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乃至全球的贸易规模大幅下降,而互联网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文章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从信息共享平台的视角解析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而对互联网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作用给出新的解释。互联网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归根结底是节省了由市场不确定性和地理距离带来的第二类成本,但是由国家战略和贸易政策带来的第一类成本却高得多。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水平的差异削弱了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机制;平台
一、 引言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协议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相当迅速。2017年,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家庭覆盖率为42.9%,而发达国家则达到84.4%。照此速度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预计2020年达到的目标将会提前两年实现。互联网的普及依托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因此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更快。早在2005年,韩国的家庭互联网普及率就超过了90%,目前家庭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8.8%,是世界上互联网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家庭互联网普及率到2015年才超过90%,比韩国晚了十余年。德国的传统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领先地位,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此打造了过硬的德国制造品牌效应。而韩国制造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远不及德国,但是长期以来致力于新型电子设备、通信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的网络化和智能化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由此可见,网络化、数字化和全球化将会是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引擎。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起步较晚,2000年前后智能手机的推广使互联网的普及率迅速上升,2017年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随后各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崛起又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和机遇。2014年以来,中国乃至全球的贸易规模大幅下降,而互联网产业却持续增长。互联网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是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依据的,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却并没有改变2014年以来中国乃至全球贸易规模的持续下降。本文认为,研究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是解释这一现象的突破口,而且对推动传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连接了全球约35亿用户。狭义的互联网是指通过TCP/IP协议将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逻辑统一的互联网。这时候计算机是能够入网的唯一客户终端。广义的互联网(即Internet)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连接成的逻辑统一且巨大的国际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化电子设备都是可以入网的客户终端。不同的网络用户通过申请专门的IP地址,建立独一无二的网页来共享信息。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一切上网用户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信息创立、信息搜寻和信息互换,最终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的活动可以是为电子商务活动、在线政务活动、互联网金融活动、以及科研和军事活动等等。
1. 互联网是全球化的网络。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互联网的全球化体现在用户遍布世界各地,以及对国外信息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通过检索关键词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却知晓天下事。
2.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信息共享平台。虽然信息是通过现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终端进行共享的,但是承载信息的网络平台却是虚拟存在的。而平台上的所有组织和机构都不具有物质客体的形式,而是通过数字和图文构建而成。通过连接网络,智能客户端就能够在虚拟的信息平台上传递和交流信息。
3. 互联网是一个需求导向型平台。互联网正逐渐成为顾客通过社会互动进行价值创造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的需求导向体现为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以及企业的精准定制。这都根源于互联网所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给用户参与提供了便利和激励。
4. 互联网节省了交易费用。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节省了时间成本。通过互联网平台,产品供需双方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交易,大大地拓宽了交易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的高速传递和搜寻,减少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加快了交易的速度。
三、 互联网与国际贸易的结合
1. 互联网与国际贸易结合的理念。“互联网+”被定义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这种理念最早来自于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互联网+”是指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陈文玲和颜少君(2017)提出了“E国际贸易”理論的构想。“E国际贸易”是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综合表现形态,是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所形成大数据流量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依托E国际贸易平台的共享功能,以数据的流量带动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供应商、中间商集成产生贸易流量,形成的一种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平台化和混沌化的全新贸易方式,是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互联网+国际贸易正在成长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新形势。
2. 新型国际贸易形式。互联网信息平台、跨境线上交易和跨境线上支付的结合产生了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它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直接对接终端,满足客户需求,具有门槛低、中间环节少、成本低和周期短等方面的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2014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从政策层面上承认了跨境电子商务,也同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此举被外界认为明确了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框架;此前“6+1”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开放给予了跨境电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即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缴纳行邮税,免去了一般进口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迎来了跨境电商元年。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借助了互联网所创建的信息共享平台,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商品和服务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企业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在线交易更加便捷;跨境网上交易批量小、频率高等等。
3. 跨境电子商务的类型。跨境电子商务的类型是由跨境电商的不同特征决定的。根据交易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B2B跨境电商,如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全球购物网站;B2C跨境电商,如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还有C2C跨境电商,如阿里速卖通等。按照经营商品的不同,则可以分为垂直型跨境电商(如专注于服装的凡客诚品等)和综合性跨境电商(如京东全球购等)。按照电商网站开发与运营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平台型跨境电商(如美丽说等)和自营型跨境电商(如沃尔玛全球e购等)。按照商品流动的方向,还可以分为跨境进口电商(如小红书等)和跨境出口电商(如兰亭集势等)。
四、 互联网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
1. 互联网深化了国际分工。互联网作为商务活动最重要的平台正驱动着全球化和个性化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境数据流动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化分工;而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增强了生产工艺的可分性和生产者活动的专业性,使生产工程以外的产品设计、研制开发、质量控制、原料采购、成品推销等活动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协调,不仅创造了新的产业间分工,还深化了产业内分工。
2. 互联网节省了国际贸易的成本。国际贸易的成本是广泛存在的,第一类成本来自贸易政策,如关税和配额等;第二类成本来自市场环境,如不确定性、运输、保险、时间等。互联网主要是节约第二类成本。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共享平台使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与服务,跨越了空间的界限,也打破了工作时间的限制;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网络化所带来的信息高速传递还节省了信息搜寻成本和通信成本。另外由于反馈机制的建立和顾客参与社会互动所带来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节省了国际贸易中反复询盘、议价的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依托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尤其是当两国贸易受到距离阻碍的程度越大,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减少贸易成本的作用就越大。
3. 互联网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市场。互联网信息平台促进了国际贸易新市场的形成。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以大规模、定制化、快速创新,以及收集和使用消费者和市场详细数据为特征的新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国际贸易的各细分市场因组织类别的异质性而非地理原因产生,进而使得参与国际贸易的经济主体重新组织。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潜在地拉近了组织或个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新市场的形成。比如Baye和Morgan研究同质产品的广告竞争和价格竞争,发现当同质产品市场存在价格差异,而线上广告市场的进入费用低至所有消费者都进入互联网信息市场,那么广告费用超过社会最优水平时部分企业就进入互联网信息市场。
4. 互联网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互联网允许市场聚集与全球化,给商家和消费者达成跨境交易提供了便利。一方面是信息传递和处理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传播的信息是全方位的,语音、文字、图画、音频、动画……还有由电子商务发展所带动的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互联网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原因。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影响经济体的创新能力,信息传播成本的下降使得新的技术设备的使用和推广变得更加便利。同时,电子市场还具有“聚集”功能,将交易者聚集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的平台上,使产品价格和质量的信息更透明,减少了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5. 互联网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供需双方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但是线上国际贸易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供需双方必定懂得甄别,筛选出与自己最合适的对象达成贸易伙伴关系。因此互联网通过竞争机制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不断改进效率。国际贸易还具有筛选企业的功能,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会进入出口市场,生产率低的企业只能服务于国内市场,甚至退出国内市场;因此国际贸易的开展迫使企业根据生产率进行优胜劣汰。互联网通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国际贸易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流通模式(消费者有效反映ECR:麦德龙、阿霍德、可口可乐)、流通渠道(电子中间商)以及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等都在进行着创新。而各行业通过互联网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企业生产率产生了正的溢出效应,吸收能力是互联网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
五、 结论与启示
总的來说,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结为降低第二类成本,马汴京2015年的研究证实了互联网对中国贸易成本的下降有显著作用。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贸易能够尽快恢复增长的原因之一。但是,国际贸易的成本中,来自政策的第一类成本远比第二类成本高得多。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发展重心由出口转向了消费。政府部门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拉动内需等新的发展政策来应对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国家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互联网促进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常大。互联网给国际贸易带来的便利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市场阻碍,跨境电商、国际支付、国际物流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完善是支持国际贸易由线下向线上转型的必要保障。当贸易双方的互联网发展程度差异非常大的时候,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孟祺2017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水平的差异减弱了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因此,互联网的发展对促进国际贸易有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影响传统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中,互联网可谓展是才露了头角,但是国家之间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路技术的差异成为了阻碍互联网与国际贸易融合的重要原因。推动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以及双边或多边网络技术的衔接和跟进是未来中国可以努力的方向,这也响应了“一带一路”战略“互利共赢”的倡议。另外,国家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在保障国内市场稳定运行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外开放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都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Measu- 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2017,(1):1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第40次,2017.
[3] Chen H.Internet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Systems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ISDEA),2015: 463-466.
[4] Wang H.M.Internet-Based 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J].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4,(6289):2.
[5] 郑荣双,严全治.互联网的信息超载、虚拟性与PIU [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5):17-21.
[6] 郑凯,王新新.互联网条件下顾客独立创造价值理论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5): 14-24.
[7]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8] 陈文玲,颜少君.“E国际贸易”的理论内涵与理论体系[J].全球化,2017,(11):5-17.
[9] 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68-74.
[10] 王惠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J].世界经济与贸易,2014,(10):60-62.
[11] 张夏恒.跨境电商类型与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76-83.
[12] Meltzer J.The Internet, Cross-Border Data Flow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Technology Innovation,2013,(2):1-21.
[13] 裴长洪.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研究[J].财贸经济,2005,(9):3-12.
[14] Anderson J.E., Wincoop E.Trade Costs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3):691-751.
[15] Keita M.Does ICT Development Flatten the Glob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Data[R].MPRA Paper,2016: 1-18.
[16] Baye M.R.& Morgan J.Information Gatekeep- ers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omogeneous Product Markets [J].The American Review,2001,91(3):455-474.
[17] 張相文.INTERNET下的国际贸易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003,(8):1-4.
[18] 马汴京.国际贸易成本、制度环境与FDI区位分布——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5,(2):11-17.
[19] 孟祺.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集约边际抑或扩展边际[J].当代财经,2017,(7):100-1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7BJY075)。
作者简介:张建英(1989-),女,汉族,湖南省南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8-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