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李丕军,朱莲,左建琴,周建华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1; 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遗传育种室,四川 成都 610081;3.资阳市林业局,四川 资阳 641300; 4.安岳县石羊林业工作站,四川 安岳 642357)
核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深得消费者喜爱。截止2015年底,四川省核桃Juglansregia种植规模达82万hm2,居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二位,核桃年产量40.8万t,居全国第三,核桃种植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1]。
核桃褐斑病造成核桃果实提前落果、烂果,严重阻碍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国外Belisario 等[2-4]分离鉴定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是核桃褐色顶端坏死的病原之一,国内曲文文 等[5-6]也报道了链格孢菌是核桃褐斑病的病原,而韩敏 等[7]鉴定了新疆地区核桃叶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杨莉 等[8]首次鉴定了四川省核桃褐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目前,四川地区核桃褐斑病的防治研究还是空白。作者首次调查分析四川省核桃主要栽种品种对链格孢菌引起的核桃褐斑病的抗性,并且通过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褐斑病的化学药剂,以期为核桃褐斑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 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面积3 000 hm2的核桃品种园,选择目前四川地区种植的11个核桃主要品种:西扶2号、辽核1号、香玲、清香、中林5号、新疆核桃、鲁光、硕星、夏早、川核1号、川核2号。核桃株行距4 m×5 m,树龄10 a。
1.1.2 供试药剂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WP),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80%多菌灵WP,江苏苏中农药化工厂;25%丙环唑乳油(EC),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25%咪酰胺EC,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WP,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抗病性调查方法 选择在核桃褐斑病发病高峰期的7月中旬调查核桃不同品种抗病性。每个品种随机调查10株,每株核桃树随机选择3个大枝调查核桃果实,记录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各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
病情分级标准[9]见表1,以发病最严重的中林核桃作为对照,计算各核桃品种的相对抗病指数。为了直观看出各核桃品种的抗病性,根据表2将相对抗病指数转换成抗病性。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数×级数)/(调查总数×最高级数) ×100
发病率(%)=∑各级发病数/调查总数×100
相对抗病指数=(中林5号病情指数-某种(品种)病情指数)×100/中林5号病情指数
表1 核桃褐斑病病情分级标准
表2 核桃对褐斑病抗性分级
1.3 化学药剂筛选方法
1.3.1 平皿抑菌试验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5种化学药剂对核桃褐斑病病原抑制能力。将5种药剂分别配置成3种浓度梯度,80%多菌灵WP 1 000,1 500,2 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1 000,1 500,2 000倍液,25%咪酰胺EC 500,1 000,1 500倍液,50%异菌脲WP 600,1 200,1 800倍液,25%丙环唑EC 500,1 000,1 500倍液;配制好的药剂吸取1 mL,加入49 mL灭菌且冷却至45 ℃的PDA培养基中制成平板,不含药剂的PDA平板为空白对照。将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28 ℃下培养5 d后,用5 mm打孔器打孔,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上,置于28 ℃恒温培养,每个处理重复3次,5 d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根据公式计算抑菌率,比较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病原菌的毒力。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1.3.2 田间防治试验 将所选5种药剂进行复配。18种复配药剂中,9种以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为基础,9种以25丙环唑EC 1 000倍液为基础(表5)。采用机器高压喷雾施药。不喷药为对照。每种处理选择50 hm2核桃果树进行喷施,果实成熟后统计防治区域和对照区域的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率。
防治率(%)=(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1.3.3 数据处理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运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1 核桃不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差异 调查的11个核桃品种中,感病最轻的是辽核1号和鲁光,病情指数分别为8.53和3.67,相对抗病指数高达88.14和94.89,是高抗品种;清香核桃病情指数为19.15,是中抗核桃;而感病最严重的是中林5号和夏早核桃,病情指数分别高达71.94和56.00,属于高感品种;香玲、新疆核桃、川核1号则是中感品种,而西扶2号、硕星、川核2号是低抗品种(表3)。
表3 核桃不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
2.2 药剂室内抑菌作用 室内平皿抑菌试验表明,试验所选5种药剂对核桃褐斑病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50%异菌脲WP效果最好,其600倍液对链格孢菌的抑菌率高达84.42%,但该药剂不同浓度间抑菌效果差异并不显著。其次是25%咪酰胺EC,500倍液抑菌率可达81.03%,不同浓度间抑菌效果差异显著。80%多菌灵WP、80%代森锰锌WP、25%丙环唑EC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不如50%异菌脲WP和25%咪酰胺EC(表4)。
2.3 田间防治试验效果 18种复配药剂田间防治链格孢菌引起的核桃褐斑病均有防治效果(表5)。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50%异菌脲WP 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80%多菌灵WP 1 000倍液、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1 000倍液和25%丙环唑EC 1 000倍液+80%多菌灵WP 1 000倍液。
表4 5种药剂对核桃褐斑病菌平皿抑菌试验效果
注: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5种药剂不同复配组合防治核桃褐斑病田间试验效果
注:表中A代表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B代表25%丙环唑EC 1 000倍液。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核桃是四川省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作者调查发现四川地区主要栽培的11个核桃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选择对褐斑病高抗的辽核1号和鲁光,避免选择夏早、中林这类高感或其他低抗品种,这也是有效防治核桃褐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平皿抑菌试验发现5种化学药剂对褐斑病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但50%异菌脲WP 600倍液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4种药剂。田间防治试验将所选5种药剂进行复配后喷施,结果表明,25%咪酰胺EC 1 000倍液+50%异菌脲WP 600倍液防效最好。室内平皿抑菌试验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一致,说明异菌脲对核桃褐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曲文文 等[10]对95%咪酰胺原药、97%戊唑醇原药、98%多菌灵原药、95%异菌脲原药4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的防治做了研究,认为咪酰胺、异菌脲对链格孢的防治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与之吻合。黄雄 等[11]报道异菌脲对核桃炭疽病和黑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并未对链格孢菌引起的核桃病害进行研究。此外,本研究所用药剂浓度较高,但后续调查并未发现造成药害,且经过化学农残检测,核桃果仁农残并未超过国家标准。
栽种抗性品种、喷施化学药剂防治,对核桃褐斑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要达到防治核桃褐斑病的理想效果,还应该根据果园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防治,比如合理调整果树栽种的密度,果园秋收后严格修枝清园等。