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记忆—以上海嘉定州桥老街为例

2018-09-19 09:38姚子刚杜艳佩
城乡建设 2018年17期
关键词:嘉定老街古镇

■ 姚子刚 杜艳佩 庞 艳

保护与开发的关键在于对于城市深层精神内涵的关注与发掘,为保留过去与发展未来寻找最佳的平衡点。笔者从城市记忆的角度出发,以社会学与心理学视角为依托,对于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尤其是期中的州桥老街区域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可行性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一、州桥老街现状研究

从全国来看,长三角地区集中了中国大量的古镇型旅游区,究其因素大致有以下四点:旅游资源禀赋好、区位条件优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和交通可达性强。

上海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古镇,有位于上海南部的松江古迹、七宝老街、枫泾古镇;位于浦东的新场古镇;位于上海北部的真如古镇;位于上海西部的朱家角。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其周边的文化价值很高,研究却很缺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嘉定镇是上海四大古镇之一,嘉定镇内,南北向的横沥河与东西向的练祁河交叉于镇中心,与“环”形的护城河,形成江南古镇中独有的“十字加环”水系格局与城市肌理,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图1 上海市嘉定区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图

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嘉定镇内,在千步之内汇集了宋、元、明、清历代古塔、旧庙、名园,国内罕见,可谓“嘉定之根”,这里也是人气最旺盛的老街区。嘉定老街是铺路工用碎石铺成的,每一块碎石都留有岁月的印痕。嘉定老城区的商圈内,有嘉定博物馆、竹刻博物馆及多所中学,周边有中医院、博乐广场、大型超市等。

图2 州桥老街区域一塔二河三街示意图(绿色区域为本文所探讨的州桥老街区域)

图1是嘉定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于2014年2月颁布的《上海市嘉定区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A4、A5街坊局比调整图》。其中大部分面积为商业金融用地、文化用地与公共绿地。其整体的功能定位为以公共开发主导,形成富有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富有当代活力的城市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无论是从上位规划还是从人群的聚集作用来看,嘉定古镇的开发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因为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对于景区的开发有着极大的优势。然而,各类人群的聚集对于整个景区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稍有疏忽,就会形成低廉的小商品售卖集市,从而缺失其真正所存在的文化内涵。

本文所探讨的是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州桥老街的保护改造与开发。嘉定州桥老街位于嘉定老城区中心,以法华塔为中心,是宋代建邺时县治练祁市的中心之地,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州桥老街见证了宋元明清和民国五个朝代的兴衰,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灾荒,始终保持了嘉定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州桥老街由一塔二河三街四桥组成。一塔即法华塔,历经800个春秋,古朴而雄伟。二河即练祁河和横沥河,是嘉定地区的水上通衙,小桥流水,杨柳低垂,一派水乡风光。三街指城中街、南大街和北大街,幽深狭窄的街巷,临水而建的旧式民居,古色古香的长廊式店铺,毗邻而设的茶馆酒楼,活脱脱一幅古镇风韵的风景画。老街地区有四座古桥,即州桥、济川桥、宝庆桥和德富桥,其中,德富桥为嘉定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旭日东升,塔桥辉映,为嘉定一大胜景。一条老街,把孔庙、汇龙潭、法华塔、秋霞圃、城煌庙等宋明时代的珍珠串联成一道风景线,“老店旧宅相伴,小桥流水相依,古塔古桥相映,酒楼茶馆相倚,吴歌丝竹相闻”“不是周庄,胜似周庄”。

二、问题分析

州桥老街虽然已经多次改造,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向西延伸的城中街,古玩玉器和餐饮混搭,油烟之中难觅赏玩的雅兴;向北扩展的小商品市场及周边,脱不去脏乱之感;桥南一段,留下印象的只有扩音喇叭不断复读的“清仓大甩卖”;唯余东端的茶文化和酒吧文化区稍显主题。

图3 滨水区域的感知意象低

(一)滨水区域的感知意象低

靠近河流区域,基本设置都为饭店,而位于横沥河北段边的小饭店也侵占了滨水的公共空间。不仅使得整条街区的景观形成了断点,还影响游客的通行。此外,饭菜油烟味也影响了游客观感。

蓝带绿带景观网络,虽然是临水,而真正的临水机会却很少,使人不觉得其是水乡,对于街区河流的印象不深。

(二)缺乏交流闲坐空间

由于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老街街区主要是考虑商业元素,力求使得人流快速流动,所以整个街区内设置的座椅非常少。人们若需要闲坐,要么移步至边上的博乐广场,要么就选择商家进入就餐。正是因为缺少交流闲坐的空间,使人们难以细致欣赏老街的魅力。此外,快速的游览速度,减少了人们对于整个街区的记忆时长,难以深刻感受到场所精神与文化,难以获取共鸣与归属感。

(三)景观的无序性与意向的混乱

由于没有对整个风貌区进行景观意向的规划,导致出现宣传牌各异,虽然建筑仍然保留了原来古朴的样式,然而各式各样的广告牌与裸露的空调外机等使得整个区域视觉观感混乱。克里斯丁·波耶在《集体记忆的城市》中这样描述当代城市所面对的“物质世界的狂乱”:“一种具有太多图像,太变幻不定,太商品化的记忆危机,以至于抑制了保存在思想中图像的回复和回忆。”正是因为各类景观要素的过于混乱,使景观陷入一种视觉的无序性与意向的混乱,从而容易致使游客形成街区环境脏乱的错觉,难以形成认同感。

(四)立足居民服务的商业为主

现状的商铺分类主要是相对获利较少的日常生活类商品和为居民服务的店铺,以饭店、小吃店、服装店、布料店、小商品店铺为主,服务对象为周边居民。

这是老街不同于其它古镇的优势,保留了老街为居民服务的特点,容易使得人们获得归属感。

图4 缺乏交流闲坐空间

(五)文化类商铺缺失

在嘉定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州桥老街是极具文化与历史意义的街区,边邻孔庙、名园,曾有着古玩玉器的二手交易市场,还曾有一些二手书店。然而经过多次的改造,这类具有文化气质的商铺被改造搬迁,导致整个街区的商铺形式过于一致化,缺少记忆点,显得过于市井,缺少文化内涵。

(六)游客主体是本地年轻居民

通过对其在工作日、节假日不同时间段的多次调研,笔者发现这里的游客多为居住在周围的居民,且重游率高。只有到节假日,比如五一、十一小长假等才有一定量的专程过来玩耍的游客。

此外游客以青少年人与中青年为主,少量老年人和儿童。

总体来说是本地年轻居民构成了游客的主体。

三、以城市记忆为主导的策略

(一)城市记忆及其价值

城市记忆系统要素包括城市记忆客体,即为时空上的各类事件;城市记忆载体,包括语言、文字、物质文化、活动、虚拟化人工媒介等;城市记忆主体,指的是游客与市民以及城市记忆载体的表现者与使用者。

城市记忆客体的有效传递要求城市记忆主体能主动感知、体验城市记忆载体的物理性质、并最终解读诠释其意义,达成认同。因此,城市记忆载体既要在表层形态上富有特征,便于城市记忆载体使用者认知识记,同时也要在深层意义上符合使用者真实的日常经验,在唤起联想与情感的同时产生理解与认同。

图5 景观陷入一种视觉的无序性与意向的混乱

城市记忆的价值有延续城市历史、保护城市特色、加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塑造城市的场所精神与文化。而一个古镇的长足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能得到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意象,对于州桥老街区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城市记忆要素在老街区域的体现

滨水区域的规划。位于近河流区域,将饭店违规向外扩散的区域回归公共使用,可设置座椅,形成观水的景观。同时原来的邻水饭店立面回归曾经的水乡色调。使整个滨水景观恢复江南水乡的意味腔调。

简化感知模式。将街景的细节统一与归类,减少立面上充斥的大型广告标识、路灯、电线杆、护栏等公共设施避所形成的太多信息数量,从而减轻视觉混乱,避免使人紧张不安。对街区进行色彩与区域的感知图示设计,诸如天空房屋地面水四层街景示意,景观要有内在规律性,从而使人能够迅速感知此块的城市意象,避免使人感觉到脏乱。

进行简化的同时要注意“把旧质改造为新质,新质包含着旧质的一切合理成分”。

景观节点重置。对于州桥老街的入口位置进行重新标识,使其具有界定性,且由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要设计有美学价值;对于街区标志物法华塔进行重点标识,法华塔可以使人们确认自身以及身处的街区环境;对于街道要有围合,尺度要符合水乡近水的尺度,对于整个老街的层级结构进行划分。使得整片老街区域形成一个水乡的整体。成片的历史街区或者古建筑群要比一幢孤立的古建筑或普通景观都能更多地向人们提供历史信息量。

业态的重新规划。对于老街上过于重复的商业分布进行删减,诸如到处都可存在的服装业,可以适当搬离,同时搬入一些体现其原来民俗特色的商铺。

州桥老街可开放民俗体验点和购买点,包括竹刻、草编等,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民俗工艺家。积极地将过去融入现实,使历史转化为不断发展的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语言也是一种归属认同感,将曾经的活动内容引入其中,如曾经的跳蚤市场、古玩市场等等,不仅可营造吴语的对话场景,而且可以让人回忆往昔,建立城市记忆。

(三)针对各类游客的活动开发

对于州桥老街的保护与开放要重视的是情感内容,而不是一味地去吸引游客而建造旅游景点。

可以通过增加文化活动来为州桥古镇带来文化活力,实现历史象征与社会认同的目的,诸如组织展览会、音乐会、歌舞会、民俗活动、节日活动等;此外还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活动来增添城市认同感。然而针对不同的游客可以进行多种活动的开发。

游客与市民。游客与市民两类人的城市记忆会有所不同,游客只是偶尔地观赏,其需要的是丰富的活动体验与感受,如可以通过有温度的纪念碑来纪念嘉定三屠,通过定时的展览活动来感受老街的历史回忆。然而,市民是日日居住于此,他们对此处无比熟知,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日常生活的服务设置,所以对于市民,这里可以举行定期的仪式与节日活动,以此来回忆旧时的民俗意蕴。所以在规划的同时要注意重现举行仪式的建筑与空间。

年轻人与老年人。年轻人是“记”,老人是“忆”。针对不同的群体,在环境营造的时候要都兼顾,即在注重记忆重现环境营造的同时,也要注意展现新的活动空间,使得年轻人有来年“忆”的东西。

现在的老街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在记忆曾经的同时,我们也要为它的未来创造可能。

(四)人性关怀为主的管理机制

创建完全的步行道。在视觉之外,还要注重其它知觉的感受,因为它们通常是协同产生记忆的,所以要保持步行道,禁止机动车,控制非机动车,形成整体环境的慢节奏感知。

此外,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也应创建完全的步行道,因为当一个环境是安全的情况下,人们的心情是更放松的,从而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象。

旧名字的回归。探索街道内老地方的名称,对于部分景点进行以其旧名命名,因为有时候人们对于一个地区的名称,有着更深的感知与记忆。

市民自主空间营造。对于整个街区的保护与开放,可开展诸如听证会等形式,使得居民能够自主地参与其中,毕竟这个街区是市民的街区。而且,因为是自主的,人们对于整个街区的印象也会与其它街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印象。

稳定的老街形象。频繁的更新换代,会有损城市记忆。即对于州桥老街的改造尽量做到一次大改完成,稍后的都是小范围的修缮。使其长期保持一种稳定的老街形象,而不是不停地改造,导致人们对于老街形象的混乱。

州桥老街的现状让人不甚满意,通过对其重新策划,不仅能将其文化涵养保留传承下去,也可吸引更多游客,提高其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对于城市深层精神内涵的关注与发掘,寻求保留过去与发展未来的最佳平衡点。

猜你喜欢
嘉定老街古镇
老街谣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古镇之旅
老街(外二首)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