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炜婷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外贸企业若想在大数据的发展冲击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其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发展战略需要调整,财务管理更需要转型。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使企业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本文顺应大数据发展的潮流,从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融合的角度,分析了驱动数据融合的相关要素,阐述了推动数据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最后以导入电子报关单数据为例简述外贸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外贸企业;大数据;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8
国务院2015年8月31日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必须大力推动大数据的发展,建立平稳、高效和安全的经济新机制,开创创新驱动的新局面,培育高端的科学技术、建立新的产业生态。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曾说过:“现今正处于大数据的重要发展阶段,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智能化阶段。”在新时代下,外贸企业由于一直面对的是全球市场竞争,大数据的发展冲击对其影响深远,外贸企业若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其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发展战略需要调整,财务管理更需要转型。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使企业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为企业日常经营、风险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一、驱动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融合的要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为支持大数据的发展,国家各个政府管理组织机构对管理规定与方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尤其是对外贸行业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开放的支持更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论述一脉相承,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传统的外贸行业以实体经济为主,外贸行业的实体经济则以进出口业务为主,为响应国家号召,海关总署(以下简称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税局)最近颁布的一系列共享数据的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外贸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
例如,海关近年来在各个关口逐步全面推行电子报关手续,从源头准确采集基本的进出口报关信息,为后续与其他部门或管理平台共享海关数据奠定了基础。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7年4月4日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便利银行开展贸易单证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外管局决定为银行开放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银行版)“报关信息核验”模块,银行可以通过此模块自主查询相关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信息,简化了货物贸易对外付汇业务的手续,加强了外汇管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贸易真实性审核工作的效率。接着,国家税务总局以大数据著称的金税三期,其中升级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加强了对出口退税的商品编码信息与电子报关单的商品信息之间的比对和对碰,有效地提高了审核工作的效率,加快了退税速度,也更规范了出口退税的管理。
(二)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导致国外客户偿付风险剧增,国内供应商经营资质好坏参半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剧增,因此,外贸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的同时,也受国内生产商或者原材料供应商的影响。面对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外贸企业做出经营决策前,需要多方面多角度高效率的数据信息为其做经营决策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能够更有效更快速地为企业从众多数据中获得准确的决策依据。如从财务记账凭证的核算项目等基础信息中,收集客户每次实际收款时间,再对碰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预计收款的时间,通过一些数据工具加工这些信息,就可以得出该客户的信用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适时反馈相关情况,为外贸企业无论拓展新业务新客户捕捉新商机,还是维护旧客户维持原有业务稳定发展,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决策支持。
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联动,为企业提供有用、准确的决策依据,推动企业管理向精细化、高效化发展,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营业务的整体效益提升。
(三)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方向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转型,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制作会计凭证、定期申报出口退税、编制财务报表、反馈企业盈利情况、传统预算管理等,而是要求财务管理者结合业务数据设置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点,收集基础的信息并利用先进的财务系统进行实时财务管理监测最后得出经营决策依据,并且对这些决策依据进行深度分析并继续挖掘其他各种数据的潜在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下,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方法需要革新,不再是只提供单一的传统的总体经营数据,应该从大數据的视角,将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结合,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对业务数据做精细化的提炼和分析,提供高价值的财务决策信息,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二、实施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一)企业管理者观念陈旧,大数据应用缺乏支持
财务系统顺应大数据要求进行的升级改造需要获得企业支持,并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由于行业特点,作为中间商的外贸企业的业务利润率一般都不会很高,有些安于现状财务观念比较陈旧的领导者,可能认为花费过多成本去升级改造财务系统没有必要,但实际上此类管理者严重地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同时也限制了业务经营的发展。所以,应该向企业领导者灌输正确的大数据财务管理观念,以国家大数据行动纲要为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公司战略,升级改造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让企业的业务经营数据与财务管理系统很好地融合,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让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缺乏复合型人才
分辨哪些数据有用,如何分析已收集的数据为外贸企业所用,身处在外贸行业的人员最有解释权,但是升级改造财务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和软件开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除了从外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以外,更需要的是鼓励企业原有财务人员与时俱进地学习。而且不只是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更要了解各项国家政策,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和一些基础的软件开发技术知识。由于企业原有的财务人员比较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若能掌握相关的软件技术,更容易发现数据融入的切合点,提出更多关于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融合的可行想法和建议,必将高效高质地完成财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效益。
企业的进步离不开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其中财务管理人员若想获得提高和提升,必须顺应大数据的时代要求进行相关培训,财务人员除熟悉财务知识和系统外,也要清楚认识自身企业的业务情况,尤其是受国内外多方面多重影响的外贸行业,其财务管理人员更需要储备更多知识,要有融合业务数据和财务管理的意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发展得更好,才能走得更远。
(三)企业内部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
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对数据采集的统一标准,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不兼容,可能会造成有用信息的错过甚至可能提供了错误的信息直接影响经营决策,为企業带来意外的损失。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加强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制定统一的标准,要做到业务数据能为财务管理所求,财务信息能为业务经营所用。
(四)缺乏引用外部数据的意识
成功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前提是,获得大量的而且多种多样的数据,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时,除立足内部数据以外,还需关注外部数据的引用,企业采集到的数据类型越多种类越多,越有机会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该纲要中明确的十项工程中,第一项工程就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明确启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现许多政府部门的数据都实现了开放和共享,除一些只共享给政府内部以外,很多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也都是共享开放的,例如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三”系统的上线,企业能从中获得供应商或者客户的纳税信息,用以考察和分析相关供应商或者客户的业务经营情况,适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的同时,也能把握市场的机会开拓高质量的供应商和客户。除政府数据以外,外部数据也可以通过一些优质的数据平台引入,这些数据平台能帮助企业挖掘更多有用的数据,而且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已加工的数据,无需再额外花费人力物力去分析数据。例如,加入阿里巴巴的一达通平台,供货商和采购商在平台里进行的交易记录数据都相应地会生成信用记录数据,因而渐渐地通过信用记录的积累,形成企业的信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查阅信用情况获得供应商的信用信息,客户也可以通过查阅信用情况获得企业的信用信息,以此有效地降低了供求双方的“信任成本”,更快地促成交易。
(五)财务管理系统有待升级和改造
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在一个会计期间里录入的会计核算数据后,生成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和分析,无法实现实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财务分析缺乏时效性。引入大数据的概念后,财务系统升级以后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实时的财务会计核算处理、实时的编制财务报表、实时的获取财务分析建议,有助于企业把握实时的经营状况,特别是身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外贸企业,可以帮助其及时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时效性。
在改造进程中,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除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进程以外,还要加大力度研发大数据分析系统,将外贸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融合起来,借财务管理系统挖掘更宽更广的数据,并搭建财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帮助经营决策者分析出真正能为企业所用的高质量数据。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更多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切入点,结合外贸业务实际经营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融合与互动,逐步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并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并将财务管理系统升级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以导入电子报关单数据为例的数据融合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对财务管理系统的要求并不再只是财务会计中简单的记账凭证录入和传统的财务报表生成,而是从管理会计的角度要求其必须融合业务数据,生成一些对经营管理有用的指导分析建议或者预警提醒信息,帮助相关决策者做好经营分析,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外贸环境,为企业在激烈的外贸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以自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为例,对货物出口发运后的销售结算、出口退税申报、回款跟踪等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此处可引入大数据的概念,升级ERP系统,更好地进行跟踪管理。现海关电子数据可以从外管局的管理平台自行导出,企业可以在ERP系统里建立一个导入海关数据的端口,设置每日定时导入海关进出口报关单信息,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ERP系统便捷地查询到报关单的关键信息,如货物的进出口日期、合同、金额等。
获得这些电子报关单信息数据后,财务人员可以以此为货物发货出运后的后续管理起点,据此设置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管理点:一是,帮助财务人员提醒业务员已出口的业务尽快交单结算,真实反映进出口业务开展情况;二是,帮助退税员追踪相关报关单的出口退税申报情况,预警提醒已出口未申报退税的信息,避免发生退税延误而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出口退税速度进而加快企业的现金流转;三是,对于一些有赊销期限的客户,企业一般会设置一个赊销额度,以往可能待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才能从财务会计的账务记录中得到相关客户的销售情况,但通过预先收集的报关单信息,就可以从中提取到报关单的合同号信息,并直接关联到ERP系统中已建立的合同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到企业对同一客户的赊销发货销售情况,系统可以马上判断是否超赊销额度,若已超额度则马上发送预警提醒信息给相关人员或者再建立新合同时弹出拒绝建立的提示;四是,若企业为降低经营风险,要求每笔赊销业务都必须购买信用保险才能发货出运的,可以通过采集到的出口报关单信息自动比对已购买信用保险的情况,马上反馈相关人员,帮助相关人员跟踪业务经营的风险控制实施情况,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四、结语
大数据是企业治理和经营效益提升的新途径,为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外贸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应以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将外贸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进行融合,积极升级改造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提高挖掘、处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这是一个得数据者得天下的时代,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必能做到运筹帷幄,创造更多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莉.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国际商务财会,2018(3).
[2]刘春梅.财务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会计优化策略.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年9月上.
[3]王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商场现代化, 2017(13).
[4]吴颖岩.大数据驱动的企业财务业务与管理研究.商业会计,2017(22).
[5]姚丹.大数据时代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经济导 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