着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个别项目在未来可能出现呆坏账金额。

2.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土地资源不可再生,企业在寻找土地资源方面越来越难,取得成本也越来越高,导致利润率逐年下降。因资源缺乏,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很难扩大,随着领域内企业的增加,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土地承包人坐地起价,为该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瓶颈。在土地工程领域内尚未出现具有绝对影响力及号召力的公司。

3.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

目前,大部分土地工程企业在易地占补平衡方面的收入占很重要一部分,而该部分的价格由国土部门定价,受制于国家对国土政策的制度,如果制度有变动,对土地工程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影响较大。

三、结论

对土地工程企业而言,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内企业要抓住机遇,扩大市场,走出国门,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做好技术研发,不断扩展国内国际业务,在行业内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司。对符合上市融资条件的,鼓励企业合理运用资本市场,在企业发展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2]韩霁昌,编著.土地工程概论[M].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优劣势上市
从微商经营者角度分析微商营销的优劣势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点小组简析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医卡通”在门诊收费中的运用
5月上市
意林成长Q计划隆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